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机器人手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七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这一方法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收治的7例行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35~76岁。其中二次手术者2例次,需联合经颈入路完成手术者2例次,怀疑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拟行诊断性目的TORS者1例次。分析患者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局部有无出血、呼吸困难、神经功能损伤、经口进食时间等各项指标。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完整切除、无破裂。6例行治愈性TORS,包括5例全程TORS,病理为神经鞘瘤;1例TORS术中联合经颈入路手术,冰冻病理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此6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0~200 ml,中位数为40 ml;手术时长为65.0~238.0 min,中位时长77.5 min;术后经口进食时间为3~6 d,中位时间3 d;术后住院时间为(4.2±1.6)d。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颈部肿胀,经抗感染、止血、消肿对症处理3 d后症状缓解。1例行诊断性TORS的病例,术中病理提示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联合经颈入路行腮腺全切除术。7例患者术后未发现气道梗阻、大出血、颅神经受损等症状。随访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征象。

结论

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具有外观影响小、安全、高效等特点,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咽旁间隙肿瘤是很好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中MAML2基因重排、相关融合形式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附属肿瘤医院2017—2020年确诊的原发性PMEC 4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AML2基因重排,进一步用靶向RNA高通量测序(RNAseq)法检测20例PMEC中的基因融合形式,并分析M
目的探讨植入技术及电极特性对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电极设计、推动精准植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12月将诺尔康标准电极、纤细电极、纤细加长电极,分别应用传统技术、机器人辅助技术(中速、低速)在耳蜗模型上进行电极植入。采用ATI Nano17Ti传感器及配套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分析植入过程力学信息。采用Origin 2020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电极植入过程中,电极植入力
儿童股骨颈骨折一般由高能量创伤引起,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损伤,因其骨骼不成熟,股骨近端解剖学和血液供应不同于成人患者,有其特征。目前对于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总体目标是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儿童股骨颈骨折尽管经过适当的治疗,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如股骨头坏死、骨骺早闭、髋内翻和骨不连)。本文对儿童股骨颈的解剖特点、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展进行了综述。
2例患儿分别为7岁3月龄男童、1岁3月龄女童,分别以“反复咳嗽、咳痰、吞咽困难”和“发热、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起病。例1主要表现为反复肺炎、中耳炎、支气管扩张、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身材矮小,例2主要表现为全身播散性结核病和口腔念珠菌病。2例患儿均有血液系统表现,例1既往有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史,入院后血细胞分析示贫血,例2全血细胞减少,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抗血小板抗体阳性;2例患儿c-AN
期刊
目的了解X连锁显性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XLH)患儿的临床特征、PHEX基因变异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治的25例XLH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PHEX基因变异特点及临床转归。根据PHEX基因变异位置将患儿分为N端变异组和C端变异组,根据变异是否位于重要的锌离子结合域17或19号外显子分为17或19号外显子变
目的探索伴有横窦狭窄的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因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收入院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横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9年12月为末次随访时间,分析入组患者临床特点、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腰椎穿刺压力和脑脊液成分,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纯音听阈、眼底检查、颈动脉B超、骨密度、内分泌
目的观察3D健侧跟骨镜像重合度技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利用3D健侧跟骨镜像重合度技术辅助治疗的35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女6例;年龄平均44岁(18~71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9例,Ⅲ型16例。将患侧和健侧跟骨进行CT扫描,Mimics软件建模,健侧跟骨镜像转换,按健侧镜像跟骨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术
大数据多中心临床研究是获得多模态和完整临床关键诊疗数据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儿科人群的特殊性,儿科临床研究的开展备受制约,我国儿科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及分布不均也使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困难重重,难以形成适合我国儿童各类疾病的诊治指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算法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成为推动临床研究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为儿童疾病多中心研究的开展提供有力手段及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