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概念的写法。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感情。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乡愁》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提问:看到这幅画满日落的黄昏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你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别愁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描写乡愁的诗异彩纷呈,回忆曾经学过的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唱到今,今天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走近作者,集体朗读[出示幻灯片]
余光中,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1992年64岁的作者踏上故土,整整43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三、朗读吟诵,浅尝乡愁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思乡情结吧!诗歌是跳跃的音符,而欣赏诗歌还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浅尝乡愁。
1.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的内涵,讨论朗读技巧。
一读读出节奏和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把握感情
2.个人读。
3.师范读。
4.集体读。
四、合作探究,品味乡愁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
通过朗读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瞧瞧,谁是火眼金晴,发现得最多、最快!)
明确:四个时间词语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小时候(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
后来(中年)——母子死别 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乡愁情绪的?
①诗人将不可捉摸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上,形象生动感人。
小时候外出求学,“小小的邮票”使我可以用家信来寄托作者对母亲、对故乡绵绵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能使我来往于台湾与大陆之间,了却我无尽的牵挂。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使我与母亲永远生死相隔,永生无缘再见,也许在母亲临死时还满含着热泪盼望团圆,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使多少骨肉同胞两地相隔,日夜思念!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伟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②把感情寄托在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以小见大)
③名词代表漂泊、隔绝、诀别的具体事物,不同时期的乡愁内涵是不同的,乡愁不断升华。
5.哪一节突出本诗的主旨?(最后一节)
“浅浅的海峡”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和人为因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我们看视频《余光中谈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五、链接课外,比较阅读
一湾浅浅的海峡,隔绝了多少像余老一样的思乡人与大陆亲人的牵挂,共同欣赏台湾女作家席慕蓉的《乡愁》,比较它们的异同。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 别离后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老去
相同:都是选择几个意象或画面来表达乡愁,都是抒情诗。
不同:ɑ.余诗情感忧郁深沉,席诗情感细腻。b.席诗是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由个人到家国更有深度。
六、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根据情况选做A和B)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去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故乡同样是我们平凡人灵魂的归依。A、大家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一句式,以乡愁开头,巧设比喻,发挥想象,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B、时代在变,我们表达乡愁的方式有多样,承载乡愁的物什也有多种表达,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呢?
设计理念:要求学生平时关注自己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并借此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感情。
七、深情恋歌,唱响乡愁
乡 愁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暖暖的毛衣
我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根细细的电话线
我在这头
父亲在那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节长长的列车
我在里头
亲人在外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我在这头
山东在那头
——潘秀言(我是一位异地教书的游子)
八、链接时事,了解政治动态
致远同事温情的关怀,孩子亲切的问侯铸就了云淡风轻的幸福,抚慰了我的乡愁,那谁又能抚慰余光中的乡愁,温暖他的人生呢?(各抒已见)
甲生:余爷爷,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
乙生:杨柳枯了,它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它有再开的时候;而你去了,也该到了回家的时候,台湾!
师:我们许多同学都希望台湾回到母亲的怀抱,台湾人有没有?有,《乡愁》就是最好的证明!光有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还要取决于两岸决策者的政治选择和集中海峡两岸高层的智慧,创统一千古业绩,也了却余老平生的夙愿。
图片欣赏——两岸关系
①团团圆圆赴台,成两岸友好使者。
②两岸全面直接“三通”。
绚丽的紫荆花化作东方之珠的微笑,洁白的莲花盛开在澳门的天空,证实了我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今天的中国有能力为你撑起一片天。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台湾你会回家,因为你的骨骼叫炎黄!你的脊梁叫华夏!你的母亲叫中国!
九、教师寄语:
同一个文明,造就了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灵魂,牵挂着同一份亲情;
同一个渴望,发出了同一个呼唤!
归来吧,台湾!■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概念的写法。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感情。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乡愁》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2.注意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提问:看到这幅画满日落的黄昏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你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别愁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描写乡愁的诗异彩纷呈,回忆曾经学过的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唱到今,今天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走近作者,集体朗读[出示幻灯片]
余光中,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1992年64岁的作者踏上故土,整整43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三、朗读吟诵,浅尝乡愁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余光中纠结于他内心40余年的思乡情结吧!诗歌是跳跃的音符,而欣赏诗歌还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浅尝乡愁。
1.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诗的内涵,讨论朗读技巧。
一读读出节奏和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把握感情
2.个人读。
3.师范读。
4.集体读。
四、合作探究,品味乡愁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
通过朗读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瞧瞧,谁是火眼金晴,发现得最多、最快!)
明确:四个时间词语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小时候(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
后来(中年)——母子死别 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乡愁情绪的?
①诗人将不可捉摸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上,形象生动感人。
小时候外出求学,“小小的邮票”使我可以用家信来寄托作者对母亲、对故乡绵绵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能使我来往于台湾与大陆之间,了却我无尽的牵挂。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使我与母亲永远生死相隔,永生无缘再见,也许在母亲临死时还满含着热泪盼望团圆,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使多少骨肉同胞两地相隔,日夜思念!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伟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②把感情寄托在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以小见大)
③名词代表漂泊、隔绝、诀别的具体事物,不同时期的乡愁内涵是不同的,乡愁不断升华。
5.哪一节突出本诗的主旨?(最后一节)
“浅浅的海峡”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和人为因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我们看视频《余光中谈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五、链接课外,比较阅读
一湾浅浅的海峡,隔绝了多少像余老一样的思乡人与大陆亲人的牵挂,共同欣赏台湾女作家席慕蓉的《乡愁》,比较它们的异同。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 别离后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老去
相同:都是选择几个意象或画面来表达乡愁,都是抒情诗。
不同:ɑ.余诗情感忧郁深沉,席诗情感细腻。b.席诗是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由个人到家国更有深度。
六、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根据情况选做A和B)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去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故乡同样是我们平凡人灵魂的归依。A、大家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一句式,以乡愁开头,巧设比喻,发挥想象,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B、时代在变,我们表达乡愁的方式有多样,承载乡愁的物什也有多种表达,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呢?
设计理念:要求学生平时关注自己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并借此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感情。
七、深情恋歌,唱响乡愁
乡 愁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暖暖的毛衣
我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根细细的电话线
我在这头
父亲在那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节长长的列车
我在里头
亲人在外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我在这头
山东在那头
——潘秀言(我是一位异地教书的游子)
八、链接时事,了解政治动态
致远同事温情的关怀,孩子亲切的问侯铸就了云淡风轻的幸福,抚慰了我的乡愁,那谁又能抚慰余光中的乡愁,温暖他的人生呢?(各抒已见)
甲生:余爷爷,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
乙生:杨柳枯了,它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它有再开的时候;而你去了,也该到了回家的时候,台湾!
师:我们许多同学都希望台湾回到母亲的怀抱,台湾人有没有?有,《乡愁》就是最好的证明!光有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还要取决于两岸决策者的政治选择和集中海峡两岸高层的智慧,创统一千古业绩,也了却余老平生的夙愿。
图片欣赏——两岸关系
①团团圆圆赴台,成两岸友好使者。
②两岸全面直接“三通”。
绚丽的紫荆花化作东方之珠的微笑,洁白的莲花盛开在澳门的天空,证实了我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今天的中国有能力为你撑起一片天。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台湾你会回家,因为你的骨骼叫炎黄!你的脊梁叫华夏!你的母亲叫中国!
九、教师寄语:
同一个文明,造就了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灵魂,牵挂着同一份亲情;
同一个渴望,发出了同一个呼唤!
归来吧,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