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之前》鉴赏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晓之前
  [英]艾略特 裘小龙译
  凄灰色的云霞与红色的云霞织在东方,
  窗台上的花朵转身迎向黎明,
  一瓣接着一瓣,等待着阳光,
  新鲜的花,枯萎的花,花朵在黎明。
  今晨的花盛放,昨天的花曾经盛放,
  晨光熹微,房间里飘过花香阵阵,
  花色正浓的芬芳,花事阑珊的芬芳,
  新鲜的花,枯萎的花,花朵在黎明。
  艾略特是英国诗人,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首短诗是其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首。
  诗只有八行,选取了两个最主要的意象:阳光与花朵。这似乎很能表现破晓之前的那种新生的愉悦。但是,诗的感情却复杂得多。在新与旧的过渡之中,一般人可能感受到的是新生的愉悦,而诗人却同时感受到了那衰亡的悲戚。诗人将“新鲜的花”与“枯萎的花”,“花色正浓的芬芳”与“花事阑珊的芬芳”并置在一起,将鲜花初绽的清新与凋零的苍老杂糅在一起,使人们在为朝阳的到来欢呼时,不忘对生命新陈代谢的沉思。
  摒弃单纯的欢歌,而以理性的知觉去感受万物,给人思想的启迪。你看,今晨盛开的花是多么渴盼阳光,“一瓣接着一瓣”,而那些枯萎的花,它们一样渴盼着阳光。它们曾经盛放,如今依然散发芬芳,生命的平等与尊严、庄严与可敬尽情展现。
  通过并置两种感情色彩不同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丰富的生命感悟。这是意象派的典型写法。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我们会发现两首诗何其相似。无论是描写的场景,还是采用的方法,都是贴近而相通的,或者我们与诗人的心灵也是相通的。因为生命,总是给我们庄严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期刊
方药组成 车前仁20g 泽兰7g 丹皮10g 牛膝10g 知母7g 泽泻10g 刺猬皮10g 王不留行15g 益母草15g 地龙10g。 主治 平素体健无恙,婚后久未生育,偶见阳萎、早泄、腰痠不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