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项羽的帝王之梦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楚霸王项羽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七八十次战役,显示了他超凡脱俗的武将本领,但其性格的因素致使其终究不能圆帝王的美梦而遗恨万年。
  关键词:雄心与志向;时代因素;信心与决心
  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在他12岁的时候,秦统一了中国;公元前209年,项羽在吴地起兵,举起反秦大旗;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自杀,年仅31岁。
  一、年少轻狂,雄心担当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会稽郡巡游,项羽第一次见到秦始皇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突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通俗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年少的项羽具有做帝王的胸襟和抱负,这个抱负将影响着他的一生。
  项羽有如此高远的志向,是建立在他超人的气魄和杰出的才干的基础上的。项羽小时候既不肯学字,又不肯学剑术。他的理由是:学写字只不过记记姓名而已,学剑术也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那种抵挡上千万人的真本领。后来他学习兵法,结果是心有灵犀,进步很快,加之他身材高大,气力过人,也有相当的气魄和才干,很受人们的器重和敬畏。从最基本的因素来考虑,他已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要依靠这些群众,来征服天下,征服他所处的时代,这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这个梦想距离项羽太远。但是,他在寻找着机会来征服天下、主宰天下。
  中国的统治阶级一向认为,天下所有的人理所当然地归属于至高无上的皇帝,皇帝可以拥有对任何一个人生杀予夺的大权。无论如何,面对不可一世的天子,敢于发出“彼可取而代也”的狂言,我们绝对不能仅理解为这是项羽少年无知的戏言而已,因为这是项羽做帝王梦的开始。项羽认为,皇帝不是只有一个人能够做,他也有做帝王的本事。秦始皇能够成为天子,项羽也理应能够成为天子,项羽完全有能力取而代之。况且秦始皇统治的天下,焚书坑儒,压制民心,老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项羽要开创一个新的局面,让天下人都归顺于他,因为他有能力,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帝王梦成为现实。
  二、决胜千里,大智若愚
  项羽思想深处的帝王梦想缘于何种意识?是他的天资,他的才能,还是他过人的力气和高大的身材?他的重瞳中折射出来的鄙视与轻薄是现实,不是梦,正是这种帝王理念支撑着项羽一步步走向他人生的巅峰。
  做帝王难,做一个好帝王更难,尤其是开国帝王,必然要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撕杀,牺牲无数人的性命,才能夺取江山,称王称霸。
  1.时代给项羽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如果不是秦始皇死,如果不是秦二世被杀,那么项羽从何表现自己的军事才能呢?秦军的将领,诸如章邯的能力不亚于项羽,但是,项羽打败了秦军,并且挥师西进,直逼秦宫。秦始皇失去了民心,而项羽此时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天下百姓身处乱世,人心思变,项羽顺应时代潮流,揭竿而起,所以他被天下人视为英雄,因此天下人都愿意归附他。
  2.先天因素使他具有极强的震慑力
  在那个崇尚武力的时代,项羽有拔山盖世的气力,具有超人的力量,他在叔父的帮助下,从吴地起兵,联络陈胜、吴广的起义部队,为讨伐暴秦而战,人们愿意帮助他,愿意器重他,愿意拥护他。
  3.信心与决心是至胜的法宝
  潜意识里帝王夢的驱使让项羽明白,只有成功,才能真正地成为天下之王。在战场上他不战则已,战则无往不克,指挥若定,勇猛过人,以一当十,所向披靡,并自封为西楚霸王。他不失时机地除掉阻碍他的殷通,为他扩兵铺平道路;为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他借叛乱之名杀死宋义。他的军事才能,在充满血腥的战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征服了军心,抵制了强兵,出奇制胜,破釜沉舟,赢得了攻秦的全面胜利,进而赢得民心,让老百姓看到了将来的希望。
  项羽为推翻暴秦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迫切地希望称王,成为同秦始皇一样伟大的天子。而事实上,项羽不乏有超人的军事才能,却缺乏作为一代君王所应有的气魄和远见,遇事优柔寡断,渐失人心。他骨子里欠缺的东西太多,最终使他不可能天下称王。因而对于他来说,帝王梦只是一个梦。这个梦对于他来说,是一生的遗憾。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步骤去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特别是从反面去思考。对于这一点,我是在一道习题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启发的。那是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少1m,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多1m,结果还剩下3m,求这根铁丝原来有多长?  课堂上,我向学生展示了上述问题,并没有即刻组织大家去解决它,而是先让学生分析一下。不久就有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调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为人类理想社会奋斗终生的信念。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浩若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极好教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
人人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学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长,校长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能力、管理水平,努力创造人文
围产儿死亡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围产儿死亡中,缺氧和肺部疾病是死亡的首要原因[1].因此,怎样早期发现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