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抓住幼儿的特点和对语言的敏感性特征进行语言训练,将会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儿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简单的阐述了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重要性;发展
一、语言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孩子在幼儿时期只有学会了说话,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用较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够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和能力,才能够有效的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但有助于培养幼儿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从幼儿的发展特点角度来看,幼儿的口头语言比识字更加的重要。幼儿时期靠听故事和家长、教师的语言获得间接知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孩子在幼儿时期经常会用语言来向家长追问:“为什么是这样啊?、”这是什么啊?”、“那是什么啊?”等等一些问题。通常情况下,语言能力较好的孩子,往往智力发展得都比较好,求知欲比较旺盛,知识面比较广。
二、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修养,言传身教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语言本身便是艺术。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准确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且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师范。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艺术性。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弹奏出交响乐,在知音者――幼儿的头脑里回响共鸣,收到最佳效果,用语言“粘”住学生。让幼儿在言传身教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如在故事和看图讲述中,教师要注意不同角色的語气轻重,音调的高低快慢,并辅以一定的动作体态,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表达,使其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加以纠正,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
(二)选择内容,以趣导学
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情绪性,善于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凡是他们感兴趣的,觉得希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因此,内容的选择应注重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例如,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善于捕捉和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将教学的内容与此密切挂钩,如幼儿喜欢看卡通片,那么就可将卡通片的人物、情节等文字利用恰当的时机出示给幼儿。再次,要为幼儿选择趣味性强的语言图书来阅读。教师通过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来实现提高他们语言能力,这一策略是有效可行的。
(三)注重交谈,培养能力
生活是我们语言能力发展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仅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而且还为幼儿创造了说话的情境,幼儿时期孩子还没有动手写字的能力,在这一时期教师要注意通过交谈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从而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把幼儿在校园里的所有活动都看着是语言教育的活“教材”。幼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和幼儿接触、交谈,让幼儿结合每天的生活,说出他们看到、听到的新鲜事物。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幼儿想说话的欲望。例如:可以利用入校、离校的时候,来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妈妈再见”、“老师好”、“老师早”等;在学校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幼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说出各种队旗、国旗的名称;在校园里带领孩子散步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带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一边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形容词,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孩子的词汇,为孩子学习语言知识打好基础。另外对于班上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幼师需要注重日常谈话,加强对其的个别指导。
(四)家园联系,促进发展
幼儿园以外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的良好资源,如果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并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观摩日、家长园地的宣传作用和个别联系,让家长学会与孩子交往的方法;可以经常请孩子回家告诉父母,例如:请你们把今天春游(或秋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尽量请他们记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或者把今天学习的诗歌、儿歌,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记录,作为一个小小的任务。现今的独生子女太孤单,高楼深院仿佛给他们构筑了一个个小笼子,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父母平时下班回家防盗门一关,谁也不来,自己也不去别家。父母忙自己的,让孩子守着一堆玩具自己玩,一堆图书自己看,而不与任何人交流。对此,父母也要创造一个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环境,以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儿不仅会用语言与不同的群体交往,而且乐于与人交往,乐于与人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语言能力是人类不可缺失的重要能力。教师和家长必须抓住幼儿这个关键时期,提高幼儿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在学习、娱乐中多说、多思考,通过不断的口语表达来提高语言能力。同时,教师也必须逐步规范幼儿的语言表达,逐步更正幼儿的语言表达错误,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青.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表达才能[J].成才之路,2014(5):57-57.
[3]罗爱华.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口语能力培养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4(7):80-80.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重要性;发展
一、语言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孩子在幼儿时期只有学会了说话,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用较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够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和能力,才能够有效的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但有助于培养幼儿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从幼儿的发展特点角度来看,幼儿的口头语言比识字更加的重要。幼儿时期靠听故事和家长、教师的语言获得间接知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孩子在幼儿时期经常会用语言来向家长追问:“为什么是这样啊?、”这是什么啊?”、“那是什么啊?”等等一些问题。通常情况下,语言能力较好的孩子,往往智力发展得都比较好,求知欲比较旺盛,知识面比较广。
二、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修养,言传身教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语言本身便是艺术。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准确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且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师范。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艺术性。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弹奏出交响乐,在知音者――幼儿的头脑里回响共鸣,收到最佳效果,用语言“粘”住学生。让幼儿在言传身教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如在故事和看图讲述中,教师要注意不同角色的語气轻重,音调的高低快慢,并辅以一定的动作体态,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表达,使其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当幼儿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加以纠正,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
(二)选择内容,以趣导学
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情绪性,善于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凡是他们感兴趣的,觉得希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因此,内容的选择应注重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例如,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善于捕捉和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将教学的内容与此密切挂钩,如幼儿喜欢看卡通片,那么就可将卡通片的人物、情节等文字利用恰当的时机出示给幼儿。再次,要为幼儿选择趣味性强的语言图书来阅读。教师通过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来实现提高他们语言能力,这一策略是有效可行的。
(三)注重交谈,培养能力
生活是我们语言能力发展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仅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而且还为幼儿创造了说话的情境,幼儿时期孩子还没有动手写字的能力,在这一时期教师要注意通过交谈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从而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把幼儿在校园里的所有活动都看着是语言教育的活“教材”。幼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和幼儿接触、交谈,让幼儿结合每天的生活,说出他们看到、听到的新鲜事物。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幼儿想说话的欲望。例如:可以利用入校、离校的时候,来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妈妈再见”、“老师好”、“老师早”等;在学校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幼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说出各种队旗、国旗的名称;在校园里带领孩子散步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带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一边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形容词,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孩子的词汇,为孩子学习语言知识打好基础。另外对于班上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幼师需要注重日常谈话,加强对其的个别指导。
(四)家园联系,促进发展
幼儿园以外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为幼儿提供了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的良好资源,如果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并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观摩日、家长园地的宣传作用和个别联系,让家长学会与孩子交往的方法;可以经常请孩子回家告诉父母,例如:请你们把今天春游(或秋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尽量请他们记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或者把今天学习的诗歌、儿歌,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记录,作为一个小小的任务。现今的独生子女太孤单,高楼深院仿佛给他们构筑了一个个小笼子,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父母平时下班回家防盗门一关,谁也不来,自己也不去别家。父母忙自己的,让孩子守着一堆玩具自己玩,一堆图书自己看,而不与任何人交流。对此,父母也要创造一个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环境,以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通过这种方式,使幼儿不仅会用语言与不同的群体交往,而且乐于与人交往,乐于与人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语言能力是人类不可缺失的重要能力。教师和家长必须抓住幼儿这个关键时期,提高幼儿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在学习、娱乐中多说、多思考,通过不断的口语表达来提高语言能力。同时,教师也必须逐步规范幼儿的语言表达,逐步更正幼儿的语言表达错误,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青.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表达才能[J].成才之路,2014(5):57-57.
[3]罗爱华.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口语能力培养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4(7):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