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及艺术特点浅议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作曲家王志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声乐作品,被人们广为传唱,他的许多作品也被收入到许多声乐教材里,且在各种声乐比赛中演唱,广受欢迎。王志信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显著的时代特点。他的多数作品巧妙地利用原生态民歌的歌曲调式、传统朴实戏曲的戏曲风格的唱腔,并且把西洋音乐的创作素材与作曲技巧和我国传统的地方方言相互融洽。文章从他众多的作品里归纳了他的作品风格和创作特点。
  【关键词】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音乐创作;艺术特点
  一、作曲家王志信简介
  王志信,1942年生,曾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学习,中央民族乐团一级作曲家和指挥家。王志信是近年来活跃在我国民族声乐创作舞台上的一位著名作曲家,他学习过指挥、作曲和声乐。王志信从事艺术创作40余年,创作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他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深受欢迎,精心创作了许多大家喜闻乐见、广为传唱和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民族声乐作品,如《孟姜女》《兰花花》《木兰从军》《槐花海》《遍插茱萸少人》《桃花红杏花白》《母亲河》《牛郎织女》等,并且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歌唱演员,如万山红、孙丽英、耿维华、陈俊华、孙伟国等。
  他创作的作品旋律清新、个性突出,有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又有宏大的民族气派,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还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声乐艺术工作者的推崇。因此他的作品常见于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教材、各类声乐大赛和电视荧屏之中。
  二、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素材特点
  (一)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的声乐作品
  王志信的声乐作品中,有大部分作品是以传统民歌为体裁,结合了西洋作曲的技巧二度创作的,例如:《送给妈妈的茉莉花》就是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素材、《蓝花花》是以陕北民间歌曲《蓝花花》为素材、《桃花红杏花白》是以山西民歌《开花调》为素材、《孟姜女》是以江苏民歌《孟姜女》为素材,结合了西洋作曲的技巧,拓展了原有的体裁,使得原来简短民歌变成了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声乐作品。
  在这些民族声乐作品中,既保留了原生态民歌的精髓,又加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使得歌曲既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又使音乐更丰富饱满,民族特点也更加分明,受到了许多演唱者的喜爱。
  (二)戏曲风格浓郁的声乐作品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当中,有许多融入了戏曲元素的歌曲,例如《木兰从军》有浓郁的河南豫剧的音调。在语言上还运用了方言的音调特点,比如歌词中“难坏了姑娘花木兰”其中的“花木兰”的唱腔就是运用了方言的特点,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地方特色。又如《槐花海》,其中的旋律也运用了豫剧的音调特点,歌曲第一句“三十里的南戴河三十里的海”就有非常明显的豫剧色彩。《兰花花》和《牛郎织女》等歌曲都运用了戏曲里摇板和垛板的技法。摇板和垛板是我国戏曲唱腔的两种板式,其中“摇板”(紧打慢唱)表现紧张激动的情绪,它一边拉宽旋律幅度,一边用短节奏型伴奏,“垛板”是节奏鲜明、短促紧凑的朗诵性句式,多用于表现指责控诉的唱段中。“垛板”的使用使音乐变得紧张、浓烈、富有戏剧性。
  在民间歌曲和地方戏曲渐渐被忽视的今天,王志信把原生态的民歌和地方戏曲作为素材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是对传统音乐的一种承接与发展,是衔接文化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有力措施。
  三、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选材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王志信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当中,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桃花红杏花白》,歌曲创作于1996年,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农村,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首歌既讲述了男女青年之间纯洁、质朴的爱情,又展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崭新面貌。歌曲《中国的春天》抒情婉转、宽广大气、积极向上,赞美了新时期祖国发生的变化,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二)旋律富有浓郁的民族性
  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大量使用了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素材和本土化的音乐语言,在保留民歌原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和创新,使作品既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点又大气磅礴。比如歌曲《送给妈妈的茉莉花》,他根据江苏传统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特点,运用江南地区的音乐曲调创作而成,作品既有传统民歌的亲切感人,又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精神。
  (三)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发展和丰富了作品,他创作的歌曲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以丰富的音乐和语言表现内涵,重视声乐技巧的发挥,旋律优美,艺术性强,受广大民族声乐爱好者喜爱,许多作品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常用曲目。如取材于地方民间歌曲的《桃花红杏花白》《孟姜女》《兰花花》等,经他创作之后变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耐人寻味。既保留了原民歌的韵味,又扩充和发展,在演唱上要求上也融入了许多演唱高难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为高校声乐教学广泛运用,在各类声乐比赛中也广受欢迎。
  四、结语
  作曲家王志信植根于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民族声乐文化的宝贵资源,融入了当代人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推陈出新,使旧题材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王志信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又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丰富的内涵,既具有宏大的气势,浓郁的民族风格,又亲切感人,非常有艺术魅力。他的声乐作品传承和发展了传统声乐艺术,并拓展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对民族声乐演唱以及教学实践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并为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个性风格的充分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立.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3]刘麟,王志信.母亲河——刘麟、王志信声乐作品精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4]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作者简介:谢春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医药高等院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结合医药高等院校教育的特点,从角色定位、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就业教育
目前在中国声乐艺术领域中,演唱方法丰富多彩,有源自于西方的美声唱法、传承于本土的中国民族唱法以及流行于当代的通俗唱法等。文章以从事的高等声乐专业教学研究为依托,将
胎盘早剥为女性妊娠中晚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该疾病的围生期病死率、母体手术率、子宫切除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均偏高。轻度以及中度胎盘早剥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临床体征以及症
近年来,随着诊治技术的发展,对癌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明显提高,但以转移和侵袭为特征的进展期癌症的预后仍无明显改善,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廉政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只有将廉政文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创造不仅受民族地理位置影响,也受当地的风俗民情、文化背景、社会等因素影响,从而产生曲调各异、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