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所学校,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最多,应试环境中,我们过多的看重成绩,但实际上“与学生交心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文探究了学生与老师对抗的原因,并通过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经历,感悟出几点师生间沟通的策略……
【关键词】严慈相济 曲线救国 顺势疗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12-02
安徽的一位老师为了学生,忽略了家人,致使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儿子的学习也每况愈下,期中考试八门功课中有六门不及格,就是在儿子生病时,他也没能及时陪在儿子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老师,却在一年一度的学生评分中为所有参评老师的最低分。
心寒,有甚于此乎?不知这位教师是会冷静反思还是会“想说爱学生不容易”?
在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有过学生没到家先来看老师的感动,有过毕业典礼上师生之间的不舍之情,也有过不被学生理解的时候,也曾经迷茫、心寒……,现在反思一下,真的是认为“与学生交心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我曾经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得到的爱太多,他们只知道获取,不懂得付出,根本不知道感恩,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曾经给学生放过视频《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不在场,但纪律十分好,不少同学被感动的流泪,个别与家长闹矛盾的学生(住宿)想回家向父母道歉。应该说,我们的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但为什么对老师给他的关爱置若罔闻,甚至与老师对抗呢?原因不外乎有三点:
第一点,教师太过严厉,学生不敢走近。有些班主任比较严厉,嘴巴不饶人,以训哭学生见称,让学生胆战心惊,甚至不敢瞅老师那雄鹰才有的钩子一样的双眼,更谈不上把心里话与老师讲,有时犯了错误嘴上虽然服软,但心里还是在纠结,时间长了必然爆发。
第二点,教师不能服众,学生不屑走近。或者教师比较古板,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或者教师不能有效组织班级活动,班级没有秩序;或者班里有比较事多的学生,教师没压住,成了风气,总之,没能把握住大部分学生。
第三点,教师没有关注个别学困生,学困生为引起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注意,故意向教师挑衅,教师又没有耐心转化这部分学生。
浮躁挑剔的社会折射到受到家长和环境影响的孩子们身上, 在这四十多平方米的教室,老师们如何树立威信,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点亮心灯呢?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经历,感悟出几点策略:
策略一:严慈相济,树良好班风,让学生信服。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真爱,教育就无法开出骄人的花朵。法和理调制出的机制是一个集体建构的筋骨。而老师要承担起关爱每一个孩子的责任,收起师道尊严,收起盛气凌人,用朴实无华的作风、用智慧和真心的努力为孩子解决问题,才能走進像装上钢丝一样现代人紧闭的心窗。
策略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与自己的学生达到那种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必须与学生进行生动的、丰富的、持久地心灵交流。但现在情况是,老师愿意拿出时间与学生交流,学生能说也无妨,学生犯错误时狡辩也无妨,学生表里不一也无妨,最困难的是他不吭声,你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结果是他“任你山洪海啸,我自岿然不动”或者“是,不是”的应付。到底应该如何与学生交流呢?
1.开展活动或参与体育活动促交流。我喜欢打篮球,常常在学生上体育课时和学生打篮球,甚至有时值晚自习,课间时带上娘子军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打球,在活动中,忘记自己的身份,酣畅淋漓的与学生们抢球滚到一起(我们女同志是护球至上,规则次之),笑声过后是师生感情的融洽。
2.笔头上的交流。对于内心封闭的孩子,或者与老师有些误会的孩子可用书面交流的方式。“丫头,最近表现不错,加油!”“小帅哥,近期成绩有些下滑,怎么了?老师们都很关心你,加油,提升上课注意力!”总结本(作业本)上的字迹渐渐的会融入学生的心里。
3.“曲线救国”。借助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与他交流。有些和老师有敌对情绪的学生,语言、书信根本不起作用,这时可以借助他力,旁击侧敲的他的好友,侧面了解学生,从而揭掉无形中给孩子贴的“标签”,然后从情趣入手与他交流。
策略三:巧用”顺势疗法”。 有人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而“顺势疗法”就是针对逆反心理特强学生的施教艺术。
策略四:给学生引导方向,提升责任感和自信。孩子们都想成绩好,能力强,可是也许是基础,也许是环境的因素,孩子的现实情况和理想不太一致,可改变现状很艰难,又缺乏毅力,于是自暴自弃,成绩面前越发没有自信,而老师和家长们大多以成绩论英雄,所以成绩面前的挫败使他们或沉迷网络,或投入自己也不太喜欢的学生当中“闲出事来”。其实,这部分学生本质没有太大问题,少的是老师的关爱和耐心,老师一定要注意,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学习书本知识,孩子具有差异性和可塑性,我们要通过让他参与班级活动来提升他的责任感和自信,要引导孩子找到适合他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肯定。我班思洋,很聪明,做事也很负责任,但后来,一方面,面对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孩子没有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另一方面,与家里闹矛盾(与父母有矛盾,几天不来上学)落下的课事后没有立即补上,导致期中考试时成绩下滑严重,面对这样的处境,他选择的是逃避, 热衷上网游戏,直至晚上睡觉时都能被游戏中厮杀场面惊醒。这种情况下,家长更多的是斥责,老师看到的更多的是作业完成得不好和不交作业的记录。为此,我与他谈过话,聊过父母的不易和网络游戏的害处,留他补过作业,可孩子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我应用迂回战术,首先我给他任务并帮助他完成(成功组织我班社区学雷锋活动和校园心理剧的编排)任务,之后,我在班里大肆表扬他,提起思洋的自信心,其次,我把重点转移到提高他们小组成绩(因为他是组长)上来,经过努力,最后期末考试时思洋的成绩大大提高。
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已经很富足,他们缺少的是情感的关注,不解决情感问题,班主任工作的执行力就会很有限。所以,花些时间点亮学生的心灯考验着班主任的能力,更是班主任智慧的体现。帮助孩子拥有自信和完善的性格比强迫孩子去学习更有价值。
【关键词】严慈相济 曲线救国 顺势疗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12-02
安徽的一位老师为了学生,忽略了家人,致使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儿子的学习也每况愈下,期中考试八门功课中有六门不及格,就是在儿子生病时,他也没能及时陪在儿子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老师,却在一年一度的学生评分中为所有参评老师的最低分。
心寒,有甚于此乎?不知这位教师是会冷静反思还是会“想说爱学生不容易”?
在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有过学生没到家先来看老师的感动,有过毕业典礼上师生之间的不舍之情,也有过不被学生理解的时候,也曾经迷茫、心寒……,现在反思一下,真的是认为“与学生交心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我曾经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得到的爱太多,他们只知道获取,不懂得付出,根本不知道感恩,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曾经给学生放过视频《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不在场,但纪律十分好,不少同学被感动的流泪,个别与家长闹矛盾的学生(住宿)想回家向父母道歉。应该说,我们的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但为什么对老师给他的关爱置若罔闻,甚至与老师对抗呢?原因不外乎有三点:
第一点,教师太过严厉,学生不敢走近。有些班主任比较严厉,嘴巴不饶人,以训哭学生见称,让学生胆战心惊,甚至不敢瞅老师那雄鹰才有的钩子一样的双眼,更谈不上把心里话与老师讲,有时犯了错误嘴上虽然服软,但心里还是在纠结,时间长了必然爆发。
第二点,教师不能服众,学生不屑走近。或者教师比较古板,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或者教师不能有效组织班级活动,班级没有秩序;或者班里有比较事多的学生,教师没压住,成了风气,总之,没能把握住大部分学生。
第三点,教师没有关注个别学困生,学困生为引起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注意,故意向教师挑衅,教师又没有耐心转化这部分学生。
浮躁挑剔的社会折射到受到家长和环境影响的孩子们身上, 在这四十多平方米的教室,老师们如何树立威信,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点亮心灯呢?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经历,感悟出几点策略:
策略一:严慈相济,树良好班风,让学生信服。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真爱,教育就无法开出骄人的花朵。法和理调制出的机制是一个集体建构的筋骨。而老师要承担起关爱每一个孩子的责任,收起师道尊严,收起盛气凌人,用朴实无华的作风、用智慧和真心的努力为孩子解决问题,才能走進像装上钢丝一样现代人紧闭的心窗。
策略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与自己的学生达到那种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必须与学生进行生动的、丰富的、持久地心灵交流。但现在情况是,老师愿意拿出时间与学生交流,学生能说也无妨,学生犯错误时狡辩也无妨,学生表里不一也无妨,最困难的是他不吭声,你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结果是他“任你山洪海啸,我自岿然不动”或者“是,不是”的应付。到底应该如何与学生交流呢?
1.开展活动或参与体育活动促交流。我喜欢打篮球,常常在学生上体育课时和学生打篮球,甚至有时值晚自习,课间时带上娘子军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打球,在活动中,忘记自己的身份,酣畅淋漓的与学生们抢球滚到一起(我们女同志是护球至上,规则次之),笑声过后是师生感情的融洽。
2.笔头上的交流。对于内心封闭的孩子,或者与老师有些误会的孩子可用书面交流的方式。“丫头,最近表现不错,加油!”“小帅哥,近期成绩有些下滑,怎么了?老师们都很关心你,加油,提升上课注意力!”总结本(作业本)上的字迹渐渐的会融入学生的心里。
3.“曲线救国”。借助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与他交流。有些和老师有敌对情绪的学生,语言、书信根本不起作用,这时可以借助他力,旁击侧敲的他的好友,侧面了解学生,从而揭掉无形中给孩子贴的“标签”,然后从情趣入手与他交流。
策略三:巧用”顺势疗法”。 有人说:“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而“顺势疗法”就是针对逆反心理特强学生的施教艺术。
策略四:给学生引导方向,提升责任感和自信。孩子们都想成绩好,能力强,可是也许是基础,也许是环境的因素,孩子的现实情况和理想不太一致,可改变现状很艰难,又缺乏毅力,于是自暴自弃,成绩面前越发没有自信,而老师和家长们大多以成绩论英雄,所以成绩面前的挫败使他们或沉迷网络,或投入自己也不太喜欢的学生当中“闲出事来”。其实,这部分学生本质没有太大问题,少的是老师的关爱和耐心,老师一定要注意,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学习书本知识,孩子具有差异性和可塑性,我们要通过让他参与班级活动来提升他的责任感和自信,要引导孩子找到适合他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肯定。我班思洋,很聪明,做事也很负责任,但后来,一方面,面对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孩子没有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另一方面,与家里闹矛盾(与父母有矛盾,几天不来上学)落下的课事后没有立即补上,导致期中考试时成绩下滑严重,面对这样的处境,他选择的是逃避, 热衷上网游戏,直至晚上睡觉时都能被游戏中厮杀场面惊醒。这种情况下,家长更多的是斥责,老师看到的更多的是作业完成得不好和不交作业的记录。为此,我与他谈过话,聊过父母的不易和网络游戏的害处,留他补过作业,可孩子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我应用迂回战术,首先我给他任务并帮助他完成(成功组织我班社区学雷锋活动和校园心理剧的编排)任务,之后,我在班里大肆表扬他,提起思洋的自信心,其次,我把重点转移到提高他们小组成绩(因为他是组长)上来,经过努力,最后期末考试时思洋的成绩大大提高。
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已经很富足,他们缺少的是情感的关注,不解决情感问题,班主任工作的执行力就会很有限。所以,花些时间点亮学生的心灯考验着班主任的能力,更是班主任智慧的体现。帮助孩子拥有自信和完善的性格比强迫孩子去学习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