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分配的合伙企业持续发展原因探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利润分配的角度分析影响合伙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因,包括合伙人之间的博弈、合伙人自身的博弈以及合伙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博弈等方面,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字:合伙企业;利益;信用
  
  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合伙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合伙企业的比重不断降低,从1990年41%下降到5%,我国目前合伙企业12万多家,约占各类私营企业的18%;另一方面合伙企业寿命有逐渐变短的趋势,调查显示,中关村每天新诞生20家公司,但同时又有至少2家公司歇业或散伙。另外,根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对100家成长最快的小公司所作的调查,也发现其中有50%的创业团队无法在公司的前5年中顺利存活。这种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探讨合伙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对完善我国多种经济发展形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合伙企业的定义和特征
  
  合伙企业是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并对企业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合伙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弱化风险,增强人们的投资信心;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增强人们的信任能力;可以提高合伙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扩大和发展的可能性。
  根据定义,可以看到合伙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合伙企业不具备法人主体地位,只是自然人企业,企业本身不是民事主体,出资人是民事主体;(2)合伙人之间承担无限责任。在企业合伙中,如果企业财产不足清偿企业债务时,各合伙人对不足的部分要负连带赔偿责任;(3)合伙企业生命的有限性。如果合伙人一方终止合同,或者第三方加入企业,或者合伙一方死亡,合伙关系终止,合伙企业也就消亡了;(4)合伙人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形成利益共同体。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合伙企业也不例外。合伙人从合伙到散伙,要经过以下几个流程:
  


  在流程图中,利益分配与合伙企业散伙处于一个直接联系的阶段。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利益分配不合理一直都是我国合伙企业散伙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合伙企业的存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从利益分配解析合伙企业散伙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合伙企业无论在比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工商联和中央统战部在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和2002年所做的五次全国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抽样调查,我国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变化如下: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公司制企业增幅较大,独资和合伙企业均呈现下降趋势,和独资企业相比,合伙企业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从1990年41%下降到5%,呈现出直線下降的趋势。
  詹森和麦克林在1976年中对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他们认为,要想保证合伙制企业具有高效率,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合伙人就分享剩余收入达成彼此满意的协议;二是每个合伙人的监督工作都是认真完成的,并且可以毫无代价的加以观察。在这两个条件下,合伙制的产权结构将是增进企业生产力的理想制度。但是,一旦这两个条件不能满足,就会在合伙制中出现偷懒和“搭便车”行为,这样合伙制企业就会难以维持下去。根据詹森和麦克林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信息:(1)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要公平合理;(2)双方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监督成本;(3)合伙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詹森和麦克林的理论出发,假定第二个条件是充分的,我们从第一个条件探析合伙企业不能持续的原因。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解释企业存在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利益为核心,合伙人之间进行三种力量的博弈,一是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博弈,二是资本投资不同项目之间的博弈,三是合伙人与他人之间的博弈。这三方面的博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合伙企业是否能够继续经营。
  构造模型如下图:
  


  (一)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博弈
  合伙企业不是法人,合伙企业的损益如何分配完全是合伙人自己的事情,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合伙人不可能在合同初期把损益分配完全用合同的形式界定。损益分配公平程度如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风险承担与收益是否成正比。在合伙企业中,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由于合伙人在家庭财产、出资数额等方面存在不同,合伙人承担着不同的经营风险。对于承担责任较大的合伙人来说,投资风险在收益中应该体现出来。②投资数额与收益是否成正比。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润滑剂。在我国的合伙企业中,许多合伙企业是通过亲情或友情的连接方式成立,合伙人往往忽略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重要性。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利益分配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重要表现。如果合伙人采取平均主义的形式分配收益,合伙人之间必须要达成协议:利用合同的形式规定无论合伙人投资多少,利益分配均采用平均分配的形式。如果存在上述情况,根据“经济人”假设条件,那么所有投资者的选择会有两种,或者投入同样的资本份额,或者不进行合伙。③奉献与收益是否成正比。以按劳分配为主,兼顾效益与公平,不仅是我国国有企业遵循的分配原则,而且也应该成为合伙企业分配的重要原则。在合伙企业中,不仅存在投资数额不同及风险承担能力承担不同的现象,而且存在着许多合伙合同中无法规定的情况。体现在企业经营方面,包括决策制定、监督实施以及组织管理等等,这些工作对企业的作用是不同的,如何正确评价这些工作对组织的奉献,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不同的奖励,是非常重要的。奉献与收益不成正比,合伙人之间容易出现矛盾,从而容易导致合伙企业的散伙。
  (二)合伙人投资不同企业的博弈
  奈特的研究表明,不确定是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不小心,企业就有倒闭的危险。对于合伙人来说,承担合伙企业不确定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机会的选择上,即资金的机会成本价值。“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表现为趋利避害,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资本投资不同的项目,收益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合伙人力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资本投资有不同的偏好,影响企业的存续性。假设存在一个项目需要投资,项目的决策模型如下:
  合伙人是否继续经营主要在于两者所获利益的对比,如果资本投资现有项目的收益大于潜在项目的收益,合伙企业可能继续经营下去;反之,企业面临散伙的危险。
  (三)合伙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博弈
  根据假设思维的有关研究表明,同样大小造成的损失造成的后悔,由“做”引起的后悔强度要大于“不做”引起的后悔。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偏好是由财富的增量而不是由总量决定的,所以人们对于损失带来的敏感程度要高于收益带来的敏感程度,从而造成的个人后悔程度相对较高。对于不同项目带来的不同收益和损失,如果合伙的收益相对于其他人在同样时间内增量太少,合伙人往往表现出后悔行为,经常会发出“如果…就好了”的感叹,这种后悔心理会严重影响合伙经济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益分配不公是导致合伙企业散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实现利益分配公平,是合伙企业必须敢于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合伙企业持续性途径分析
  
  (一)构建合理的制度安排
  制度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合理的制度不仅仅发挥着约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起着激励的作用。它在保障合伙人潜力得以较大发挥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由合伙人行为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合伙制度的合理安排,具体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产权制度的清晰。在合伙制度中,由于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的缘故,原本清晰的产权制度往往变得不再清晰;一方面是建立合理分配制度。包括资本投入与收益分配的合理,风险与收益分配的合理以及奉献与收益分配的合理。
  (二)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由于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着以上三个方面的博弈,每个合伙人都围着自己的利益来设计工作,合作人之间彼此间的信用程度也大大减低。松下幸之助说过“对正经的商人而言,信用就是生命”。在信用缺失的大环境下,由于固有传统的影响,很多合伙企业呈现出“窝里斗”现象,合伙人之间互不信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付人的谋略上,缺乏团队作业的观念,“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稍有条件就喜欢另起炉灶,没有将企业共同作大、作强的意识。信用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体系不健全,加大了交易成本,严重威胁着合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言而无信,行之不远”,合伙企业如果要长期的生存下去,必须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三)及时向现代公司制转化
  现代公司有着合伙企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一方面具有清晰的产权,另一方面只承担有限责任。相对于合伙人,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可以说任何时候都不存在一个适应。一切企业的、规范的企业制度,每个企业都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时改变。无论从法律上,还是现代管理的角度上,现代公司制度有着合伙企业无法比拟的优点,是合伙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合伙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伙企业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相信合伙企业必然有其发展的广大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颖,孙彦玲.合伙企业的信任问题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1).
  2、杜生鸣,梁予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探究[J].经济经纬,2005(5).
  3、武百忠,商如斌.合伙企业与其存续关系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2).
  4、李长贵,朱元海.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7(1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建筑通风的目的是提供新鲜空气和降低夏季室内温度。空调技术的产生与成熟,使人们可以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始终控制在相对舒适的范围内。但空调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适当自然通风的建筑是缓解负面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自然通风的建筑不仅可以降低空调耗电量,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和CO2的排放量;而且可以降低“空调病”和其他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的发病率。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与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显著,防火墙已经成为解决计算机内部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方式,对于提升内部网络的安全
近年来,伴随着国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债券风险逐渐暴露,并呈现出违约风险事件发生常态化、违约主体性质多元化、违约债券品种多样
期刊
1984年3月9日18时10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震惊了整个世界,来自中国的生物学专家--旭日干,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首只“试管山羊”。一、“试管山羊”的研究  1982年,内蒙古大学动物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病历在各地医院中逐步应用开来,提高了电子病历管理和应用的效率。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电子病历的有效应用。本文对当前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中面临的法律监管、电子签名、密码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电子病历;问题;发展需求  所谓电子病历(EMR),就是医疗机构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创建的记
一、筑路机械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1、设备供需失调。由于我国公路施工设备租赁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公路承建单位普遍存在设备供需失调的现象。  2、设备利用率低。即使是施工任务饱满的单位,公路施工机械的年平均利用率仍很低。  3、更新设备资金短缺。施工单位在购置设备时缺乏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造成更新设备资金短缺。    二、社会化租赁经营势在必行    实行公路施工设备的社会化租赁经营是克服目前施
摘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是毛泽东促进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方法,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统筹兼顾;意义    一、统筹兼顾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强调“共产党员在领导群众同敌人作斗争的时候,必须有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的观点。”“决不可脱离群众的
(上接第3期)rn二、充分发挥载人航天产品基础质量工作效能,在工程任务中强化产品研制过程的质量控制rn载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与否,关系到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和载人航天工程任务
投资基金是由一定机构发起,通过公募与私募方式从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形成信托财产,交与管理人管理,托管人托管,按预定目的投向相关产业的企业与项目,以获取较高收益,再按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