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数字化社区的概念、主体构成及功能结构进行了论述,分析总结了我国目前社区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问题,提出了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总体发展方向,并有针对性地从体制层面、建设方面、公众参与以及管理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数字化社区 社区主体 公众参与 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P2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如今,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据初步统计,全国15个数字省区建设顺利推进,300多个地级市正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其中半数已经建成并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启动了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数字城市应该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四个层次,目前许多城市启动的项目主要局限在政府管理部门,而将来"数字城市"的核心则是企业和社区。社区是连接政府与个人的纽带,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数字化社区”将起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数字社区是数字城市框架中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基本单元,是数字城市在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具体化、数字化以及日常生活、管理和服务的全面信息化。一个个数字社区的建立,就像被点亮的盏盏明灯,点亮了数字城市,丰富了数字地球。数字社区概念的实施,将使人们生活和居住的社区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二、数字化社区的概念界定
  数字化社区是数字城市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起来的服务于政府、物业管理机构、居民和各种中介组织的整合社区资源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其核心是社区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物业管理等社会基础服务机构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的搭建。其目的旨在运用现代互联网、多媒体、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一个丰富多彩、便捷高效的虚拟社区。
  三、数字化社区的主体构成
  社區一般是指实行了物业管理的小区、生活区、居民区等,其主体构成主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及业主,各主体的相关需求见表1。
  社区各主体间存在双向的信息流,如右图所示。社区信息交流平台集成了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管理机构的相关服务信息,居民则通过该平台获取社区管理信息、社区服务以及生活资讯等服务。
  
  
  表1 社区各主体需求一览表
  四、数字化社区的功能结构研究
  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宏观管理模式向微观管理领域转变渗透的载体,加强了社区主体中政府管理部门与社区的联系,使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更加有效,其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它突破了管理者与业主之间的所有交流障碍,真正实现了“无距离、无时差”的信息资源共享与管理服务,使物业管理服务运行更便捷高效,社区网络的建设以及电子商务的开展为房地产开发商、IT企业以及物业公司提供了新的商机,同时也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图2 数字化社区功能结构图
  五、数字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层面
  目前我国在社区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法制法规不健全,各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晰,权责不分明,社区物业管理、社区公益事业部门、社区政务管理、社区中介服务以及社区商务服务等各自为政,各个主体之间没有协调、合作,社区居民则被动地接受各主体提供的服务。如水、电、气、暖等公共事业部门仍属于各个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造成系统维护升级等难度加大,此外,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物业管理机构在处理社区紧急报警等情况实际操作困难。
  2、建设层面
  首先,社区数字化建设无章可循,许多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明晰、统一的标准,在系统建设中,出现各方利益无序竞争的现象;其次,社区数字化处于盲目建设阶段,对数字小区建设及系统集成存在理解误区,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和先进技术,往往导致社区资源配套跟不上发展,数字化社区的区域网与市政网脱节。
  3、公众参与层面
  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而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居民对于社区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的参与意识并不强,表现在他们对社区数字化参与度不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数字化社区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并不是很了解,即使了解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二是居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虽然有参与意识,但是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经济条件不允许,数字化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暂且不说,一个月几十甚至上百元的费用对于一些家庭也是不小的负担。
  4、管理层面
  日前国内物业管理尚未进入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物业管理公司不成规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低下成为社区管理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在数字化社区的创建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利用”等现象,许多社区重建设轻管理,在方案的总体规划阶段没有考虑系统建成后需要多少物业管理人员、所需费用等,导致因物业管理费用偏低或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差,造成某些系统关闭、停机现象。
  六、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建议与展望
  未来的数字化社区必须从数字化社区的本质、原则、具体内容出发,系统地对数字化社区进行研究,凸显社区的人文关怀。纵观国内外在数字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及问题,结合前人对数字化社区的研究总结,笔者认为其解决措施可以概括为建好两大平台: 信息集成平台和管理系统平台; 做好两个服务: 物业管理服务和信息资讯服务。以下笔者具体从体制改革、建设、公众参与以及管理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改革管理模式,加强法制建设,为社区数字化建设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原来的社区管理模式采取单向交流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亟待改革。在社区数字化建设中,必须采取双向服务流模式,即水电气暖等服务部门,社区中介组织,社区社团组织等和居委会通过契约方式结成一种联盟,互惠互利,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提倡鼓励居民自治模式。
  此外,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明确规定社区管理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避免纠纷发生时无法可依,无法可查;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保证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符合法律程序,才能使得社区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2、重新认知数字化社区,重视社区基础资源建设,保证区域、市政共同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明确数字化社区的规模、类型, 政府还应组织行业单位制定数字化社区的标准或指南, 明确数字化社区实施内容。深圳最近率先在全国的城市中公布了深圳市数字化社区评价规范, 这对数字化社区建设有着重大意义。社区数字化建设既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硬件设施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建立完善协调与配套的资源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3、重视宣传,鼓励号召社区居民参与数字化社区的建设。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基本组成单元,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数字化建设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信息知识水平,加强其对数字化社区信息交流平台的应用,使他们对数字化社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激发其参与社区数字化建设的热情,从而真正参与到数字化社区建设中来。
  4、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培养专业的数字化管理人员。
  数字化社区科技含量高,对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也很高。专业的社区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数字化社区运转的基本流程,还应学会操作先进的设备,掌握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跟维护等技术。社区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太低,数据整理工作不精确等都是现实社区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要扎实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切实推行数字化社区进程。
  
  
  
  
  参考文献:
  [1]白黎光. “数字化社区” 功能设计及典型应用[J]. 职业时空, 2010, 6(007): 141-143.
  [2] 许克祥. 社区数字化的问题与策略[J]. 特区经济, 2006, 10: 309-31I.
  [3] 刘叶冰. 数字城市中的数字社区建设[J]. 建设科技, 2002 (3): 41-43.
  [4] 陈宏伟, 闫辉. 数字化社区建设框架研究[J].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40-42.
  [5] 盘红华. 数字化社区解决方案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03): 84-84.
  [6] 李景湧. 我国数字社区建设的思考[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3 (1): 12-15.
  [7] 侯建. 论数字化社区建设[J]. 山西建筑, 2008, 34(32): 43-44.
  [8] 崔凤生, 宋瑛璐. 我国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反思与展望[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6): 83-84.
  [9] 曹海涵. 居民小区数字化社区构建方案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10] 郭琳琳. 数字化社区建设问题与措施探究[J]. 科技信息, 2012, 7: 188.
  [11] 王勇杰. 数字化社区建设浅析[J]. 管理观察, 2008 (23): 270-27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程度与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关系.方法 41例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房颤29例,窦性心律12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应用V-G法染色法和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 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18.89±1.29)vs(10.46±2.30)%,P<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梯用钢丝绳的品种与特点,然后给出捻制生产工艺;最后详细的分析了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可能影响电梯钢丝绳耐疲劳性能的几个因素以及主要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梯用钢丝绳; 耐疲劳性能;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梯用钢丝绳的特点与生产工艺控制问题分析研究   按电梯的运行速度可分为普通电梯与高速电梯;按运载对象又可分为乘客电梯与
摘要:介绍了邢台市某小区热泵冬季采暖系统设计,包括热泵机组选型、循环水泵选型等。最后与普通供热方式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源热泵机组初投资虽然比常规供热略高,但运行费用低,投资回收期较短,说明热泵采暖系统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系统。  关键词:供热;热泵;经济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U8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可以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
摘要:国务院批准每年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形势十分严峻,大城市出现的大规模交通拥堵现象,在我们身边的二三线城市也可时常看到。城市绿色道路交通战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上下动员起来才能解决。  关键词:绿色交通; 战略;城市; 发展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每年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各类建筑工程随之不断增多。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建筑工程中的新施工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新技术;应用;新材料;设备;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筑工程的新施工技术简介  现阶段,随着技术的
摘要:高层建筑因为投入大、施工周期长、工序繁多、等特点,导致了施工中管理难度增加,本文就此阐述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高层建筑是指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总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
摘要:在保护环境日益重要的今天,暖通空调如果想在未来存在并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唯一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未来,注重长远的利益,是将利益最优化,最大化。  关键字:暖通空调,可持续发展,节能,生态,绿色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意义  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的四个基本方面,住就是我们现在的建筑行业,而在当今社会我们赋予建筑行业的不仅仅是提供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