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身有术,神秘客初访神州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年前,一个闷热的夏日,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突然“肚子疼”,被送往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远在深山的官邸。他的真实目的地是数千里之外的中国——一个仍和美国愤然相对的东方大国。
  也许是仿效马可·波罗700多年前打开中世纪欧洲通向中国大门的冒险之旅,这次绝密行程代号为“波罗一号”行动。经过之后48小时的访问,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叩开了中美之间尘封20多年的大门。
  40年后,同样炎热的夏日,这位望九老人,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此时,隔着浩瀚太平洋相望的两个大国——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已走过重启交往的“不惑之年”,正在致力于打造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虽然不时仍有争吵和龃龉,两国也从不回避双方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上的巨大不同。双方都珍视40年前那个历史性时刻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的机遇,也愿意继续努力去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1
  
  1972年,“乒乓外交”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心扉,使他们各自树立起更大、更坚强的信心,去打开两国尘封了20年之久的国门。这种成功试探的喜悦,对美国人来说不亚于“阿波罗号”登月舱顺利降落月球表面时的心境。无怪当尼克松总统在实现“破冰之旅”,终于踏上新奇的中国国土时,特地为东道主带来了一盒月球土壤,经过精致装祯作为他弥足珍贵的进见礼,而这也足以说明他这次旅行意味深长。
  尼克松以全球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从抗衡苏联的需要出发,力图借助中国这股力量,来调整自己在国际“大三角”关系中的战略地位,以便使美国摆脱被动受制的处境,转向主动有利的地位。在他看来要改变自己在亚洲的处境,尤其是要从越战的泥沼中脱身,必须同中国达成谅解和默契,否则就难以自拔。因此,在基辛格的支持和策划下,尼克松一直想打中国这张牌,尽管出手有风险,甚至得付出高昂代价,但从长远来看,却十分值得。他在“乒乓外交”奏捷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称:中美关系的“坚冰已经打破,现在必须试探水有多深”,并再次表示“期望某个时候以某种身份访问中国大陆”。
  这时候,尼克松急于打开中美首脑直接联系的渠道,以便绕过国内某些反对改善中美关系的部门和人物。当时华沙中美会谈虽已进行了130多次,但是由于在台湾等问题上的争执而搁浅;巴黎的中美官方接触是由于越南战争需要美、中、越三方解决问题才建立的,它带有一定的附属性。因此,尼克松打算开辟一条白宫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用来迅速传递双方的重要信息。于是巴基斯坦就成了中美两国首脑交换信息的中转站。对于中美两国都持有友好态度的叶海亚总统便历史性地充当了一个“义务联络员”的角色,他在打开中美关系僵局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在中国看来,改善中美关系可以适应抗衡苏联威胁的需要,有助于逐步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利于中国扩大国际交往。因此它对于从白宫传递过来的每一个信息都采取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加以回应。继美国驻波兰大使尾随中国外交官急于直接联络中美关系的“厕所事件”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又敏锐地察觉并及时地捕捉到尼克松发出的一系列值得注意的信号,包括美国政府宣布放宽对华贸易限制,反对苏联方面提出的旨在孤立中国的建议,下令停止美驱逐舰到台湾海峡巡逻等。中方像运动场上娴熟于接发球的乒乓球选手一样,立即采取措施给予回应:周恩来批准外交部关于释放两名乘游艇闯入中国海域的美国人的报告,并立即通知了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毛泽东在会见他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谈到中美关系时说:“尼克松早就要派代表来,他对于华沙那个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人民日报》还在头版位置刊登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斯诺谈话时的照片,以东方人含蓄的方式向美国发出赞成实现中美高层对话的信息。接着还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向白宫递交了《周恩来总理给尼克松总统的口信》:“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两国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高级领导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
  当基辛格把这一来自北京的好消息告诉尼克松时,总统放下自己正在宴请的贵宾尼加拉瓜总统索摩查,兴冲冲地把基辛格带进林肯厅,找到一瓶陈年白兰地酒和两只玻璃杯,举杯祝贺为打开坚冰已取得的成就。基辛格的回忆录《白宫岁月》里所记录的尼克松当时的祝酒词是这样写的:“亨利,我们现在喝这杯酒,不是为了祝贺我们个人或我们的成功,也不是为了祝贺使我们能够收到这封信和享受今晚难忘时刻的我们这届政府的政策。让我们为今后的几代干杯,他们可能会由于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而有更好的机会过和平的生活。”
  尼克松欣然接受邀请,并随即通过巴基斯坦渠道答复中方说:“尼克松总统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进行认真交谈,双方可以自由提出各自主要关心的问题。”并提议“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来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谈。基辛格在6月15日以后来中国”。
  
  2
  
  基辛格为中国之行做了精心准备。他行前曾到洛杉矶著名风景区棕榈泉的私人别墅里休假,随身带去了一大包关于中国哲学、历史和文化艺术的书籍,像小学生应付考试一样,临阵磨枪,死记硬背。
  基辛格的秘密访问最终被确定在1971年的7月9日至11日。7月1日清晨,这位博士带着几名助手登上一架军用飞机离开美国,开始了他自认为“一生中最重要不过的旅行”,也是这位传奇式外交家一生中最富传奇色彩和最辉煌的时候。在历时两周的行程中,他将先后访问越南南方、泰国、印度,然后访问巴基斯坦,最后飞赴法国与在巴黎的越南北方谈判代表举行会谈。然而,这次出访的中心目标却是密而不宣的北京之行。为了效仿古代旅行家马可·波罗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的勇气,基辛格把他的旅行代号定为“波罗一号”。
  为了使基辛格在巴基斯坦摆脱礼宾应酬的麻烦,原定设计将由叶海亚总统出面邀请基辛格到一个山涧别墅进行秘密会谈。可是这样做,基辛格在巴基斯坦的停留时间就不得不定为72小时。而按照原来公布的日程表只逗留48小时,大致相当于在印度的停留时间。当时,东巴基斯坦正发生战乱,大批孟加拉难民涌入印度。按国际惯例,在巴基斯坦比在印度多逗留一天就会被理解为偏袒巴基斯坦,从而引起新德里,引起美国官方机构、媒体,甚至国会的不良反应。
  为避免上述种种麻烦,基辛格只好自己想办法,准备到达伊斯兰堡后佯装肚子疼,这样叶海亚总统就有借口,在晚宴上出面邀请他到位于穆里北边群山中的纳蒂亚加利总统别墅去休养。这样,基辛格就表面上能在巴基斯坦多停留一天,而实际上可以腾出整整两天时间实现秘密访问北京的计划。
  基辛格于7月1日离开华盛顿,在西贡活动了3天,到曼谷停留1天,6日到达新德里,7月8日,基辛格一行抵达伊斯兰堡城区。叶海亚总统在当天就接见了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一行。这位行伍出身的总统悄悄地对基辛格说:“请放心,一切顺利。呵,我本人生来喜欢冒险,想不到博士身为哈佛大学教授,竟也同我有一样的嗜好。”
  “我也不喜欢一生平淡无奇。”基辛格回答说:“巨大的成功,往往是给予那些敢于承担巨大风险的奋斗者的报酬。”
  在当日晚宴上,叶海亚总统特意高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基辛格的健康,请他去纳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以摆脱记者的追逐。
  7月9日凌晨4点半,基辛格在一番换装后,乘巴基斯坦民航707飞机直飞北京。当天12点15分到达北京南苑机场。周总理派叶剑英、黄华、熊向晖和韩叙等到机场迎接。然后,一列车队浩浩荡荡地穿过天安门广场,沿着长安街,绕经木樨地,开进警卫森严的钓鱼台。
  
  3
  
  基辛格于7月9日12点来华,11日12点离京,在北京只待了48小时,先后同周恩来会谈17个多小时,加上参观故宫和商谈公告,时间非常紧张。
  9日下午4点,周总理来到钓鱼台五号楼同基辛格会谈。去时,基辛格已率美方全部人员在会议室屏风前迎候。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的脸容瘦削,颇带憔悴,但神采奕奕,双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坚毅又安详,既谨慎又满怀信心。他身穿一套剪裁精致的灰色毛式制服,显得简单朴素,却甚为优美。他举止娴雅庄重,他使举座注目的不是魁伟的身躯(如同毛泽东或戴高乐那样),而是他那外弛内张的神情、钢铁般的自制力,就像是一根绞紧了的弹簧一样。他似乎令人觉得轻松自如,但小心观察就知并不尽然。”
  还没等周恩来走到跟前,基辛格就特意地把手伸了过去,尽管动作略显生硬些。周恩来立即会意地笑了,他一边伸出右手,一边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
  基辛格也说:“遗憾的是这还是一次不能马上公开的握手。要不全世界都要为之震惊。”
  钓鱼台会议室显得宽畅而洁净。双方面对面地就坐在一张铺着墨绿色台布的长方形桌子两旁的藤椅上。中方参加会谈的有叶剑英、黄华、熊向晖和章文晋等;美方参加的有:霍尔德里奇(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成员)、斯迈泽(主管印支事务官员)和洛德(基辛格的特别助理)等。
  洛德将那本耗费了他许多心血和日日夜夜辛勤准备的谈判材料汇编放在基辛格面前,而周恩来却只拿出一张讨论提纲,上面只有寥寥几行字。
  基辛格首先表示感谢中方的热情招待,他说:“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以同样的热情在美国招待周总理。”周总理落落大方地说:“我没有去过美国,也没有到过西半球,但我们是在同一时候工作,你们在白天,我则在晚上。”周总理答得自然得体,既未说去,也未说不去。继而说:“按中国的习惯,请客人先讲。”然后,基辛格就念起了稿子,当念完开场白后,他放开稿子说:“今天,全球的趋势使我们相遇在这里。现实把我们带到了一起,现实也会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来到你们美丽而神秘的国家。”周总理打断他的话说:“不,不,并不神秘,熟悉了就不神秘了。”
  双方就国际形势、印支、台湾、朝鲜、苏日关系、南亚次大陆以及军备控制等问题阐明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互相进行了交流。其中,台湾问题是双方争论的重点。基辛格对此提出了如下看法和做法:
  一、美国政府拟在印支战争结束后撤走2/3的驻台美军,并准备随着美中关系的改善,减少在台余留的军事力量;
  二、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主张,但希望台湾问题能和平解决;
  三、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
  四、美蒋条约留待历史去解决;
  五、美国不再指责和孤立中国。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台湾代表。
  周恩来在台湾问题上着重表达了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的原则立场:阐明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军必须限期撤走;美蒋条约无效。
  谈到印支问题时,基辛格保证将通过谈判结束越南战争。美方准备制定一个从越南和印支撤军的时间表。但希望得到一个维护他们体面和自尊的解决办法。
  对此,周恩来立刻说:“美国朋友总是喜欢强调美国的体面、尊严,但我认为,只有把你们的所有军事力量统统撤走,而且一个也不留,那才是最大的光荣和尊严呢!”
  双方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使会谈气氛十分激烈而严肃。这时周恩来就开始放松节奏,宣布下午的会谈到此为止,先请客人尝尝首都的特色风味北京烤鸭,余下的题目到晚上再继续。
  在晚宴上,气氛就大大缓和,周恩来借机劝慰基辛格说:“双方会谈只是交换意见和看法嘛!博士又何必照本宣科呢。”
  基辛格不好意思地招供说:“我在哈佛教了那么多年书,还从未用过讲稿,最多也只是拟个提纲。可这次不同,对周恩来总理我连念稿子都跟不上,不念稿子就更跟不上啦!”
  晚间会谈一直进行到11点20分。周恩来告别了钓鱼台,随即到菊香书屋去向毛主席作汇报。毛泽东在认真听取汇报的过程中,及时对某些问题作了指示:
  第一,当总理说美国还想在台湾保留点军队时,毛主席说: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
  第二,听了美国要从印度支那撤军的汇报时,毛主席说:美国应当重新做人。多米诺骨牌是什么意思?基辛格英文比我们好。让那些骨牌倒了算了。是进化嘛!当然不打它也不倒,不是我们打,是他们打。美国要从越南撤军,台湾不慌,台湾没打仗,越南在打仗,在死人呀!我们让尼克松来不能就为自己。
  第三,汇报到日本问题时,毛主席说:要给基辛格吹天下大乱,形势不好,不要老谈具体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们来的。
  次日上午谈判暂停,基辛格一行由黄华和熊向晖等陪同游历了故宫三大殿,还参观了出土文物展览。随后转到人民大会堂同周恩来继续会谈。会谈地点从钓鱼台改到人民大会堂令基辛格十分满意,因为这意味着把他当做最高国宾来接待的。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谈中,周恩来遵照毛泽东的意图给基辛格大讲“天下大乱”的形势。还指出中国始终做好积极防御,准备美国、苏联等国一起来瓜分领土。哪怕苏联侵占黄河以北,美国占领黄河以南,甚至同时向我们发动进攻。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动员和教育下一代。我们进行人民战争,长期抗战,胜利以后可以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辛格说:“请你们放心,美国要同中国来往,决不会对中国进攻。美国同自己的盟国和对手决不会联手对付中国。因此,中国尽可以把对付美国的军队向北开,摆在别的地方。”双方谈得比较投机,也比较深入。晚上,双方一起商讨公告。
  双方对于公告的写法存在三处争议:一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的;二是会谈要讨论哪些问题;三是何时来访比较合适。原稿中说,尼克松要求来访,我们邀请。基辛格不同意,说这样写让人看了像个旅游者。毛泽东表示,尼克松来访,谁也不主动,双方都主动。公告中也不写我要见他的话,要学诸葛亮留一手。周恩来考虑如说尼克松要求来访,我们才邀请,他们的面子难看,可以改成“获悉”他要来访,我们邀请,就避免了谁是主动的问题。
  对会谈要讨论的问题,在“谋求两国正常化”之后加上“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不只是讨论台湾问题。
  关于来访时间改为5月以前,不说具体日期,以便灵活安排。在磋商过程中,周恩来向基辛格建议,尼克松可以在1972年夏天来,并可以事先同苏联领导会晤可能更慎重些。基辛格则表示,还是按照已安排好的程序进行,先北京,后莫斯科。如果总统夏天来,离美国大选太近,有争选票之嫌。公报经毛泽东审阅后,基辛格认为中方已经设身处地地为美方作了周密的考虑,在“接受邀请”前加上了“愉快地”一词,便作最后定稿了: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双方商定于7月15日同时公布这一震惊全球的特大新闻。
  基辛格博士就这样作为美国总统的特使,“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友谊而去”,利用历时48小时的“遁身术”,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令他终生难忘的历史使命,在世界外交和公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5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再次回归农业问题
费多尔·邦达尔丘克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题材的电影创作了,前苏联还存在时,他就参演过一部名为《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电影。时过境迁,前苏联灰飞烟灭,戈尔巴乔夫换成了普京,邦达尔丘克也端出了这部IMAX 3D版的《斯大林格勒》。  邦达尔丘克出身电影世家,其父谢尔盖·邦达尔丘克是一位集编、导、演于一身蜚声世界的著名电影艺术家,老邦自编自导自演的史诗巨作《战争与和平》曾摘下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
“我也要当医生!我不光要养活自己,我还要去帮助更多的老百姓!”  王国平今年40岁,是岔口乡范家岩村的一名普通村医。1998年开始从事村医工作以来,16年的风风雨雨中,王国平有过悲观,有过失落,有过迷茫,但更多的却是喜悦,是感恩,是自信。  小时候的一次事故使他失去了右脚,看着别的孩子在山野里、场子上无拘无束地奔跑、嬉闹,他只能坐在家门口静静地观看,默默地流泪。  日子一天天过去,装上假肢的王国平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
一张图看中国佛门生意經
中小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转型、推进创新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届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的战略决策,着力推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八区联动”以及“大县城”战略,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中小企业的支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现金流
CBS news的60Minutes节目播出了一期有关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所面临问题的报道,两位中国房地产商的代表张欣和王石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对房地产业的悲观看法。  以下是CBS的报道:  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在地产的大规模投资所催生的房地产泡沫可能即将破灭,CBS将其形容为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在接受主持人Lesley Stahl采访时表示住宅房地产的开发
各位代表、同志们:  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今天就要闭幕了!  大会期间,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同志莅临会议指导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和省长李小鹏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七次文代会以来我省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高度评价了全省文艺工作者为推动
近日,刑法第八次修正案草案提出:要取消走私文物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也是继2007中国将死刑案件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后,在控制死刑方面的一个实质性进展。  “中国现在有68个死刑罪名,罪名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犯罪、财产犯罪、职务犯罪、危害国家安全、侵犯人身安全、贩卖毒品等等,在世界上是死刑罪名比较
网络时代的到来,是否意味着纸质阅读将成为明日黄花?  我一向认为,每一个时代的文明都是多元力量或多元价值竞逐的状态,这种竞逐有时激烈、有时宽缓,但是无论如何,每一个时代的文明都不会是单一的色调。在21世纪的今天,我感受到几股价值/力量正在激烈竞逐、拉扯中,而竞逐、拉扯的结果,将决定人类下个阶段的生命风格,而前述这个多元竞逐的格局,正与数位时代的来临息息相关。  第一,人们透过网络世界,尤其是各式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