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对执政党以及执政之基都极为重要甚至“生死攸关”的民生大事,会和部分官员所刻意追求的政绩产生巨大的“偏差”?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政绩越是“光鲜”的官员,对社会主义大业的破坏力越大?为什么有些“率先发展”的典型,反而成了民愤集聚的“火山口”?
即将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重点讨论和谐社会问题。在当前和谐缺失的种种问题中,房价、教育、医疗等一直热议不断。人们期待中央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和对和谐的执政追求能够迅速转化为对具体问题的解决。
3年多以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不久,就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后又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思路。
在去年召开的五中全会上,中央又进一步提出“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然而在有一些地方以民为本的民生价值取向的执政理念,在具体措施的落实和执行中却被打了折扣。
在住房、就业、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的民生难题中,尤其是住房这一“加权分量”最重、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民众福祉中,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探索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解决之道。但就在这些民生分量极重的指标上,个别地方交出的却是一张不能令老百姓满意的“答卷”。
在个别地方,高楼成千上万栋地“平地而起”,但老百姓却越来越买不起房。房价收入比之高,不仅创造了中国之最,而且在全球的特大城市中也高居前列。个别城市甚至连经济适用房都予以抵制,市民要想买房只能到商品房市场承受开发商的高价盘剥。
高房价一方面使普通市民买不起房、租不起房,另一方面,房产暴利又使一个个投机者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翁,从而催生了社会两极分化、制造了利益对立和阶层矛盾,威胁了社会的和谐。
毋庸置疑的是,房价问题已经超越了经济和社会话题,成为一个政治话题。“高房价对老百姓是敲骨吸髓”。“房价高,说明当官的心中没有人民”……类似的评论在网上几乎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房价居高不下,成为中央关注、民众痛恨的过街老鼠,也成为拉响社会和谐危机的一个“警报”。
在强烈而现实的危机意识中期待将和谐社会作为讨论主题的六中全会,人们会更加感到中央大力提倡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处于换届之中的某些地方官员,仍有不少人习惯用“这几年是建国以来本地发展最快的时期”来装点自己的政绩。中央的决心和一系列迹象表明,越是发展得快,越要发展得好,越要警惕那种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盲目乐观,越是要对作为执政之基、立国之本的民生等具体问题足够重视。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对执政党以及执政之基都极为重要甚至“生死攸关”的民生大事,会和部分官员所刻意追求的政绩产生巨大的“偏差”?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政绩越是“光鲜”的官员,对社会主义大业的破坏力越大?为什么有些“率先发展”的典型,反而成了民愤集聚的“火山口”?
在中央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之际,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认识到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密切跟踪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好、解决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切实落实好有关民生问题的政策措施。
谋民生,消民怨,建和谐,整个中国的新政之路,仍负重而路远。但值得期待的是,“和谐”二字,正在神州大地谱写新的历史阶段。
即将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重点讨论和谐社会问题。在当前和谐缺失的种种问题中,房价、教育、医疗等一直热议不断。人们期待中央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和对和谐的执政追求能够迅速转化为对具体问题的解决。
3年多以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不久,就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后又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思路。
在去年召开的五中全会上,中央又进一步提出“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然而在有一些地方以民为本的民生价值取向的执政理念,在具体措施的落实和执行中却被打了折扣。
在住房、就业、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的民生难题中,尤其是住房这一“加权分量”最重、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民众福祉中,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探索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解决之道。但就在这些民生分量极重的指标上,个别地方交出的却是一张不能令老百姓满意的“答卷”。
在个别地方,高楼成千上万栋地“平地而起”,但老百姓却越来越买不起房。房价收入比之高,不仅创造了中国之最,而且在全球的特大城市中也高居前列。个别城市甚至连经济适用房都予以抵制,市民要想买房只能到商品房市场承受开发商的高价盘剥。
高房价一方面使普通市民买不起房、租不起房,另一方面,房产暴利又使一个个投机者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翁,从而催生了社会两极分化、制造了利益对立和阶层矛盾,威胁了社会的和谐。
毋庸置疑的是,房价问题已经超越了经济和社会话题,成为一个政治话题。“高房价对老百姓是敲骨吸髓”。“房价高,说明当官的心中没有人民”……类似的评论在网上几乎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房价居高不下,成为中央关注、民众痛恨的过街老鼠,也成为拉响社会和谐危机的一个“警报”。
在强烈而现实的危机意识中期待将和谐社会作为讨论主题的六中全会,人们会更加感到中央大力提倡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处于换届之中的某些地方官员,仍有不少人习惯用“这几年是建国以来本地发展最快的时期”来装点自己的政绩。中央的决心和一系列迹象表明,越是发展得快,越要发展得好,越要警惕那种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盲目乐观,越是要对作为执政之基、立国之本的民生等具体问题足够重视。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对执政党以及执政之基都极为重要甚至“生死攸关”的民生大事,会和部分官员所刻意追求的政绩产生巨大的“偏差”?为什么有些看起来政绩越是“光鲜”的官员,对社会主义大业的破坏力越大?为什么有些“率先发展”的典型,反而成了民愤集聚的“火山口”?
在中央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之际,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认识到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密切跟踪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好、解决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切实落实好有关民生问题的政策措施。
谋民生,消民怨,建和谐,整个中国的新政之路,仍负重而路远。但值得期待的是,“和谐”二字,正在神州大地谱写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