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消费复苏:消费券VS现金补贴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经济受到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冲击时,各国政府从需求侧入手、发放消费券或者现金补贴刺激居民释放消费需求,并以此激活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推动消费市场复苏。文章在分析消费券和现金补贴的区别、剖析其刺激消费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模拟发现,同等政策成本下,消费券的政策效果更好;同等政策目标下,消费券的政策成本更低,因此,相对于现金补贴,消费券推动消费复苏的效果更好、能力更强!
   关键词:消费券;现金补贴;消费复苏
   一、问题的提出
   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可能会对餐饮、商品零售等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业收入为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收入为47,936亿元,同比下降17.6%(国家统计局,2020)。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对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打击,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减少社交活动等防范措施使得经济社会近乎处于暂时停顿状态,居民因恐惧以及收入的骤降而减少外出和消费,消费市场总需求急剧下降,如果不对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导致的消费下降加以干预,就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为应对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刺激消费回暖、拉动经济增长、帮助受损行业快速恢复,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28个省市、170多个地区已经发放总额约190亿元的消费券(商务部,2020)。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则采取向居民发放现金补贴来应对突发事件、提振消费。无论是发放消费券还是现金补贴,只有居民用这笔补贴去消费,才会起到推动消费复苏、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什么我国发放消费券,而不直接发放现金?应对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及其引致的消费萎缩,消费券和现金补贴哪个更有效?这两个问题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此进行解析,期望提高公众对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政策认知,并为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二、消费券与现金补贴的区别
   消费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链。消费者需要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只有当消费者支付的货币到达商家手中,商家才有钱支付上游的货款和员工的工资,上游的商家收到货款后才可以进行再生产、员工收到工资后才能购买商品、满足个人及家庭消费需求,只有这样整个经济链条才能运转起来,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阻滞,经济链条就会断裂。因此,在经济发展陷入停顿的情况下,很多政府选择的是财政政策推动消费复苏。个体的消费需求取决于价格、收入预期、消费偏好、需求的迫切程度、补贴或税收政策等多种因素,因此,应该根据各种因素对需求的影响程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消费刺激手段。消费券和现金补贴都是经济运行受到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冲击时,政府从需求侧入手、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释放消费需求,并以此激活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推动消费市场的复苏、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一)消费券的由来
   消费券是经济不景气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或者企业发放的一种专用券及支付凭证,它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激发消费欲望、释放消费需求,最终实现推动消费复苏的政策目标。消费券只能用于购买商品、不能兑换成现金,一般都具有明确、短暂的使用期限和一定范围的适用商家,因此,它对于特定领域的支持更为精准直接,拉动消费的撬动效应更大,短期内会带动消费增长出现新高,特别是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会出现消费快速增长的局面。在文化旅游、餐饮服务、健身等价格弹性较大、跨期替代效应不明显的行业,发放消费券可以较好地刺激消费、推动消费市场复苏。此外,消费券带有货币的标记功能,可以记录每一笔消费数据,这便于政府对政策进行快速诊断、评估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为政策灵活调整和实时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全球第一张消费券诞生于奥地利的奥尔格小镇,当时称为“沃格尔币”,193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刺激极度低迷的经济,德国政府每周向市民发放小额的消费券,用于购买食物、衣服等日用品,此举使得德国的消费市场快速恢复,消费券取得了预期效果。此后,在历次经济萧条时期,世界各国政府屡次使用消费券刺激经济复苏,比如,1999年日本政府为应对经济泡沫破灭而向每位15~65周岁的国民发放2万日元的“地域振兴券”;2009年我国台湾省给全体民众与具有长期居留资格的住民每人发放3600元新台币的“振兴经濟消费券”、泰国向登记申请并获准的低收入国民每人发放2000泰铢的“救国支票”;2003年为应对“非典”、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也曾经发放过消费券来刺激居民消费,消费券的种类包括食品券、健康券、文化券、家电券、购房券、旅游券等众多种类。此外,美国、澳洲等地也推出过类似的政策措施,各国政府发放消费券的目的也基本都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增长。尽管消费券无法改变居民对于未来收入增加的预期,其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也是暂时的、一次性的,但消费券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被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从侧面佐证了其政策效果,消费券作为短期刺激的政策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二)现金补贴
   现金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向居民直接发放现金,其目的是减轻因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冲击社会正常经济秩序而给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冲抵由此带来的收入下降,并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激发其消费需求、刺激陷入停滞的经济。
   现金补贴的使用不受限制,它既可以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帮助穷人购买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推动资金流转和交易发生;也可以让负债的居民能够有收入偿还债务,部分居民也可能在领取现金补贴后将其存储起来,中国居民有更强的储蓄动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各国居民平均储蓄率为21.5%、中国居民储蓄率为3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即使在收入下降的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仍然有高达50.2%的家庭通过减少消费来增加储蓄(中国家庭指数的调研报告,2020),这意味着如果在中国发放现金补贴,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现金存入银行,而非去购物中心、超市或餐厅消费;还可以用来买房或者投资炒股等虚拟经济,现金补贴流向这些政府不希望的消费领域可能会推高资产泡沫,使得消费不仅不会回暖复苏反而会继续下滑、引起通货膨胀,这些都可能会降低政策效果、偏离政府发放现金补贴刺激消费的政策初衷,因此,大水漫灌式发放现金补贴可能导致消费刺激的粗放和走偏。    三、消费券和现金补贴刺激消费的机理
   为了更好地解析消费券和现金补贴刺激消费、推动消费复苏的机理,本文采用消费者均衡模型对其加以解释说明。为简化分析,本文假设居民的收入可以简单地分为消费和储蓄两大类,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消费量、纵轴表示储蓄量,在经历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冲击后,居民的收入约束线为AB,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此时,居民的消费量为X、储蓄量为Y。
   (一)消费券促进消费的机理
   消费券的使用规则是满减,以2020年3月NJ市发放的餐饮消费券为例,它的使用条件是消费每满200元减100元,消费券的这种使用规则相当于餐饮消费价格的下降,根据消费金额不同,消费价格下降幅度从25%~50%不等,消费券对在消费与不消费之间犹豫不决的边际消费者刺激效果尤为明显。消费价格下降,居民既有的收入将可以消费更多的商品,在图1中表现为居民的消费量将从B增加到B1,此时的收入约束线也从AB移动到AB1,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E1,对应的消费量为X1、储蓄量为Y1。
   消费券在发放过程中,多个城市设置零点预约或者抢购,有的还需要通过“摇号中签”、甚至是通过有奖答题来领取,这种方式增加了消费券的获取成本,识别出对价格敏感、需要消费券的人群。消费券的获取成本越高,浪费消费券带来的沉没成本越大,因此,付出更多获取成本抢到消费券的居民会更加倾向于使用消费券。由于消费券使用的规则是满减,即使用消费券的前提条件是使用现金,因此,消费券在促进居民消费的同时,还增加居民的现金支出、降低其储蓄,这一过程在图1中表现为X1>X、Y1<Y,因此,消费券能够实现促进消费的作用,在消费满200元减100元的使用规则下,其对消费带动的力度超过其自身数量。
   (二)现金补贴促进消费的机理
   当经济受到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冲击时,许多国家推行发放现金补贴的政策,期望通过全民“撒钱”来稳定民心、刺激消费。比如,美国向中低收入家庭发放现金补贴,其中成年人每人1200美元、儿童每人500美元;英国政府为所有受疫情影响而无法工作的数百万人,补贴其工资的80%,补贴上限为每人2500英镑;韩国向收入下游70%的家庭发放灾害补助,现金补贴标准为4人户100万韩元,3人户80万韩元,2人户和1人户分别为60万和40万韩元;澳大利亚发放现金补贴的标准为每人750澳元。另一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当低收入家庭获得一笔额外收入时,他们可能将其作为预防性储蓄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非用于消费(F.Acunto & T.Rauter,2020)。中国又是全世界储蓄动机最强的民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8),如果向中国居民发放现金补贴,他们很可能将现金补贴转化为储蓄,政府用现金补贴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市场繁荣的政策目标不容易实现。
   从图1可知,当居民领取现金补贴后,其收入约束线将由受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影响后的AB向右上方移动至A2B2,由于消费与储蓄的相对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因此,A2B2与AB斜率相等,亦即A2B2平行于AB。接受现金补贴后的收入约束线A2B2与无差异曲线I2相切于E2,由于收入约束线A2B2在AB的右上方、且无差异曲线I2与I不相交,因此,收入约束线A2B2的效用最大化点E2在AB效用最大化点E的右上方,对应的消费量和储蓄量的相对关系为X2>X、Y2>Y,即接受现金补贴的居民其储蓄量和消费量均高于接受补贴前,这也说明现金补贴虽然对刺激消费有一定效果,但也有部分现金补贴转化为储蓄了。
   四、消费券与现金补贴的政策效果模拟
   为进一步比较消费券和现金补贴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本文将分别模拟同等政策成本下消费券和现金补贴的政策效果,以及同等政策效果下消费券和现金补贴的政策成本。
   2020年3月NJ市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餐饮消费券20万笔,每笔额度为100元,合计总额为2000万元,消费券的使用规则是消费每满200元可使用一张100元的消费券,消费券可以叠加使用,本文以此为基准模拟2000万元政策成本的消费券和现金补贴拉动消费的效果。
   2020年1~2月餐饮业收入为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国家统计局,2020),据此可以推知,如果要让餐饮消费恢复至之前的同期水平,餐饮消费需要增加的金额为3176亿元,本文以此为基准,测度要拉动餐饮消费增加3176亿元需要发放的消费券和现金补贴的金额。
   (一)消费券的政策效果与政策成本
   由于消费券使用的规则是消费每满200元可以使用一张100元的消费券,但可以叠加使用,这也就是说消费在200~399元之间可以使用一张100元的消费券、消费在400~599元之间可以使用两张100元的消费券,以此类推。消费券的这种使用规则意味着消费者每使用一张100元的消费券需要再使用100~299元不等的现金,100元的消费券将拉动消费200~399元不等,据此可以推知,发放总额,2000万元的消费券可以带动餐饮消费的总金额达到4000万~7980万元,即使考虑到居民会用最经济的方式使用消费券,总额2000万元的消费券最低也会拉动总额4000万元的消费;而要拉动餐饮消费上升3176亿元、恢复至之前的同期水平,需要发放消费券1588亿~796亿元,即使消费者在使用消费券的过程中使其效用最大化,此时最多需要发放1588亿元的消费券。
   (二)现金补贴的政策效果与政策成本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可知,2018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为36.8%,据此可以推知,当居民收到现金补贴后,他们可能习惯性的、仅将其中的63.2%用于消費,据此可以推知,发放总额2000万元的现金补贴可以拉动消费1264万元。同理可以推知,要使餐饮消费提高3176亿元需要发放的现金补贴5025亿元。
   五、简短结论
   由消费券和现金补贴刺激消费的机理分析可知,初始状态的消费X、使用消费券以后的消费X1和接受现金补贴之后的消费X2之间的数量关系是X1>X2 >X,这表明无论是消费券还是现金补贴都可以拉升消费、刺激消费回暖,但相比之下,消费券的拉动能力更强、政策效果更好。
   由消费券与现金补贴的政策效果模拟的结果可知,政府付出同样2000万元的政策成本,采用消费券刺激消费可以拉动消费超过4000万元,而发放现金补贴可以拉动的消费仅为1264万元,这表明同等政策成本下,消费券的政策效果更好,即相比于发放现金补贴、向居民“撒钱”,消费券能够更直接地转化为消费;当需要拉动餐饮消费提升3176亿元时,发放消费券需要的政策成本最高为1588亿元,但发放现金补贴的政策成本高达5025亿元,这表明同等政策效果下,现金补贴的政策成本更低。
   由前文分析可知,同等政策成本下,消费券的政策效果更好;同等政策目标下,消费券的政策成本更低。因此,在我国现有消费券的使用规则下以及居民的消费-储蓄习惯下,相比于现金补贴,消费券更加能够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回暖、推动市场复苏。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0.5%[EB/OL]. [2020-03-16].http://www.gov.cn/xinwen/2020-03/16/content_5491847.htm.
   [2]商务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已发放消费券190多亿元[EB/OL].[2020-05-08].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0/0508/c1004-31701464.html.
   [3]中国家庭指数的调研报告.一季度超一半家庭“报复性”储蓄而非消费[EB/OL].[2020-04-21].http://www.xfrb.com.cn/article/survey/15221732652754.html.
   [4]朱国玮,周利.消费券的经济学解释及发放策略研究[J].消费经济,2009(04):25-27.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其他文献
文章对目前纳入江苏省吴中区发改委楼宇平台监测的20幢楼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的优劣势分析,同时结合苏州、上海等周边发达地区楼宇经济发展好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大量的商业活动,推进公路、地路、港口建设,投资设厂,有效响应了国家走出去的发展目标,提升了中国经济开放水平。   关键词: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祖国复兴梦就变成了中华儿女的中国梦,而中国古代留下“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这是祖辈与世界各地人民通商、交流之路,也是祖辈留给我們的宝贵文化遗产,
为了更有效发挥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利用莆田市35个区域自动站温度资料,结合茄果类蔬菜(番茄、黄瓜、茄子、青椒)生长发育气象指标,对莆田市大棚内茄果类蔬菜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并对区划后的三个不同气候适宜性区域进行番茄测产验证。结果表明,大棚茄果类蔬菜种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秀屿区、荔城区中南部、涵江区南部、城厢区南部等地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城厢区、涵江区和仙游县中低海拔地区,少量分布在荔城区和秀屿区较高海拔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仙游县中高海拔山区以及涵江区北部高海拔地区。适宜区番茄产量比次
摘要: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落实情况。通过文献分析法以及在“一带一路”官网上搜索相关数据等方式,利用“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等指标分析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情况,认为虽然存在诸如中国与大多数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够大,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整体贸易趋势还是比较好的。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需要将“一带一路”项目下沉到民间、科学评估投资对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概念,是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文章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分析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产业区域合作的可行性,并提出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畜牧业产业等特色产业区域合作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产业;区域合作   “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离不开产业合作,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一、中国企业开展境外PPP项目的现状   当前,“一带一路”、“PPP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全球广为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青睐国外投资,以发展本国经济,特别是借助PPP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更加强烈。   发达国家和拉美国家普遍采用PPP模式,并制定相关法律。非洲各国外债和贷款额度均已达到或者接近上限,已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新项目均倾向于以BOT或者PPP
摘要:建设豫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是南阳拓展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推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南阳市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政策机遇都为建设商贸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南阳也存在着商业氛围不浓、商贸业发展环境不优、商业对外辐射带动不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端消费外流严重、商贸物流人才缺乏等弱势瓶颈。南阳市建设商贸中心,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循环经济,如西北地区等都形成了固有的内循环经济,虽然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内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
摘要:县域经济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已经进入从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发展阶段,据《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显示,黑龙江、山西等4个省份无缘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也不在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之列,面对我省当前体制机制矛盾突出、创新驱动不足等发展挑战,大庆市如何破解县域经济
文章通过对临沂市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的U-C值分析与近一年区县往来人口的大数据处理,得出大规模公众卫生事件对于临沂市人口流动影响的β值和衡量人口流动的I值,基于复杂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