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传统的教学法注重语言知识体系学习的观点不同,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认为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掌握一种“交际能力”。在综合英语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教学应从传统教学法下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了变化,变为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资源(resource)和评估者(assessor)。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 交际教学法 交际能力 教师作用
1.引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其课程内涵极其广泛,涵盖了词汇、语法、语用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奠定了它的基础课的基础。《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为新《大纲》)明确地指出: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此课程上花费大量的气力,但综合英语课程的具体实施还存在着问题。不少的综合英语课教师还一直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主要是逐字逐句地分析语法现象、翻译课文难句等,强调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并通过汉语翻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法认为学生在学会正确使用语言系统成分的基础上自然就会掌握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却不明白除此之外还应学会语言在不同场合的恰当应用。所以传统教学法以传授语言知识体系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上课的形式则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是知识灌输者、课堂统治者和绝对权威,教师几乎控制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师生缺少互动,气氛沉闷,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和做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输出信息,缺少自己的思维和独立的见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使学生不能把接收的知识变成一种能力,这样就无法体现出语言最基本的社会交际功能。这也导致了有些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却仍然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在与人交际的时候,说话胆怯,缺乏自信,有时甚至词不达意。根据Swain(1985)的输出假设,语言的理解和产出属于两种不同的技能,仅仅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只有学生真正地说或写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掌握力。在这种情形下,交际教学法受到欢迎。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参入到分组讨论、语言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教师充当课堂的辅助者,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交际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促使其交际能力的提高。新《大纲》中也着重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2.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
由于Norman Chomsky对结构主义理论的批判,交际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英国,从而取代情景教学法的主导地位。美国社会语言学家、交际功能理论创始人Dell Hymes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人的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交际法理论,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强调语言与交际互相依赖共存的关系。Littlewood提出:“交际语言教学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交际法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而且也注重语言的功能。”主张语言的学习,应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
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学和使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具备“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于1971年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交际能力”包括:1.语言能力,也就是掌握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达到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适当理解和表达话语的能力。3.篇章能力,指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4.策略能力,指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这些能力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A.K.Halliday)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D.A.Wikins)的“意念”学说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交际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一般而言,交际法有以下三种特征:
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②学用结合原则,即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
③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即采用“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的方法,在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交际法的这些理论基础,大纲设计方法和教学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英语教学的需求,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的英语教学领域普及和深入,成为80年代以来英语教学的一大趋势。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交际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主张用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操练所学的语言,学生通过不断应用语言的过程来掌握语言。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交际法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利用“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英语学习不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而是用来交际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能力。
3.交际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和发挥的课堂作用
教师的课堂角色由教学机构管理运作、社会文化背景、教师自身特征与教学观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交际语言观认为交际能力的获得与发展主要靠学生的内在因素。在交际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传统作用减少了,教师不再意味着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在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核心。但教师的作用仍然很重要,如在知识上,心理上帮助和支持学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活动,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给学生提供良好真实的交际环境等。在交际教学课堂下,教师的角色主要为: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资源(resource)和评估者(assessor)。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要想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各项交际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需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合适的课堂活动。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综合以上所有这些角色,既是组织者,同时又是学习者和参与者。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控制者。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语言实践活动中收益,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知识重点和交际技能,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乐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种方面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复述故事等等。即使在讲授语言点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文字游戏,竞赛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新编英语教程》第四册为例。例如Salvation中,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以戏剧的形式再现整个故事。The Pearl一文,学生则要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故事加上一个合理的结尾。Dolly’s False Legacy 中,根据文章的论述主体,教师提供题目:“Please debate over the moral and medic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学生的心理因素。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担心犯错误,会采取一种不积极的“低姿态”。而交际教学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平等的气氛十分重要。只有在学习者感到学习环境安全和舒适时,他们才能完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并很好地利用各种交际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很好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要保证课堂活动中权力和机会的均得。
其次,教师也是参与者、提示者和资源。在学生进行交际练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毫无任务,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的参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积极参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对于活动中的话题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准备一些热门话题或者有关文化、社会的相关话题。其次,大多数中国学生习惯于自我学习,在活动时,感到羞怯。教师要加以鼓励,并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还有一些学生语言基础较差,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教师应该给与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或者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中,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朋友,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当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遇到一定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教师也是知识的资源,给学生一定的帮助。
最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评估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估。教师在对待学生的语言活动时,要恰当地对他们的活动给出反馈和评价。有时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是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动力,他们在教师适当的鼓励下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充满信心,从而产生学好语言的热情。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活动,直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也可以在各种活动后,进行评价。
4.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
交际教学活动要比传统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首先,作为一个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教学内容的临时整合能力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其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交际法侧重口语表达,教师应具备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说话要有条理性、逻辑性,显示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必须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用地道的英语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再次,根据交际能力培养的特点,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需及时更新教学能力,成为高信息、高素养的教师。最后,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时代,教师不能忽视策略训练。作为语言教师,务必让学生了解成功学习者的经验,并帮助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5.结语
交际教学法揭示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外语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始终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从而被广泛接受。但是,还要其它的理论手段来补充。在综合英语这门重要的基础课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而且,交际性的教学活动要比传统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所以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更为有效地贯彻交际教学法。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 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2]Richards,Jack C.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 交际教学法 交际能力 教师作用
1.引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其课程内涵极其广泛,涵盖了词汇、语法、语用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奠定了它的基础课的基础。《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为新《大纲》)明确地指出: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此课程上花费大量的气力,但综合英语课程的具体实施还存在着问题。不少的综合英语课教师还一直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主要是逐字逐句地分析语法现象、翻译课文难句等,强调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并通过汉语翻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法认为学生在学会正确使用语言系统成分的基础上自然就会掌握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却不明白除此之外还应学会语言在不同场合的恰当应用。所以传统教学法以传授语言知识体系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上课的形式则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是知识灌输者、课堂统治者和绝对权威,教师几乎控制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师生缺少互动,气氛沉闷,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和做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输出信息,缺少自己的思维和独立的见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使学生不能把接收的知识变成一种能力,这样就无法体现出语言最基本的社会交际功能。这也导致了有些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却仍然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在与人交际的时候,说话胆怯,缺乏自信,有时甚至词不达意。根据Swain(1985)的输出假设,语言的理解和产出属于两种不同的技能,仅仅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只有学生真正地说或写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掌握力。在这种情形下,交际教学法受到欢迎。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参入到分组讨论、语言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教师充当课堂的辅助者,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交际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从而促使其交际能力的提高。新《大纲》中也着重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2.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
由于Norman Chomsky对结构主义理论的批判,交际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英国,从而取代情景教学法的主导地位。美国社会语言学家、交际功能理论创始人Dell Hymes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人的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交际法理论,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强调语言与交际互相依赖共存的关系。Littlewood提出:“交际语言教学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交际法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而且也注重语言的功能。”主张语言的学习,应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
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学和使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具备“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于1971年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交际能力”包括:1.语言能力,也就是掌握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达到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适当理解和表达话语的能力。3.篇章能力,指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4.策略能力,指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这些能力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A.K.Halliday)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D.A.Wikins)的“意念”学说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交际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一般而言,交际法有以下三种特征:
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②学用结合原则,即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
③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即采用“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的方法,在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交际法的这些理论基础,大纲设计方法和教学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英语教学的需求,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的英语教学领域普及和深入,成为80年代以来英语教学的一大趋势。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交际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主张用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操练所学的语言,学生通过不断应用语言的过程来掌握语言。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交际法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利用“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英语学习不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而是用来交际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能力。
3.交际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和发挥的课堂作用
教师的课堂角色由教学机构管理运作、社会文化背景、教师自身特征与教学观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交际语言观认为交际能力的获得与发展主要靠学生的内在因素。在交际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传统作用减少了,教师不再意味着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在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核心。但教师的作用仍然很重要,如在知识上,心理上帮助和支持学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活动,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弥补;给学生提供良好真实的交际环境等。在交际教学课堂下,教师的角色主要为: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资源(resource)和评估者(assessor)。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要想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各项交际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需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合适的课堂活动。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综合以上所有这些角色,既是组织者,同时又是学习者和参与者。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控制者。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语言实践活动中收益,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知识重点和交际技能,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乐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种方面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复述故事等等。即使在讲授语言点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文字游戏,竞赛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新编英语教程》第四册为例。例如Salvation中,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以戏剧的形式再现整个故事。The Pearl一文,学生则要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故事加上一个合理的结尾。Dolly’s False Legacy 中,根据文章的论述主体,教师提供题目:“Please debate over the moral and medic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学生的心理因素。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担心犯错误,会采取一种不积极的“低姿态”。而交际教学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平等的气氛十分重要。只有在学习者感到学习环境安全和舒适时,他们才能完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并很好地利用各种交际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很好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要保证课堂活动中权力和机会的均得。
其次,教师也是参与者、提示者和资源。在学生进行交际练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毫无任务,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的参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积极参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对于活动中的话题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准备一些热门话题或者有关文化、社会的相关话题。其次,大多数中国学生习惯于自我学习,在活动时,感到羞怯。教师要加以鼓励,并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还有一些学生语言基础较差,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教师应该给与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或者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中,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朋友,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当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遇到一定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教师也是知识的资源,给学生一定的帮助。
最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评估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估。教师在对待学生的语言活动时,要恰当地对他们的活动给出反馈和评价。有时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是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动力,他们在教师适当的鼓励下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充满信心,从而产生学好语言的热情。教师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活动,直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也可以在各种活动后,进行评价。
4.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
交际教学活动要比传统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首先,作为一个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教学内容的临时整合能力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其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交际法侧重口语表达,教师应具备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说话要有条理性、逻辑性,显示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必须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用地道的英语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再次,根据交际能力培养的特点,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需及时更新教学能力,成为高信息、高素养的教师。最后,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时代,教师不能忽视策略训练。作为语言教师,务必让学生了解成功学习者的经验,并帮助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5.结语
交际教学法揭示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外语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始终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从而被广泛接受。但是,还要其它的理论手段来补充。在综合英语这门重要的基础课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而且,交际性的教学活动要比传统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所以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更为有效地贯彻交际教学法。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 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2]Richards,Jack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