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代化及发展策略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工笔花鸟画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产生和形成分为两个阶段:画花画鸟的阶段和形成花鸟画的阶段。前一阶段的断代时间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至两晋南北朝,后一阶段的断代时间从隋唐至明清。
  (一)起源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具有描绘鸟形以及花形图案的能力,至今可以从大量彩陶上的图案得以证明。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骨刻双鸟纹,形象简洁但细腻,能把禽鸟的羽毛刻画出来,这就是画花画鸟的萌芽状态。至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述画分六科,即人物、星宇、山水、鞍马、鬼神和花鸟。“花鸟”作为独立的画科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被提出,也标志着中国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的形成。
  (二)发展
  宋代的花鸟画,是在五代“徐黄异体”基础上的迈步。尤其是“黄家富贵”的工整富丽风格对北宋的院体绘画影响极大,至崔白有所转变。南宋时期花鸟画的兴盛不减北宋,李迪、吴炳、林椿、赵孟坚等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名家粉墨登场,各显其能。其风格除了院体绘画的精工细制外,点染、淡彩或水墨等画法都已经出现,如法常(牧溪)的《水墨写生》卷、《老树八哥》和《柿图》等,都是用简练的笔墨收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三)变革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元代花鸟画出现了变革的状况。这个时候虽然传统工笔重彩形式表现的院体绘画仍然存在,但是与之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水墨花鸟画。水墨花鸟画的兴起与流行正是元代花鸟画发生剧变的标志。其代表人物有王渊、盛昌年、张中等。如王渊的《山桃锦鸡图》、《竹石集禽图》等,全用墨色的浓淡、深浅、干湿的变化来表现禽鸟与植物的神韵,使人感到无彩而胜有才之妙,所谓“墨写桃花似艳妆”,即是如此。
  (四)衰退
  明代工整艳丽的花鸟画家以边文进、吕纪最为突出,但是这一时期的工笔花鸟画的总体水平无论从制作上还是格调上都比不上宋元时期了。至嘉庆之后这一风格的花鸟画就几成绝响。当时普遍认为工笔画不如写意画,文徽明、周天球、李日华等都有这种说法,他们的理论是“人巧不敌天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传统院体似的工笔花鸟画最终走向了没落。
  二、工笔花鸟花的现代化特征
  (一)构图模式的创新
  随着西方的艺术进入中国,现代的设计理念也给绘画领域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画家们将平面设计的概念移植进画面中,一切自然物象被分解成点、线、面的元素而相互依存,构筑成画面。作者通过点的布局、线的节奏、面的分割等因素来创造耳目一新的构图效果。“横斜千万朵,悦目两三枝”这是一种中国式古典审美情怀的表达,在传统工笔花鸟中很少有直接描述大片面积花鸟场景的作品出现。但是在近代,满幅构图的形式似乎成了一种大的趋势,这无疑是对传统工笔模式的一种超越。
  (二)突破真实空间再现
  当代的花鸟画家由于其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其注意力和切入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古典的折枝表现形式或者自然场景的再现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花鸟画家的精神理念和创作目的。他们不再被真实空间里的自然规律所束缚,在借助花鸟画题材的前提下主观的进行编排。在这些画家的创作里,原来具体的空间被打破,一种现实与理想,真实与非真实的幻境出现在画面中。这些情境大都远离了真实,有些甚至反常规、反事理。他们从个性化的认知出发,借助花鸟的形式语言表达着与传统工笔花鸟完全不同的语境,反映了自己对于当代社会的体悟,是对自己心灵放逐的一种自由。
  (三)题材的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常见的自然形态已经被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所取代。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再难见到雁鸭野雉、百花争艳于山林的景致。虽然传统花鸟画创作的经验性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工笔画创作,但是农耕时代的审美理想很难再成为当代年轻画家的意识主流。于是他们生活中有着切身体悟的对象被归置进了画面中,对其进行重组借以表达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审美意识。
  三、工笔花鸟画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的花鸟画,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异常的繁荣,各种风格各个流派百花齐放。在沉寂了几个世纪后的工笔花鸟画在继承其优秀传统后又吸收了外来文化艺术的养分,在变革中迎来了它伟大的复兴。但是在这一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中所隐藏的问题。
  (一)正确面对艺术市场的冲击
  艺术品走向市场对其产生的积极因素是应该得以肯定的,但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面性。在艺术市场日益发展的今天,在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危机。前面提到工笔花鸟画因为其雅俗共赏的特性而被大众所接受。既然花鸟画走向了市场,那直接面对的大多数群体便是百姓。就大众而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需求的急剧膨胀使得人们的心态普遍空虚而浮躁。他们更容易被直观而刺激的表象所迷惑,面对画面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却很少有心态去细细品析。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一些创作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吸引艺术品消费群体的眼球,迎合他们的审美趣味,以市场为旨归。这种种以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迎合市场所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一部分花鸟画作品的艺术品位平庸,创作样式倾向于单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的可持续发展。花鸟画作为我们民族一门独特而优秀的传统艺术,应该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所表达的是作者对于生活真实的感受,是一种个人思想理念的传达,是画家情感价值的真实体现。只有摆脱这些功利杂念的束缚,真正单纯、自由的创作出有个人风格、反映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只有这样的创作理念,才能推进工笔花鸟画的良性发展。
  (二)合理处理展览与绘画的关系
  现代化的展览模式使得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必须在篇幅和构图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其变化。这些标准同样适用于展览的举办方,在这些年的展览中,尺幅越大、构图越满的花鸟画作品普遍更能赢得评委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大家都跟风似的制作巨幅的花鸟画,不断的追求画幅的大、满,以及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但作品的思想内涵、带给观众的精神感受反而退居其次了。尺寸大小并不是衡量一件艺术品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并不是说追求画幅的大就有什么不好,但是在追求大尺寸视觉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才情倾注于作品中并以此来打动观众,这是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所基本应该做到的事情。
  (三)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传统型是稳定工笔花鸟画形态特征的主要标志,也是其它类型联系工笔花鸟画传统的纽带;泛传统型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典型代表,具有带动、调节和牵制工笔花鸟画变革的作用。非传统型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形态,可以给传统型和泛传统型的变革以启示,并能昭示出工笔花鸟画的边界与越界。在这里我们不能一提到传统就如同一座大山横在面前高不可攀,停滞不前;更不能视传统为迂腐老套的事物而不屑一顾,一味地追求反传统、标新立异,在不了解传统的情况下就所谓的另辟蹊径、凭空盖楼。所有对于传统问题上的片面、偏激态度都是对自己,对艺术事业的不负责任。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不同风格绘画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才能有效避免自己在创作中可能出现的或左或右的问题,在真正了解传统的前提下寻求适合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其他文献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 下,茶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现代旅游市场的新宠,受到大众的青睐.贵州湄潭是中国茶乡,茶文化
目前有关当代中国雪景画研究还很薄弱。多为个案研究。很少有集中梳理的研究文献。像柳子谷、陈侃大、袁武师徒三代都创作出雪景名作,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有幸了解到这一传奇,梳理成文以飨读者。雪景画最早有东晋顾凯之《雪霁望五老图》已经失传。北宋雪景画达到顶峰,“画法大概分为‘留白法’‘烘染法’‘敷粉法’‘弹粉法’”。构图形式以远山近水为主,后至元明清已经概念化了,表现得也仅仅是江南、黄河、长江等地域。直至当代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身上的现实性往往被人们忽略.事实上,除了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浪漫洒脱与自由之外,构成李白矛盾个体的另一半,则是它身上所展露出的现实性.
萨特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转变是惊人的,从反叛到接受,几乎经历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么在内在学理上从存在主义到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萨特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认知转换?
为了解西方翻译史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谭载喜教授撰写的《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举例与分析,以较为系统的了解西方翻译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