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比萘芬合用地巴唑治疗甲真菌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与地巴唑联合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方法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特比萘芬250 mg每日1次,同时口服地巴唑10 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特比萘芬250mg每日1次,同时口服安慰剂.治疗组指甲真菌病疗程为6周,趾甲疗程为8周;对照组指甲真菌病疗程为8周,趾甲疗程为10周.观察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24周随访,治疗组54例痊愈率为70.4%(38/54例),有效率为83.3%(45/54例);对照组51例痊愈率为66.7%(34/51例),有效率为80.4%(41/5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特比萘芬与血管扩张剂联合治疗甲真菌病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不同受力部位对颅底骨折导致视神经损伤的临床情况进行视神经损伤分型,讨论手术适应证和经颅入路视神经减压开放术的优越性.方法 1997年9月至2002年5月经颅手术治疗118例视神经损伤病人,回顾分析了受伤部位、CT影像特点、手术减压范围及术后6个月视力的随访结果.评价方法为:视力完全丧失、眼前手动、眼前指数、光感和视力>0.05 5个级别.提高一个级别者为有效,视野缺损的改善也为有效.视力
目的 探讨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人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 RNA,将 2000条人类基因 PCR产物按微矩阵排列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总 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 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目的通过测定氧氟沙星(OFLX)及左氧氟沙星(LVFX)对101株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MIC与既往氟喹诺酮类药物(Fos)的用药史及经过含有FQs方案治疗的疗效相关性,以期确定OFLX及LVFX的临床耐药界限.方法1999年1月~2000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的结核病患者101例,留取痰或脓液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MIC,并系统观察47例肺结核患者接受含喹诺酮类
目的 对重组的刚地弓形虫RH株主要表面抗原1(SAG1)原核表达载体SAG1/pET-32c,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产物进行亲和纯化β免疫反应性检测评价.方法接种含SAG1/pET-32c的BL21单菌落至LB肉汤中,1∶ 100稀释转种后用1 mmol/L 终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并用免疫印迹技术对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反应性检测,用重组融合蛋白对弓形虫病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