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妇命运哀曲里的时代感伤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楼梦》以写实的笔触再现了没落的封建贵族阶层中阴盛阳衰的气象。作者在勾勒刻画众多人物时,不乏对妒妇形象缜密的建构与透析。本文试图对王夫人、王熙凤以及夏金桂三位妒妇形象进行解构,以探寻其“妒”的本性背后暗含的时代感伤。
  关键词:《红楼梦》 妒妇形象 命运哀曲 时代感伤
  可以说,《红楼梦》这部凝结了浓厚的没落封建主义色彩及个人生活经历感伤的血泪史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它本身塑造出一系列具有普遍社会意义但又兼具典型特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生活在最底层饱受封建礼教及官宦贵人迫害的底层妇女,还是身居豪门颐指气使对他人吆三喝四的上层妇女,抑或是卖身官宦豪门却依旧遭受着他人冷眼的封建女子身上都贯穿着“妒”的本性,因此,她们长期被冠以“妒妇”之名。
  一、伪善藏“妒”——王夫人
  王夫人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王”姓的代表人物,显赫的出身是她与生俱来能够在荣国府立足的优势,作为贾政的正妻,同时又是元妃和贾宝玉的生身之母,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与后天造化使她成为了贾母之外最有威望也最受府内敬重的女性人物。在小说前80回中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花大量的篇幅和过多的笔触去刻画描绘王夫人,有的只是像背景一般出现在贾母和凤姐的前后,一幅整日里吃斋念佛、无所作为的悠闲,所起到的不过是在后台出谋划策或者简单的陪衬作用。但是,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贾府衰败危机日益加重,贾政外出做官、贾母年纪不断增大、王熙凤身体每况愈下以及宝黛爱情的日渐明了等,王夫人这一常年身居内院的人物被推向了主持贾府事务的前台上,开始了她频繁的游离,而她突然频繁的“活跃”,则将她“大妒”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因夫生妒。作为正妻,王夫人极力打压贾政之妾周姨娘和赵姨娘,连赵姨娘之子贾环也不放过,这是她“性嫉妒”的彰显。王夫人跟下人的谈话中说道“以后凡是有赵姨娘、周姨娘的,这个丫鬟也有份”,而“这个丫鬟”则是指袭人。王夫人短短的十九个字中,却大有文章可做。这看似是在褒奖袭人,实际上是王夫人对周、赵二人极力打压的彰显,在她心中,周、赵二人不是与自己共侍一夫的姐妹,也不是地位虽不及自己却也高过婢女的小妾,很明显她把她们看作是身份、地位不等之外连月俸都与婢女相当的下人。在第25回中,当贾环推倒油灯烫伤贾宝玉的脸之后,王夫人在王熙凤等人的挑拨与唆使之下将满腔的怨气与怒火发泄在了赵姨娘身上。当赵姨娘赶来之时,王夫人当着众人的面破口骂道:“养出这种不知道理的下流种子来,也不管管,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当着众人”可见王夫人对赵姨娘因“妒”而生的怨愤已经上升到公开打压的地步,而“下流种子”一语则形象地揭示了赵姨娘母子的处境和地位,他们几乎与贾家这一豪门望族没有半点瓜葛,反而成了“下贱”的代名词,“几番几次”更是道破了王夫人“妒”的心境,说明她对赵姨娘母子早就心存芥蒂,而此次的宝玉被烫伤只是她借机发泄的导火索罢了。所以在小说第120回中,王夫人不让李纨照顾暴病的赵姨娘,只是让其在周姨娘的陪伴下静寂孤独地死去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二)爱子生妒。作为母亲,王夫人因“妒”对贾宝玉的相好及其身边长得标致的玩伴痛下狠招,这是她“恋子情结”的外化。一向以高贵自居的性格,再加上爱子情深、怜儿情切的心理,使她长期以来对与宝玉有关的事都非常警觉和敏感。过于溺爱儿子,不容他受到任何一点伤害,顾及贾府的名誉,又不许他做出有辱家风的事情。所以,在王夫人这一原本只会吃斋念佛的人眼里,金钏、晴雯、芳官、四儿等丫头都戴着“妖媚、狐狸精”的帽子,在性格和本性上都是“不怕臊的”,所做的事也尽是“调唆与勾引”之类的。金钏对宝玉依恋情深,她敢于当众让宝玉吃她嘴上的胭脂,在斜靠着椅子的惺忪状态下迎合宝玉的挑逗与玩笑。至于晴雯,相貌在荣国府堪称第一,怎奈性格上过于直率刚烈,终究难以掩藏内心的锋芒,也就无法在尔虞我诈的封建大家庭里保全自己。王夫人亲自去巡视怡红院时看到芳官、四儿的样子,竟说出“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这也是个不怕臊的”等有失身份的话语,可见她内心因为“嫉妒成疾”而积压了无穷无尽的伤痛,那些伤痛最终导致她连别人的存在都难以容忍。所以,对于金钏、晴雯来说,只有在王夫人的一声声咒骂里相继选择自行了断的方式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那样她们的清白才能昭告世人。
  综上,王夫人无论是“因夫生妒”,还是“爱子生妒”,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年老色衰却又不甘示弱的姿态、
  地位显赫却无半点可敬之处的品性对同龄女性的处境不屑一顾,对年轻女子的容貌及青春无法容忍。毫不夸张地说,在王夫人慈眉善目的面具之下,是一颗已经被她常年郁积的“嫉妒”占领后只剩下狭隘与阴冷的内心,抛开她作为宝玉母亲的身份,她的言行难以让人看出半点人世的温暖和作为大观园长辈应有的仁慈。
  二、撒泼行“妒”——王熙鳳
  王熙凤“妒”的心理贯穿在与贾琏的夫妻关系始
  终。早年为了牵住贾琏的心,她让自己的陪嫁丫头平儿做了贾琏的侍妾,希望通过一主一仆、一妻一妾之力对丈夫进行约束与监督。很明显这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不良居心且不公平的婚姻关系是难以长时期维系与稳固的。平儿作为陪嫁丫头,服从主子的命令是不容置喙的,作为侍妾,在性关系上又不得不服从贾琏的需要,而贾琏又是自己主子的丈夫,如此形成的三角关系,于主于夫,平儿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例行凤姐的安排以满足贾琏的需要也必定会招致凤姐的嫉妒——“要口里掂十来个过日子呢”(第65回),所以凤姐又陷入作茧自缚的境地里,难以突破自己设防的重围。
  贾琏偷娶尤二姐、暗会秋桐之事更是将凤姐嫉妒的本性暴露无遗。起初她在得知贾琏外有妾室的时候,强忍着内心无穷无尽的怨怒,并千方百计地哄尤二姐进贾府,企图做最后的打击报复。但是当凤姐在庆生时不巧撞见贾琏与鲍二媳妇偷情的场面后,借着微醺的酒力,她那被“嫉妒”侵蚀得千疮百孔的内心再也忍不住撒泼了起来,打平儿,闹贾府,告诉老祖宗。这看似不可收拾的场面最后在贾母的话语里不了了之:“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嘴馋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第44回)贾母的三言两语看似是在支持凤姐,实际上是在为贾琏辩护,而凤姐作为聪明人自然也体会到其中的深意,逐渐失去贾母这一靠山,使得凤姐这一原本不甘示弱的悍妇只得掩藏住内心的嫉妒,让一切以自己的理亏收场。这一撒泼事件后,凤姐在家庭中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权威,而她试图维系的夫妻关系在贾琏一次次的逾越中更加支离破碎了。   三、以悍养“妒”——夏金桂
  夏金桂除了性格与凤姐相似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与凤姐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从小便不服软的她,逐渐形成了弄权造作、屈打下人的“悍妇”之风,嫁入薛家,以强势的性格制服薛蟠后,又将威慑的矛头直指良善的薛姨妈和看似温婉的宝钗。因为嫉妒薛蟠文貌双全的小妾香菱,夏金桂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先是强迫其改名为“秋菱”(第80回),后又纵容宝蟾勾引薛蟠,以利用宝蟾对薛蟠吹“枕边风”来找香菱的麻烦,最后又诬陷香菱糊纸人施魔障来害她,从而使香菱招致薛蟠的暴打,无奈之下薛姨妈声称要将香菱卖了,后又由宝钗收留了香菱才使得这一闹剧收场。在夏金桂借宝蟾之力驱走香菱之后,飞扬跋扈的她丝毫不念宝蟾昔日的功劳,反而将斗争的矛头转向性情本不和善的宝蟾,面对各种寻衅与打骂,宝蟾也采取了独到的应对策略,哭闹嚎叫、撒泼打滚甚至寻死觅活无不运用自如。夏金桂面对宝蟾还击一时也没了法子,只得在给府内上下平添了无数麻烦之后想出以毒酒的方式药死宝蟾,却又在阴差阳错之中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四、时代感伤
  通过以上对王夫人伪善面目之下掩藏“妒妇”心理的行为和王熙凤泼辣外形下那颗深不可测的“妒妇心”及其衍生出的周遭事故以及夏金桂“悍妒”到不容他人栖居品性的分析,不难看出,在整部《紅楼梦》甚至是整个封建社会之中,由于男性权威的绝对化和长期居于从属地位的女性身份视野,必然导致男性在婚姻问题上基本不会从一而终,也就是说,男性的性伴侣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人。而封建社会及其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思想体系对女性贞操观念的要求和人生自由的束缚,使得她们自身生理的自然欲求只能也必须依赖于自己的丈夫。由此可见,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封建社会里,多名女性对同一男性依赖所产生的斗争是非常残酷的,而性爱本身的排他性又决定了她们必然要想方设法地去争夺男性的眷顾。所以,女性产生嫉妒或者更惨烈的勾心斗角现象也就不言而喻了。
  与此同时,在嫉妒或者可以说是“争宠”的过程中妻和妾的地位悬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正妻往往依靠严密的封建体系所赋予的天然特权去管理或打压妾妇,而同为女性有同等欲求的妾妇又处心积虑地对正妻所施加的打压给予强有力的回击。王夫人对赵姨娘、周姨娘的打压,王熙凤对尤二姐、秋桐甚至平儿的百般钳制,夏金桂对香菱的刁难、与宝蟾你死我活的拼斗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如此你争我夺之间必然拉大女性“妒”的心理张力结构,让女性形象的刻画深深地打上了“妒妇”的烙印。但是在嫉妒与争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强权的庇护下居于主导地位的正妻,还是具备负隅顽抗心理并随时准备打击报复的妾妇,作为女性,她们都是受害者,谁赢谁输于她们来说都是同等的悲哀。因为她们原本不自由的生活中还要因生理的需求而受到男性的奴役,而在男权至上的古代社会,这些因为需求酿成“嫉妒”本性甚至在斗争中丧命的女性又无法得到应有的同情,至于肯定与赞赏,那简直就成了一种充满哀怨的奢求。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周晓波.红楼梦中王夫人之艺术形象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0(8).
  作 者:严仓,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园丁班在读本科生。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其他文献
7、8期為合刊
期刊
当校园里的桃花如赴约一般纷纷绽放在枝头的时候,我才察觉到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那一树树盛开着的桃花,給人一种极为盛大的气象。一树树的红,如火一样,热热烈烈地开着,热烈得让人有点窒息。你站在道路的这一端,远远地望着,竟突然觉得它们表现出来的这份热烈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也许,是来自春日里第一缕春风的呼唤,亦或是第一场淅淅沥沥小雨的孕化,于是枝上就吐出了芽儿,芽儿慢慢地长大,然
摘 要:《论语·侍坐》章是《论语》中最富于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但多处训读颇有歧义,尤其是“夫子哂之”中“哂”的解读更是霄壤之别。本文首先分析了诸家训读的大致情况,再从语境学角度并结合孔子和弟子的人际关系来解读这个疑难之点。本文认为“哂”在其语境中当训读为揶揄的嘲讽,由此恰可以说明孔子首先是一个有着常人情感的普通人,孔子和诸弟子间是一种坦诚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后人对《论语》的误读、争论,多与神圣化孔子
摘 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为一篇极具深度的散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历来已久,学者们从苦难、命运、母爱、宗教意识、文本特征、哲学精神等方面均对其进行了大量解读。本文则由自然、理想、超越等浪漫主义的几个基本要素入手,从精神层面来探究《我与地坛》中洋溢的浪漫主义精神。  关键词:史铁生 浪漫主义精神 生命  《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自此,作家改变以往的创作风格,逐渐从外部生
摘 要:修辞格是广告语篇常利用的谋篇手段之一。修辞格的恰当使用可以使语篇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从而达到广告语篇的宣传效果。本文以食品广告为例,借助语篇的数据分析了解广告语篇修辞格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使用特点和语篇功能。  关键词:广告 修辞格 功能  广告无处不在,出色的广告创意,必须善于调动各种因素,淡化商业气息,刺激消费者。修辞格作为广告语篇常利用的谋篇手段,能使语篇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本篇以食
摘 要:《陆犯焉识》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内模式:人们因为“迷失”而“寻找”,而“寻找”的终点依旧是“迷失”。如果说“寻找”是一种自我强化的努力,那么“迷失”则是一种被迫的自我弱化,二者共同指向的是人的存在悲剧:一方面是宿命的不可逃离,另一方面是人的强力挣扎。这种悲剧性意味一方面展现了新世纪文学中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复归,指向了人性这一永恒的文学母题;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前作家创作的整体倾向,揭示了
【开栏语】   作文中让描写的人物“看得见”,要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人、事、景、物刻画的有声有色,具体可感,跃然纸上。让人物神情变化与环境渲染相映衬,提高人物的辨识度,使得情节有起伏波折,有画面立体感。这样笔下的人、事、景、物便可以从纸上走出来,在读者面前“立”起来了。      【真题示例】   (2020年安徽卷中考作文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摘 要:帕乌斯托夫斯基以抒情散文巨匠和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著称,他的作品犹如一股股清澈明净的泉水,缓缓流入人们的心田,以独特的抒情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们深深体味出生活的诗意。这是因为他一直怀有一颗真诚、纯洁、简单、自由的童心,并用它去观察、映照这个世界。而本文正是借用童心思维来探讨帕乌斯托夫斯基那充满诗意美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帕乌斯托夫斯基 童心 文学创作  康士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所谓“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最突出、最精彩的片断提到文前叙述,然后再按事情原来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既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曲折文章情节、引入入胜,增强情节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是初中生要掌握的叙述方式之一。  如何运用倒叙手法来构思作文呢?  1.可以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开头叙述描写,比如写作《微笑的味道》、《让路》、《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摘 要:龚柴(?—1914),号古愚、虚白主人,因法文名为Simon Kiong,故有“龚西满”之称,其又为上海董家渡天主堂司铎,人称“龚司铎”。龚柴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为打开国人视野、发展地理学科贡献良多,曾有人将他列为中国地理学家与外国地理家之首。考证龚柴的生平及其地理学著述,积极评价其对近代中国地理学所做的贡献,意义颇丰。  关键词:龚柴 地理家 地理学  王锡祺(1855—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