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大难点,随着一些条文的颁布,要求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独立阅读、多种方式阅读、鉴赏内容、丰富视野等”。可见,具体文言文学习不能依靠“填鸭式”,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高效课堂 具体做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67
  目前,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阻碍了整体的发展,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教学模式局限、单一,原本文言文就比较难,学生在心里排斥,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低下。因此,教师要创新文言文课堂,使之变得高效,并抓住学生的目光。
  一、全面备课,了解学情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做好备课,为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教学,实现高效课堂。关于如何实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备好学生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不是绝对的“压制”,而是适当地“引导”,也就说新课改标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教师身为引导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地激发学生、提问学生。当然,也要了解每位学生的特征,从而更好的点拨,让他们充分地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文。
  2.备好教材
  文言文不能和白话文相比,因为文言文承载的历史更加浓厚,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在课前,教师要了解文言文讲的什么,并熟读,例如:音标、多音字等等,做出标注,并可以翻译课文,明白重点在哪里。之后,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安排重点、翻译应该如何实施。
  3.备好作者
  文言文即古代文学家阐述心理感情的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指标为:理解文章、了解作者处境和心理、体会作者的感情,根据这些剖析作者。例如:《岳阳楼记》这一篇文章,作者为范仲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先了解范仲淹的总体人生轨迹,然后再了解本文章中作者的处境,为何要写下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等等,以及滕子京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全面了解后,教师才能更好地向学生教授知识。
  二、激情朗读,营造意境
  朗读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便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一定多读、多念。
  1.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文言文中有常见的语句和句式,学生若想要掌握,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解决,在以往死记硬背式记忆是十分不正确的。另外,学习一门语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接触,在日积月累中自然掌握其精髓。
  2.加强指导,读出意境
  在朗读文言文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特性,因材施教,以此强化其教学。很多时候,教师会提出有感情的阅读文章,如何感情阅读学生会不明白,此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地方的字眼带有感情或喜悦或悲愤,应该如何用语气表达出来,这样反复练习下,学生的感情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3.丰富形式,激发潜能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通过朗读便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多种朗读方式:教师范读,这里的范讀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生遇到情感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可以泛读一遍,让学生学习;学生个体朗读,即邀请学生起立阅读,倾听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哪些方面表达的好,不仅锻炼了胆量,还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
  三、巧妙点拨,画龙点睛
  文言文的历史已久,距离学生生活较为遥远,若想要体会作者的感情,不是一件易事。身为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做出适当的点拨,但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就是学会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点拨是教师引导学生的过程,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刘淑华《四步联动打造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研究》,《成才之路》2019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设计导学案问题的时候,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可以有效规避导学案问题的零碎、杂乱和无序状态,既抓住了文本的核心意义,又发掘了文本的局部之美,同时通过问题的链式结构,构筑导学案的整体之美。  关键词:导学案 问题 逻辑设计 链式结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47  导学案教学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而被广泛运用的,它是目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摘 要:初中学生的场认知风格趋于稳定,又有变化完善的空间。文章对不同场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课堂活动等环节提出相应教学策略,以期教師能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挖掘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更高效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场认知风格 场独立 场依存 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 DOI:10.12241/j.issn.1009-725
摘 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从小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还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44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语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学生语文学习领域,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媒体手段輔助语文学习,注重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快乐实践,享受语文。作为教师,要不断拓展思维空间、学科空间,整合各种学科资源,真正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学科整合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DOI:10.12241/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进行,高中语文五育并举教学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的五育并举教学管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成为语文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对于学生良好品格和人格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五育并举”。本文首先对基于“五育并举”的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
摘 要:本文以小学高年级阶段为例,分析了培智学生语文生活化教育的基本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广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智生 生活化 教育 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73  培智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他们接受能力较弱,认知方向与能力也有很多偏差,往往會使得语文教学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要立足生活化教
摘 要:教师备课一定要研究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建树,还要培养做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我们的课标应在三个维度上面钻研,即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这三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改 备课 三维目标 DOI:10.1224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