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水下发电机密封舱自动增压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海洋水下发电装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设计一种防止海水腐蚀和生物附着发电机的密封舱自动增压系统,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测试.试验数据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根据当前海水压力自动增加舱内气体压力,使舱内压力始终大于舱外压力,防止海水渗漏到舱内,避免海水腐蚀和生物附着发电机;该系统还可实时监测发电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基本参数,从而有效判断发电装置的工作状态,可作为监控海洋水下发电装置工作状态的有效手段,提高海洋能发电装置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考虑到直流电弧信号未过零点及电弧不易熄灭的问题,针对光伏系统的电弧故障提出基于互感器电压信号的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方法.首先搭建电弧发生试验平台,实时采集电流互感器两端电压信号,并用小波阈值收缩去噪法去除干扰噪声,然后分别进行小波包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对比正常信号与电弧信号的差异,并通过小波包分析获取各节点小波包系数模极大值及节点能量谱,同时,构造Toeplitz矩阵进行SVD分解获取特征向量极差,最后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并用阈值法实现对电弧故障的检测.多次测试实验室和光伏现场数据结果表明,该检测算
为探究加热条件对纳米熔盐热物性和形貌结构的影响,采用微波法将平均粒径为20 nm的SiO2纳米粒子以1%质量分数添加到低熔点四元混合硝酸盐Ca(NO3)2·4H2O-KNO3-NaNO3-NaNO2中制备纳米熔盐,利用同步热分析仪(DSC)、激光闪射分析仪(LFA)以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熔盐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纳米熔盐的热物性与分散的均匀程度随微波加热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加热温度为250℃,恒温90 min时,纳米熔盐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平均提高率最大分别为18.5%和38.4%.利用
为研究叶脉型仿生流道主流与支流间的夹角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性能的影响,借助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夹角范围0°~45°的10组流道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叶脉型仿生流道主流与支流间的夹角有利于提高支流内的氧气分布均匀性和除水性能.对比各方案后发现,夹角为30°的叶脉型仿生流道对PEMFC阴极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然而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相对较长,要想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对成本的投入控制工作,并对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核。本文针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气象灾害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中,边界层设置会对仿真计算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然而,在高雷诺数的模拟中,边界层计算量大且实现复杂.因此,在有限硬件资源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设置边界层网格并预测其计算误差非常必要.以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为例,基于结构化网格建立其数值模型,结合CFD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叶片附近不同边界层网格尺寸下的水轮机进行水动力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叶片近壁面流动特性对转子水动力性能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在1.4 m/s的正向来流下,采用不同尺寸的边界层网格求解出的流速分布及水轮机转矩、轴向力会产
建立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回热器、热辐射电池(TRC)组成的耦合系统模型.综合考虑SOFC的电流密度和TRC的电压对系统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影响.推导出SOFC、TRC及其耦合系统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公式.当给定面积比时,分析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关于电流密度的变化规律.随后对带隙能进行优化,确定系统的工作电流区间.针对系统对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不同需求,通过引入多目标优化函数,分别给出相应的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优化区间.结果表明,TRC能有效回收SOFC产生的余热热能,SOFC-TRC耦合系统比单独
通过合理设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中气体流动通道的形状和布置,气体可与气体扩散层(GDL)充分接触,有利于其均匀分布和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PEMFC的性能.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的多个三维模型,分别基于直流道、单蛇形流道和多蛇形流道,得到PEMFC的物质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从输出性能和分布扩散均匀性来看,多蛇形流道是最优的流道,而在气体吹扫方面,直流道是最优的流道.
提出一种集成振荡水柱式发电(OWC)气室的桩基透空式防波堤结构方案,与已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在波浪周期5 s时有更好的波浪能发电效果,同时兼顾良好的消浪性能,且允许水体通过防波堤进行交换.通过物模试验研究该防波堤的3种不同结构形式在不同波高、周期、气室前墙入水深度、有无直立挡浪板情况下反射波高、透射波高、气室出气口空气流速变化情况.基于试验结果分析该方案消浪效果、气室波能-动能转换率和单位宽度每小时波能-动能转换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到3种结构形式中:结构形式A在波浪周期为5s时转换率和转换
将电动汽车的V2G技术应用到微能源网中,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需求弹性对常规用电负荷、含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及天然气负荷的影响,建立基于需求响应策略的微能源网协调优化模型.该模型在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电价变化对各项负荷的曲线进行调整,并利用改进的差分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经过算例分析表明,该优化方案能通过对常规电负荷、电动汽车及天然气负荷的转移和替代,平抑系统负荷波动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提出一种新型潜艇反渗透-输送机系统,用热力学方法得出输送机的工作循环,获得以单位产水电能消耗(SEC)最小为目标的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当操作压力降低且回收率增加时,最佳SEC降低.将该系统的SEC与潜艇RO-水泵系统和陆基RO系统进行比较可知,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当回收率为0.5时,潜艇RO-水泵系统的SEC比陆基RO系统低约50%.在海洋热能的帮助下,与潜艇RO-水泵系统相比,潜艇RO-输送器系统的SEC进一步降低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