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998年北京郊区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分析

来源 :北京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北京市农技推广站的小麦生育动态监测工作和与卫星遥感技术农业应用工程研究项目相结合,共计监测地块112块,总面积24700亩,在小麦生长期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监测,本文根据调查监测结果并结合气象条件对1997~1998年北京郊区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评述。1 气象条件及其主要影响1.1 播前夏季积温偏多,6月下旬~9月下旬积温比常年偏高135℃,夏玉米提前收获3~4天,适时麦面积大大增加,小麦主产区降雨偏少,降雨量平均为300mm,比常年同期偏少125mm,并且由于冬春夏连旱造成小
其他文献
花生叶斑病在北京大兴县花生种植区普遍发生,所致产量损失一般为10%~20%,严重的高达40%以上。由于近年来该县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花生叶斑病的防治已成为主要问题,为此作者于1998年进行了防治
针对高纬寒地早熟玉米制种种子成熟度不好,后期脱水困难,发芽工达不到生产用种标准等问题,用黑河农科所育成的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边3-22为试验材料进行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纬寒地制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国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植株发病高度达果穗部位,直接影响到产量和籽粒品质,从田间发病结果主米重位高度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发病结果。随穗位高度啬果穗感病明
林间试验是鉴定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林间活性试验不仅证明小卷蛾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活性组分具有很强的诱蛾活性,而且证明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的次要活性组分
利用取自北京,黑龙江丹东市的疫霉菌进行了胡萝卜,碧丰豆种,三尺绿豆种,青豇80号豆种,鲜架豆荚配制的7种培养基繁殖辣椒疫病菌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北京疫病菌在碧丰豆种和CAA培养基上产
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研制的大豆硼钼微复肥经5年在本省35个市县示范推广,累积推广面积85.21万hm^2,平均增产13.7%以上,大豆重迎茬地块平均增产10%左右,共增产大豆2.3亿kg,产投比为16.64:1,创社会效益3.21亿元,应用大
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的美洲斑潜蝇在北京地区的分布及危害现状。该虫发生面积大,寄主范围广,涉及10科36种寄主植物。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12周龄的雏鸡与青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