城镇化进程中的景宁县畲族村落的保护与更新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及数据的整理,再结合相关基础资料,从民居质量与风貌、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现状三个方面阐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景宁畲族村落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调研数据资料等的详细分析,结合景宁畲族村落特有的区域优势、建筑特色与民俗传统,挖掘出适合景宁畲族地区村落的保护更新的策略,并提出了建筑师的“微介入”“有机更新”、产业植入的策略,希望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畲族村落在传承传统风貌的同时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前言:建筑的语言丰富多彩,可以高傲夸张,同时也可以低调平静,后者贯穿整个方案创作过程。设计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植被环境和武汉大学的人文特点,结合项目性质、立意以及文化内涵
目前,城市居住用地普遍存在公园绿地、停车位、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建不足、不合理的公共利益缺失问题,这与控规层面居住用地开发控制状况密切相关。从西安城区300个样本地块的
本文从"绿色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发展与景观规划的意义出发,系统总结现代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发展实践,简明阐述了立体绿化模式的构建与技术。
新民间青花瓷画脱去了传统陶瓷技法中的明成化的“分水”法和清康熙的“青花五色”技法,直接用“沓水法”走向更加自由泼洒的写意之路。
围龙屋作为重要的中国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其传统建筑技术已成为重要文化遗产。本文通过走访老艺人获取原始资料,分别从立墙、屋顶和排水四方面对其传统建筑技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
本研究以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老街为实地调研对象,引入环境介质理论,通过在地化的调研、设计、制作、搭建,实地建造一个对老街环境影响最小而又能激发活力的最小个体“新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