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的人性化与作文训练方向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尤其是以全国新课标卷为风向标的各省新课标考卷,呈现出一种降低审题难度的趋势。高考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审题能力已经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这是因为降低审题难度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真实的写作水平,从而使考试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得以良好的体现。这种人性化的命题趋势,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对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导向。
  一、材料中含有提示语或者中心句,从而降低审题难度
  与前些年的新材料作文命题相比较,降低了审题难度的命题材料中直接出现了用以提示材料主旨的中心句或者提示性关键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审题上的失误。
  例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题略)
  【分析】“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提示考生关注“此”,关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个性化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符合要求。考查的重点不在于如何准确、深刻地理解所给材料,或者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而是个性化的创意地表达,即“写”得如何。
  例2.2011年浙江卷(题略)
  【分析】所给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即中心句,“真谛”强调“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时间”指“人生的时间”。考生只要认真思考自己或者别人(社会)在“人生的时间”里应该怎样做好该做的事,个性化地表达出来,凸显独特感受和深刻的认识即可。
  与话题时代的话题材料相比,这样的新材料没有了话题材料的“话题语”,依然保留了“材料语”“阐释语”和“要求语”,而且“阐释语”更为直接,更能够切中所给材料的主旨,因而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进而使考生尽情地展示“写”的能力。
  二、所给材料中的阐释句更加直截了当,准确切中所给材料的主旨
  如果说前两年的作文材料主旨还不太直接明了的话,那么,2013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干脆就变为直截了当了。
  例3.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题略)
  【分析】“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是所给材料的主旨,提示考生只要围绕这一主旨立意行文就是切合题意的,至少也是符合题意的。
  例4.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题略)
  【分析】“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十分明确地提示考生怎样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问题。当然,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或者方向立意行文才算是符合题意或者切合题意的。在紧张的考场上,考生无需煞费苦心,更无需创新,能够很快进入写作状态。
  三、不仅新材料作文命题降低了审题难度,而且连作文的评分标准都发生了变化
  2010年以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内容”项严格分为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四个等级,而且尤其突出审题立意能力的考查。但最近三年来,评分标准中已经取消了“切合题意”一项,将“切合题意”与“符合题意”合二为一,明显降低了审题难度,即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而是积极引领考生更加关注个性化的表达。这既是高考命题所体现的人文性关怀,更是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尤其是写作规律的科学体现。
  四、未来作文训练与复习备考方向预测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未来的作文训练,应当紧密结合阅读实际尤其思维训练来加强审题训练,而且将训练的重点放在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上,而不是刻意地为难学生,尤其反对故意找一些非常隐晦的寓意类材料,借口训练思维而难为学生。我们应该在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和认真研究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培养语文能力,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并且提高其思维品质,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材料或者是通过“阐释语”“提示语”来真正降低审题难度,积极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表达、创意性地表达,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花期只有两个月,开花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能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等了100年!
  100年中,它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太阳的光辉,用根汲取大地的养料……就这样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100年后生命绽放的惊天一刻,等待着攀登者身心俱疲的眼前一亮。
  对普雅花来说,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其实,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因为人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不会总是春风得意。在太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甚至挫折沮丧面前,我们需要像普雅花那样,甘于寂寞,在等待中积聚力量,最后实现灿烂的绽放。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立意参考】
  首先提炼材料的重要信息:普雅花经过了100年的寂寞、100年的积聚、100年的坚持、100年的等待、100年的高原伫立、100年的栉风沐雨,才迎来两个月的花期、两个月的绽放、两个月的绚丽。然后,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只有在寂寞中坚持,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越能耐得住困境中的寂寞,越有希望迎来成功的曙光
  要想获得成功,就得在等待中积聚力量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美丽
  坦然面对,坚定信念
  淡定做人,坚定做事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过程同样美丽
  等待其实是在奋进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1925年,朱自清先生发表了《背影》,这篇“白话美术文的典范”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最为温软的地方,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它犹如陈年的老酒,历久弥香。  回忆性的文章在时间上大致可划分为过去和现在,但在《背影》中,作者设置的时间却是多层面的,不同的时间点又有一定的交汇。作者记述的故事不长,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却远远超过了一般读者的理解,正因为这样,这篇散文所蕴含的情感意蕴也就显得不一般了。要读
本文运用语义分析方法,澄清了恩格斯的哲学名著<路德维希&#183;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唯物主义"的双重语义,消解了由传统教科书理解框架"反注"恩格斯所造成的逻辑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每年高考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诗歌内容艰深,考生不太好懂的原因;还可能有命题难度较大,考生无法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的原因,除此之外,我想还可能跟同学在平时复习时,在诗歌鉴赏能力点考查方面还没有成功建模有关。这里笔者结合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就答题的规范和模式做一些解题指导。古诗鉴赏题常见的题型有: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分析语言特色型;炼字型;前人评价型。  一
中国自古有“文如其人”之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说的就是作家气质个性和作品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各种不同精神风貌都有自己的根基,是由作家的气质个性凝聚而成的。  然而目前的中学作文却是另一种气象。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刀切”现象: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写作能力同步训练的重要,命题单一,指导统一,批改划一,讲评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一套模式、一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