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的精确度,评定水质检测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确定水样的置信区间。方法:对于某一水样,根据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和CCBLAC/AG05附录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采用对数的平均值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结果:该水样本次检测结果的置信区间为(1400—1700)CFU/ml。结论:根据本次检测结果的置信区间说明,当菌落总数的离散程度高时,应该采用对数平均值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
关键词:菌落总数;不确定度
由于测量值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准确值,因此研究不确定度变得有意义,通过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真值所处的量程范围。在近些年来,不确定度在理化检测相对比较成熟,集中。然而在微生物检测方面对于不确定度的评定相对较少。因此针对在水质检测中关于微生物检测以生活饮用水为例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同时采用平均值和对数平均值的方法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比较得出结论。
1、原理与方法
1.1、测试原理:
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不确定度包括合并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通常情况下,不确定度采用扩展不确定度表示。
根据CCBLAC/AG05附录规定进行菌落总数测试要求:每个样品都包含可计算得出数目的微生物;在实验室由不同人员按照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测试[1],测试样品是均匀的,每个样品均做平行样,必须由同一测试人员进行操作。根据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定义,菌落总数是指水样在营养琼脂上有氧条件下37℃培养48小时,所得1ml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2]。
1.2、测试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进行测试。对于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在适宜计数的范围内,应该以无菌操作方法用灭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约15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转平皿,使水样和培养基充分混匀,每次检测做一个平行样对照,同时一个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待冷却凝固后,翻轉平皿,使底面朝上,置于(36±1)℃ 的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进行菌落计数,即为水样1ml中的菌落总数[2]。
以无菌操作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的试管中,混匀成1:10的稀释液;吸取1:10的稀释液1ml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的试管中,混匀成1:100的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1:1000和1:10000的稀释液备用,每次稀释一次,必须更换一支
1ml的灭菌吸管[2]。
1.3、建立数学模型
设菌落总数为A,检测结果为X,则A=X CFU/ml。
2、结果与分析
2.1、方法一:采用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2.1.1、检测数据的实验标准偏差和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合并样本标准差为S(x)=183771.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47449.5
2.1.2、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在置信区间为95%时,自由度为15,查得t分布表,得K(95)15=2.13,则扩展不确定度为2.13*(47449.5)=94899
2.1.3、检测结果:
此水样本次微生物测试结果置信区间的范围为(0—96478)CFU/ml,根据对不确定的测定,本次检测结果估算在(0—96000)CFU/ml之间。
2.2、方法二:采用对数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2.2.1、检测数据的实验标准偏差和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合并样本标准差为S(x)=7.4231*10-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2.3474*10-2
2.2.2、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在置信区间为95%时,自由度为15,查得t分布表,得K(95)15=2.13,则扩展不确定度为2.13*(2.3474*10-2)=4.9361*10-2
2.2.3、检测结果:
此水样本次微生物测试结果以对数的方式表示lgX=3.1890+(-)4.9361*10-2
lgX的值分布在3.1396和3.2384之间,对X取反对数,A菌落总数分布在1397(CFU/ml)和1731(CFU/ml)之间,根据对不确定的测定,本次检测结果估算在(1400—1700)CFU /ml之间。
2.3、结果分析:
水样中微生物的数目离散程度较高,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对数平均值比平均值更加适合评定菌落总数不确定度,但是在离散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也是可以的。本次检测结果的置信区间为(1400—1700)CFU/ml。
参考文献
[1] CCBLAC/AG05:确定不确定度政策实施指南.
[2] 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自来水公司)
关键词:菌落总数;不确定度
由于测量值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准确值,因此研究不确定度变得有意义,通过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真值所处的量程范围。在近些年来,不确定度在理化检测相对比较成熟,集中。然而在微生物检测方面对于不确定度的评定相对较少。因此针对在水质检测中关于微生物检测以生活饮用水为例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同时采用平均值和对数平均值的方法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比较得出结论。
1、原理与方法
1.1、测试原理:
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不确定度包括合并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通常情况下,不确定度采用扩展不确定度表示。
根据CCBLAC/AG05附录规定进行菌落总数测试要求:每个样品都包含可计算得出数目的微生物;在实验室由不同人员按照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测试[1],测试样品是均匀的,每个样品均做平行样,必须由同一测试人员进行操作。根据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定义,菌落总数是指水样在营养琼脂上有氧条件下37℃培养48小时,所得1ml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2]。
1.2、测试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进行测试。对于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在适宜计数的范围内,应该以无菌操作方法用灭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约15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转平皿,使水样和培养基充分混匀,每次检测做一个平行样对照,同时一个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待冷却凝固后,翻轉平皿,使底面朝上,置于(36±1)℃ 的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进行菌落计数,即为水样1ml中的菌落总数[2]。
以无菌操作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的试管中,混匀成1:10的稀释液;吸取1:10的稀释液1ml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的试管中,混匀成1:100的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1:1000和1:10000的稀释液备用,每次稀释一次,必须更换一支
1ml的灭菌吸管[2]。
1.3、建立数学模型
设菌落总数为A,检测结果为X,则A=X CFU/ml。
2、结果与分析
2.1、方法一:采用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2.1.1、检测数据的实验标准偏差和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合并样本标准差为S(x)=183771.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47449.5
2.1.2、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在置信区间为95%时,自由度为15,查得t分布表,得K(95)15=2.13,则扩展不确定度为2.13*(47449.5)=94899
2.1.3、检测结果:
此水样本次微生物测试结果置信区间的范围为(0—96478)CFU/ml,根据对不确定的测定,本次检测结果估算在(0—96000)CFU/ml之间。
2.2、方法二:采用对数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2.2.1、检测数据的实验标准偏差和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合并样本标准差为S(x)=7.4231*10-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2.3474*10-2
2.2.2、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在置信区间为95%时,自由度为15,查得t分布表,得K(95)15=2.13,则扩展不确定度为2.13*(2.3474*10-2)=4.9361*10-2
2.2.3、检测结果:
此水样本次微生物测试结果以对数的方式表示lgX=3.1890+(-)4.9361*10-2
lgX的值分布在3.1396和3.2384之间,对X取反对数,A菌落总数分布在1397(CFU/ml)和1731(CFU/ml)之间,根据对不确定的测定,本次检测结果估算在(1400—1700)CFU /ml之间。
2.3、结果分析:
水样中微生物的数目离散程度较高,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对数平均值比平均值更加适合评定菌落总数不确定度,但是在离散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也是可以的。本次检测结果的置信区间为(1400—1700)CFU/ml。
参考文献
[1] CCBLAC/AG05:确定不确定度政策实施指南.
[2] 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自来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