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地理课堂中设问的观察探究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常常发生变化。要准确客观地把握这些变化就离不开细致而深入的课堂观察。高中地理课堂观察可以从教师、学生、教学层面找到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本文主要从教学层面对课堂的观察,老师对课堂的设问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设问 合理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12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通过其他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发现自己平时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后改进,提高教学水平。带着学习设计课堂问题的想法,在听课过程中專门对此高中地理课堂中设问进行观察,发现在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针对在听课观察中看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机械
  有的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答案,或者是在课本中直接就能找到答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随口得出答案。提出的问题是或不是,对或错。学生一下子就得出答案,看起来课堂生动活泼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这些设问的有效性就不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培养帮助不大。比如问:新兴工业分布在哪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哪里?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位置等之类的问题。
  (二)有些问题的设计太难,超出了学生的回答能力
  抛出的问题太难,没有给学生作一定的材料作为铺垫,学生是回答不出来的,马上就让他坐下,没有等他们思考,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形成老师自问自答。这样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比如:为什么地球会运动。
  (三)设计的问题范围太广,学生无从下手
  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问题设计部具体。上课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也没有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思考而提出问题,比如:简述亚洲的自然特征,这个范围太广了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突破口,从哪里开始回答问题。
  (四)不关注学生回答之后的正确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要有回应,有的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只是简单的“对”和“错”,或者是用“好”来表示肯定和“不好”来表示反对。对问题的回答没有给以正确的评价和引导,老师担心时间不够,完成不了教学计划,所以对待学生的回答往往一带而过,简单的评价。这样造成不好的影响是:学生觉得老师对他回答不够重视,对他们有可能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失去兴趣。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观念的问题。虽然现在实行了新课程的改革,但这里面有些老师不知道高考怎么改革,还是按照传统方法上可靠,所以轻视了对自己新课程理念的更新,这是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次也有很多老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套路,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全面更新需要时间。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来谈一些改进的措施。
  二、合理设计提问的措施
  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琢磨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设计的问题要考虑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一些简单、机械的问题要避免。比如在讲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时候不妨问一句:大气是被太阳晒热的吗?这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或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哪里的问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还有同样的问题,改变一下问的次序,效果就会不一样,比如上面那个问题:新兴工业分布在哪里?不妨改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选择主要考虑什么样的环境?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愿望。
  所提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要设计得太难,就像摘苹果一样,学生伸手能够摘到他就愿意去摘苹果,如果他伸手摘不到,跳起来也摘不到他就不想摘了,就会放弃。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太简单也不要太难,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材料,降低提问的难度,让他也尝到成功的喜悦。也不要马上就让他坐下,要让他们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不能直接由老师给出答案。比如问到上海工业应该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这时可以提示一下上海的风向以及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一般学生会反应过来的。
  设计的问题要具体,不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出具体的方向和思路。学生就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去完成问题。比如我们在问简述亚洲的自然特征时,可以把范围缩小,只问亚洲的地形特征、水文特征等等,慢慢地把学生带上答题的方向上,这样学生就有方向去回答问题。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要都用“好”或“不好”,适当的要做一番针对性的点评,恰当的点评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
  1.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要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适当的加以鼓励、赞扬,给学生多点自尊、自信,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2.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我们也要以关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回答,多鼓励他们大胆的起来回答问题,然后对不正确的回答要给以引导和分析,让其知道错在哪里。
  3.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积极的回答,鼓励比批评更能促进学生去认真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兴趣。
  对于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方式和技巧还有很多,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既要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又要与高考考试大纲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成就。因此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思考,使问题的设计合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知识面讲解透彻。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
  [2]吴美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育资源利用的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物理对于整个初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物理知识,也是学生往后深入学习物理的基点,亦是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奠基石。初中物理是集理性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对初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鉴于此,本文特对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现状及应对措施做出以下几点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现状 应对措施 自主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摘 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可能在大多数人眼里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音乐只是让学生放松的一门课程,并没有什么重要地位,所以可能在很多时候我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是教学生唱一些歌曲就好。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学就更需要我们的创新,下面就初中音乐在教学中如何创新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
【摘 要】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新课标高中化学考纲要求,需要富含数个实验,其中关于有机物的实验考察更为重要,内容也更加多。总之,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必须紧跟这一个特点,有规律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122  学好化
桑干河作为涿鹿县的母亲河,同时也肩负着城区及上游排水的重任。官厅湖上游桑干河涿鹿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必能对城市环境、自然环境、水体环境及社会环境起到巨大的改善作用,也将
【摘要】 创新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而教育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 创新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地位. 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能动的人,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摘 要】班级团支部是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其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活力,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及心育,同时间接影响班级的建设与管理。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特点鲜明,班级团支部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班级团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班级团支部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 积极心理学 团支部建设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