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fly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高中学生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审视新事物的眼光也带有明显的时代观念,对于社会变革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他们了,甚至引起少数学生的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中寻找一条适用于现代高中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创新教育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确立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观念
  对于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增强教育效果。而要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确立适应新形势的新观念。过去那种仅以关心个人政治上的成长进步为出发点而采取的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取得短期效果,求得表面思想稳定。现代社会人才培养是以复合型为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在意识品质上,应该是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的统一;在能力上,应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因而,学生渴望全面提高能力素质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对思想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改革创新,必须确立“大教育”观念,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身体素质锻炼为一体,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未来,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理想、信念、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既要立足解决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更要教给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既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着想,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整合有关课程活化思想政治教材
  创新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的规定性,不能做教材的附庸,要赋予教材必要的张力,探究教材中蕴涵的具有活力的素质发展的可能性。现编教材在体系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学科内的综合,以及学科间的综合都不够强。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众多不可确定的因素,它们盘根错节,相互影响,形成问题,只有考虑诸多因素,运用相关知识才能解决问题。高考为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新课程也在课程和内容的综合性、弹性上作了比较大的改变,客观上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空间和舞台。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不断地引导学生构建学科内的体系,伴随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增强,所建体系应汇总、加深、拓广。就学科间的综合而言,应做到由此及彼,互相引用,互相验证。比如,理、化、生知识可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案例,亦可作为例证加以采用;也可结合地理知识为情境,以历史知识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作分析,等等。
  三、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创新教育方法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的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学习目标。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失去吸引力,就会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政治课要适当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指明了方向。显然,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与表现。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与过程。学生是这一活动与过程的主体。因此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只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其主体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大。教师最好的办法和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应将“开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而不是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求知,去改进自己。
  六、增加开放性作业比重,创新政治课的作业
  作业的创新首先要直面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弊端。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传统的书面作业存在着“老师一味地拿教材或练习册上的题目考查学生,把书本上的原题当作业”的现象。为此,作业的创新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传统书面作业基础上增加开放性作业的比重,使之更贴近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有一种想一吐为快的欲望。进而,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作业来备课,安排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比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一位老师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你评价一下自己的消费观,并说说你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由于这种作业形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传统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有话可说,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作业没有传统作业的封闭性、答案单一性,很受学生欢迎。因此,学生能积极主动热情地完成作业。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也有需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创新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是一个较大的课改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立科.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8.
  [2]曹塔亮.政治教学应生活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9.
  [3]纪立建.谈谈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4.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
摘 要: 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差,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失去信心。文章针对以上现象,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强调在理论教学中应打破常规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优化汽车专业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汽车专业课程 优化课程教学 四个方面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基础,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必须保证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则用理论知识去分析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工具性课程。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让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简单、轻松地走进师生的教学互动中。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 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繁荣,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校园,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思品课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盲目地用多媒体代替一切教学手段,这给现阶段的思品课教学带来了诸多弊端。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要阐述在思品课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在思品课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