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炒作?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时代的到来,使得摄影的概念和用途越来越宽泛,摄影自身“纪实”的特性也使得它被众多领域所运用,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装置艺术等,都越来越多地运用摄影的方式来展示。一些“前卫”、“大胆”的行为艺术者也看好了摄影的这个功能,于是,有了今天这件事……
  
  事情本末
  
  
  2006年5月21日,成都美院的王承云老师带着他的20多位学生来到南京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名为“实验空间”的当代艺术作品展。
  展览除了一些雕塑和图片作品外,其中不少作品是通过刻画人体生殖器官和男女性关系等方式表达主题,意识大胆,前卫。在展览中一组摄影作品是通过各个角度拍摄的女性下体的画面特写。据观测应该是作者自己从镜中拍摄。而这组作品的作者,今年22岁的成都美术学院大二的学生王桂权就站在一旁接受观众对作品的咨询。当市民问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作品时,她笑着解释说:“其实很简单,我最初只是想看清楚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摘自《金陵晚报》)
  “实验空间”艺术展上的一些“作品”
  
  八方来声
  
  网友
  有些过了!
  要不,为了“意识大胆,前卫”的艺术,
  她为什么不把自己下体脱光直接展览呢?
  
  人无非是动物,在座各位有不是动物的吗??是动物就有需要,因为生命在于交换,其中一项就是性欲。异性美好的体态通常能在视觉上更加刺激人的感官需要。所以对男人而言,女人美好的身体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及最纯洁的艺术品。这些光明正大的艺术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供众人品味其中的美妙,作为人,更作为有道德伦理的高级动物,又有什么值得可耻的???口口声声道德的伪君子,通常是无人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浏览黄色网站、出外嫖娼、互相通奸的伪君子!!!!!这个艺术多么的好,它扯下了伪君子道貌岸然的面具,让真实还于眼前!!!
  
  诸位实在不必大惊小怪!
  把它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同等看待好了。
  艺术通俗点讲:其实就是能给人们带来美感的表达方式
  
  迷糊,没学过艺术,不怎么懂得欣赏艺术,但是我想真正的艺术不是少数几个人承认就是了的。大众,得广大的民众接受了的才算是真正的艺术,随便露一下,这也算艺术?!问她想表达什么内涵,居然说“只是想看清楚自己在镜里的样子”,如此的没有内容的裸露,这也算艺术吗?求求你们别再道貌岸然的污辱艺术了,真是可气!
  
  炒作,炒作……想出名也不用这么炒作阿!
  
  正直的艺术品对于大部分年青人来讲,他们可能无暇顾及。因为他们不太懂,甚至不愿意去了解艺术。但对于这样的“艺术”,可能对于部分年青人来说是一种最爱。
  
  别拿肉麻当有趣
  韩子善
  
  近日在网上看到成都美院大二一位女生自拍下体照片在南京博物馆的实验空间“当代艺术作品展”中展出。亮相的一组图片是通过各个角度拍摄的女性下体的特写。当人们说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作品,她说:“只是想看清楚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策划人更是不以为然,其回答是:“看多了就习惯了。”
  打开窗子会进来清风,也会飞进苍蝇;开山引水,引来了清泉也引来泥沙;改革开放带来了春风杨柳,百花争艳,也带来了美丑混杂、良莠不分。
  由于封建文化势力的根深蒂固,由于传统审美趋向的含蓄与写意,长期以来“人体摄影”是一个创作禁区。只是在近几年,这块坚冰才被打破而成风起云涌的旺盛之势。对此,文化界、摄影界颇有微词。但,春风乍起,孩童学步,幼稚粗糙,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不断探索,力争超脱低俗的写实,而把人体这一神圣的创作对象,用光影谱写出生命的礼赞。
  但这组照片,虽然是用相机拍摄的人体,但谈不上是作品,更与艺术无缘。
  一百多年前发明的摄影术,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其记录功能,在新闻、地理、科研、医学领域中拍摄的大量照片,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可靠凭证。医生为了观察病变拍摄下体或男女生殖器也不鲜见,但那是科学,不是艺术,也不必公开展览。
  摄影的另一个功能是作者在生活积累中,用对美的向往,用恰当的光影造型表达一种超脱生理快感的艺术美感,这些照片不是生活的翻版,即使拍摄的是人体,也因为构图、用光、线条运用、意境营造而令人深感生命之美,世界之美。
  艺术的观赏,激起人的美感。然而,生殖器、下体的拍摄,只能让人觉得肮脏或者只能引起生理快感,这和艺术欣赏相去甚远。
  可以想象,这些照片会有人去看,甚至希望去看,但那是一种偷窥隐私的欲望,一种寻找生理刺激的欲望,这与艺术不可同日而语。
  这位女生对着镜子看自己的下体,那是她的自由,自拍下来欣赏,也无碍他人。然而现在拿出来展览,而且号称“当代艺术”,那么别人就有权利来甄别一下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了。
  关于什么是艺术,古往今来,其说不一,我们也没有必要统一说法。但是,古往今来,留存下来的被人们视为珍宝的艺术品,无论是音乐,是雕塑,是文学,是绘画,是摄影……只要是艺术,必然:第一,引人向上;第二,恰当的形式表达;第三,独特的创造。而这样的照片,有何艺术含量,何必硬攀艺术。至于“看惯了就习惯了”之说也甚为荒诞。诚然,“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蹲茅厕,不闻其臭。”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而不愿久居其后。
  这种自鸣得意的标新立异,这种粗鄙低俗的自我陶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对这些所谓的艺术创作,我们还是引当年鲁迅的忠告相赠:别把肉麻当有趣。
其他文献
风光绮丽的前童镇不仅有着江南水乡的温婉,而且已有近800年历史,至今保存着极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是一幅古韵浓重、活色生色的乡村画,也是浙东地区最具儒家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之一。黄昏,推开一扇柴扉半掩的木门,“吱呀”一声,光阴穿梭了千年。  美如水墨画的江南古村落  前童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城关镇南,四面环山,白溪、梁皇溪双溪汇流,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图。 
一、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新时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的精神核心   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增强“四个意识”
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摄影艺术展览的征稿仅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四万余幅照片的来稿量却创下了新高。也正是因为巨大的来稿量,使我们发现了一些较为典型的技术问题。其中部分问题更是影响到了作品的排名及展出,令人深感遗憾。下面我们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拍摄有所助益。    把握网上投稿    在本次展览的征稿细则中,明确注名了:“照片尺寸为10~12英
美能达(MINOLTA)是摄影爱好者们非常熟悉的品牌,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都有着大量的拥护者。虽然2003年美能达与柯尼卡进行了整合,品牌也更换为“KONICA MINOLTA”,但人们依旧能够时刻感受到美能达的存在.2006年1月19日,当人们还在期待新一代CCD防抖单反数码相机面市的时候,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在日本东京宣布。完全撤出照相机和胶卷市场,著名的美能达照相机就此终结。    200
2007年7月,让人们等待了许久的松下DMC-FZ18终于正式上市。和那些数码单反相机相比,虽然这款定位于广大旅行摄影爱好者及摄影发烧友的相机并不具备更换镜头功能,但其所采用的18倍光学变焦镜头、28mm广角范围(按135相机计)、光学防抖技术、人性化的自动拍摄功能,以及单反相机无法比拟的便携性等等,使这款相机成为了旅行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行囊中的摄影利器。    从相机的功能与参数上看,松下DMC
门上挂着“仓库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显示着此地的不同寻常,但店名“破烂儿大老王”似乎又跟重要不搭边。其实这是一间旧货仓库,里面装满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破烂儿”。说来也许你不信,这家旧仓库的主人居然是一位美女硕士,她花光所有积蓄满世界淘“破烂儿”,目的就是要成为只卖旧物件的老板娘。  硕士辞职摆地摊   大老王,原名王光宇,是一个哈尔滨女孩,性格爽朗、阳光,喜欢接受新挑战。2008
不知不觉又到了新的一年,又是该对过去一年来推出的影像器材新品做一个全面盘点的时候了。为了把最有特点、最具风格、最有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推介给我们的读者,对大家在影像器材的认识和选购上给予帮助,这次我们邀请了部分专业摄影媒体、IT媒体、摄影网站的资深影像器材编辑坐到一起,向大家推介2005年度出产的最值得推荐的影像产品。    参加评选推介人员
主持人:金俊  特邀嘉宾:斯航军    在影友大量的来稿中,人物照片的数量与风光照片差不多,但是拍摄质量却高出许多。这说明人物摄影是影友们经常接触且能“出片”的拍摄题材。然而,有不少比较好的图片却因为某些的缺憾,不能成为比较圆满的作品,十分可惜。本期的图片聊吧中,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图片,邀请专家分析一下有关问题,共同讨论提高。    《赶场》俞白桦摄  这是一张乡土气息很浓的人像照片,连背篓里
秋色如梦  秋雨来临的时候,昨夜的星辰在不远处,静静地聆听一种结局,如期而至的思念,像沾满墙壁的爬山虎,还在用希望把落寞的心灵,编织成季节最后的牵挂。  我想象不出走进你的理由,只是,你曾经的笑容,依旧在夕阳的映衬下,轻掩着淡烟翠微的夜色,如同你久违的名字,早已在每一次的梦醒时分,变得风声鹤唳,变得从容淡定。  我知道,爱不需要理由。只是,在你弯弯曲曲的背影中行走,渐行渐远的日子,总被你眼眸拉得好
为了儿时梦想 我甘心到村小支教  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这个梦想一直伴随着我走过学生时代。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师范院校。  2006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层层选拨,我被分配到佳木斯偏僻的万发村小学支教两年。  学校的教学条件很艰苦。在那里,我与28个孩子一起学习,我们用的是最原始的长条木头桌椅,今天掉个腿,明天掉個板,全靠教师自己维修;班级用的拖布,都是我和孩子们用破衣服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