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阐释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关注阐释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0周的关注阐释疗法。干预前和干预10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绝经期生命质量量表(MENQOL)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2组干预前PSQI、MEN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0.79 ± 0.10)、(1.48 ± 0.23)、(1.11 ± 0.22)、(9.70 ± 0.59)分,MENQOL中血管舒张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3.06 ± 0.81)、(2.06 ± 0.81)、(2.50 ± 0.51)、(2.63 ± 0.3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 ± 0.22)、(1.85 ± 0.33)、(1.25 ± 0.28)、(10.59 ± 0.66)分和(3.69 ± 0.95)、(2.83 ± 0.77)、(2.92 ± 0.94)、(3.18 ± 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06~6.021,P<0.05)。

结论

关注阐释疗法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障碍,提高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内容包括3个部分:基础知识复习、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临床病例举例。淋巴细胞包括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标记:分别用CD3+、CD3+/CD4+/CD8-、CD3+/CD4-/CD8+标记T淋巴细胞、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及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用CD3-/CD19+标记B淋巴细胞;用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 endothelioma,EHE)是较为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1982年由Weiss首次报道[1],1984年Ishak等首次报道了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 endothelioma,HEHE)[2]。该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是肝移植手术的少见病因。本院收治1例HEHE伴发肺转移患者行肝移植手术,并进行了跟踪随访,现报道如下。
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移植受者围术期常见危急值的项目、特点及其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出现危急值的283例次围术期肾移植受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移植时间、危急值项目、并发症和相应处理,以及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最常见的危急值是血清肌酐水平过高,占62.7%(69/110),其次是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占27.3%(30/110);肾移植受者术后以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最为常见,占39.9%(69/173),其次为微生物分离与培养阳性和血常规异常,分别占22.
目的初步探讨在心死亡捐献供肾(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和亲属捐献供肾(living donor kidney,LDK)移植术患者行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及移植肾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结果的特征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收集发生DGF组患者和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组(immediate graft funct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有效措施[1],自1967年第一例心脏移植开展以来,经过5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累计完成了10万余例。心脏移植围术期过程中由于患者生理状态的特殊性以及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必然导致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本文参考我国围术期出凝血管理麻醉专家共识协作组《2020年围术期出凝血管理专家共识》、欧洲心胸麻醉协会《2018共识声明:心脏外科手术中口服直接抗凝剂围术期管理》、国际心肺移植协会《心脏移植受者管理指南》等相关内容,结合近年来各地发表的
加速康复外科(ERAS)通过优化的围手术期处理,达到加速患者康复的目的。它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已在国内多个围手术期领域应用,ERAS护理模式是基于ERAS理念衍生的护理模式,通过围手术期优化的护理措施的整合及多学科的参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ERAS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起到了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自理能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等效果。其实施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同时也需要设计严谨的前瞻性临
近年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早期移植物丢失的风险,然而围术期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和血栓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存和移植物存活带来很大威胁。因此,全面了解肾移植围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时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可以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肾移植患者愈后。
肺移植是实体器官移植中难度最大的手术,自1983年人类成功进行第一例肺移植[1],肺移植技术逐步发展,时至今日,肺移植已经被证明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手段[2-3]。肺移植不仅手术技术在进步,术后管理技术也在进步,肺移植的围术期管理主要在于呼吸管理、感染管理、免疫管理等方面,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防治和管理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来国内外各大肺移植中心开始对肺移植相关VTE进行研究,VTE对肺移植预后的影响开始得到重视
肺移植是治疗晚期肺病最有效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候选者对肺移植的结果至关重要[2].美国移植学会报告指出,移植候选者的风险评估中,需考虑其生理因素(包括衰弱)[3],找出并干预导致衰弱的潜在可逆因素,可改善移植结果.同时更新了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衰弱的概念——衰弱指数是基于与预期年龄缺陷相比较的可明确识别的缺陷(通过临床症状、功能障碍和实验室发现进行测量).近年来肺移植衰弱的研究已成为国外研究热点,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肺移植受者衰弱的研究现状、评估意义、评价工具与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后续肺移植受者
期刊
供肾质量关系到移植后患者的恢复,因此对捐献肾脏进行评估是进行移植的第一步。评估标准过严,可能导致许多供肾不能被利用,造成器官的浪费。如果评估标准过宽,可能导致部分质量较差的器官移植给受者,从而无法达到移植效果,因此供肾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生化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病理学检查、机械灌注指数、供肾概况指数(kidney donor profile index,KDPI)等来对供肾质量进行评估,这些因素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