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在于细微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ou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我在校门口值日。一位年轻的妈妈骑着摩托车带着她的儿子过来了,在校门口停下,她儿子下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上沾上了泥水,妈妈连忙掏出几张面纸,一张递给儿子擦手,自己帮着儿子擦去衣裤上的泥水,过后随手扔在了地上。而本来擦过手后,将面纸深深捏在手心里的儿子见状楞了一下,也将面纸扔在了地上,和妈妈说了声再见,飞快地跑进了校园。目睹这一幕的我,默默无语地走上前将地上的面纸捡起,扔进了附近的垃圾桶。心想:这位妈妈没有想到她的举动已在不言中传给了孩子,传给了我们的学生。我们——教育者如何从细微处入手,把这种不良的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案例】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去高年级一个班代课,快到门口时,里面传来阵阵哗笑声。是什么东西让这些学生如此开心大笑呢?怀着好奇心,我加快了脚步去看个究竟。原来他们在踢一根鸡腿骨,几个男生你踢过来,我踢过去,似乎忘记现在已经上课了。见到老师来了,踢骨头的几名学生才快速地回到座位坐好。此时那块鸡腿骨却被冷落在一旁,无人问津,谁也不想再去瞧一瞧。我扫视了一下教室,见大家正襟危坐,心想:怎么办呢?叫谁去捡好呢?叫班干部,还是叫我认识的学生?如果他(她)不肯去捡起来又该怎样呢?这时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讲个故事试试。于是,我佯装不知,说:“现在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学生齐声回答:“愿意”。
  于是,我给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高中毕业生前去应聘,在应聘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大专生、本科生,甚至还有硕士。面对着这些高学历的竞争者,这名青年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然而,结果却大大地出人意料,这名高中生竟成了唯一一名被录用者。因为,在考试现场的显眼处有一张纸,其他应聘者有的踩着纸过去,有的视而不见,只有他随手捡起,并把它扔进了纸篓。这不经意的一捡,让招聘者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他成功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讲完故事,我躬身去捡。没想到,一个学生抢在我之前捡起了鸡腿骨,把它扔进了垃圾箱。
  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他已经从故事中受到啟发,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谢谢你。”说完,我还情不自禁地和他握了一下手。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王佳佳同学说:“我也想去捡,不过他跑得实在太快了。”
  “哦,你也不错,我已经从你探身向前的姿势中看出来了。”可施杰雨同学对故事中的高中生持不同的态度,他认为“把一张纸捡起来放进纸篓,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名高中生能录取是他的运气好。”话音刚落,施芳芳同学立即反击,她说:“这怎么能说是运气好呢,这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说那个高中生很有修养。”
  生活中的细节,一点都不能忽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有时就在这“不经意”的细节之中。今天那位随地扔鸡腿骨的同学我想他的感触一定很深,希望他以后不要随地乱扔东西,也希望所有随地扔垃圾的同学从此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
  【反思】
  在教育中,我常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管教、苛责、束缚,把他们驯成温顺的绵羊;还是仁爱、信任、唤醒,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提升他们的修养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丰富多彩的人?本案例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教育的真谛是塑造优良的人格、发展人的各种潜能和智慧、陶冶情操和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我觉得我试着做了,而且成功了。
  精于言传,摈弃呵斥,攻于启发,让学生从心底里服从你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次,德国一所学校的一个班上劳动课,内容是学习切苹果、榨苹果汁、播种和清理菜园子里的垃圾。两名学生来晚了,教师安排他们去清理垃圾。一名学生马上表示自己不愿干,教师告诉他没关系,教师可以替他完成这项工作,同时建议他去院子里走一走。后来这名学生也加入了清理垃圾的工作,这一次他是自愿而认真的。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我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给学生上了深刻的一课,使他们心悦诚服,也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真可谓两全齐美。
  善于身教,摈弃强制,攻于示范,让学生在行为上模仿你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之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课堂上,如果我没躬身去捡,学生可能还会犹豫、观望。我这一捡,使学生的心灵再次震撼,心境豁然开朗,他们心底中那种原始的善良被激发出来了,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的”,本案例中,我积极地以自己良好的师德给学生树立了典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在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作为育人之师,我将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如果把每一位学生都比作一粒希望的种子,那我们学校就是一片孕育希望的沃土。我作为一个耕耘者,必将会及时撒播美好的种子,让这片土壤生长希望,结出真善美的果实。
  【作者单位:绍兴县钱清镇遗风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元素。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学生识字不多,对词语的理解尤显乏力,如何因“词”施教,巧妙点拨,让孩子们学得轻松,记得深刻呢?下面,我就二年级的《孔繁森》一文,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生活理解  如果仅仅告诉学生,“抚养”就是养育的意思,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就太生硬,太肤浅,为了让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好、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
一、体验教育中“创意”活动的基点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创意”是在了解少年儿童基础上的创新,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去开展活动,这就是……(?),那就需要以学年为阶段的调查与思考,近期,我们做了各种方式的调查问卷,访问人数近2000人,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现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不知道“报得三春晖”的道理。有68%的学生不知道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异常重要。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经济多元、价值多元、评价多元的情况下,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出现了信仰危机,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是个新的挑战和话题。只有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财富
一般老师习作教学的流程是:出题(出示习作内容)——讲解(习作指导)——学生习作——作后讲评——学生修改习作。一般学生的作文课是这么上的:听老师指导——思考、交流、讨论——习作——听老师评讲——修改作文。一直以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是这样上作文课的。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都能切身体会到,作文占去了教师好多的时间,改标点、圈别字、画病句、点优美词句、写眉批总批……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标点还是不会正确使用,别字
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那么,我们小学劳技教师应当如何在劳技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  一、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实践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劳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
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的数学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由于数学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规范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教师灌输得多、演示得多、方式较死板,孩子理解得少,体会的机会少、操作材料单一乏味,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却能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
有人說: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当前,将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与教学并与课程有机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如何进行有效地整合?整合到什么程度?这是不得不引发思考的重要研究课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课程整合是指把技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想得最多的就是:“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该怎么上?我们该给学生什么?”语文老师此时或许在为400字的识字量犯愁,数学老师此时或许在为怎么样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数学犯愁。该如何拉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修正理念与行动的偏差?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这样评价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