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卫生中等职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通过近年来在本校3+2临床专业中对儿科学教学中应用病例教学法进行了教学模式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认为通过该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又提高了卫生中等职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例教学 卫生中等职业教育 儿科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病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素材进行临床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准备讲解、讨论及实际操作来达到学生目标的教学模式。①目的:充分发挥病案教学在儿科见习和实习阶段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培养医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行医之道的基础上,加强对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在儿科见习和实习阶段序贯采用病案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比较显示,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序贯病案教学更加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亦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尤其不适应于卫生中等职业教育。根据现代中等职业教学的发展,笔者在我校2007届3+2临床专业班的儿科学教学中实施了病例教学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病例教学法在儿科学中的应用及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准备
病例来源于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多数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少数为疑难及危重病例,经过认真整理,形成20份病例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每份病例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经过,讨论题分为A、B两级,难易不同,通过病例讨论,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 教学过程
本人选择2007届3+2临床专业进行了病例教学,该班共55位学生,该班于2006届3+2临床专业在班人数、年龄、入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教材以卫生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和临床病例相结合。
2.1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大体分为五个部分:即基础理论、病例教学、专题讲座、师生互动、情境运用。
2.2 理论教学
讲授儿科学基础及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为各系统疾病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整体感,做到了知识的系统化。
2.3 各系统疾病教学
根据不同疾病的难易程度,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查找资料,对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教师讲解或讨论中解决。
教师先讲解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分析病例时必备的知识,突出重点、难点,重实践,然后再引入病例,结合理论,让学生自己分析,根据病例描述假如学生本人是医生进入角色,如何根据病情做出诊断,诊断依据是什么?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如何治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病例兴趣较大,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出分析病例的思维过程。
教师也可先介绍病例,然后由学生分析、作出相应诊断,回答相关问题,最后由教师精讲、总结②此法适用于较简单的病例,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2.4 专题讲座
选择小儿液体疗法、新生儿窒息、小儿贫血、小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题目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有关国内外新进展及新技术。
2.5 师生互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互动教学活动,教师充分备课,准备病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6 情境应用
病例教学更应注重教学所需的情境,设法让学生分阶段、根据不同要求提前介入医院,接触病人,让学生现场实践,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创造出所需的情境,使其具有高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进入角色,我就是医生,使教学产生巨大的效果。
2.7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以课堂为主,分组讨论、思考、总结,在课堂上进行,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带学生深入医院实际接触病人,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效果
通过病例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病例教学对自身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同时又提高了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
3.1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得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出既拥有较高理论又有实际能力的合格医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是病例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
3.2 学生体会做医生
病例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了采集病史、体检、医嘱,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复习了许多临床知识,如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体会了做医生的感受,课堂气氛活跃。
3.3 培养学生临床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的关系重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学习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也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已逐渐显露其弊端。而新的PBL教学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讨论中可以随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概念观点,尽可能当场解决问题,还可以不断发现、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此外它还可以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对临床病理分析,掌握了临床诊断的推理步骤,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普遍存在对医学生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等现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以日剧增的今天,医学生学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进行学习。
通过学生自学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训练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3.5 促进了教师水平提高
实施病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要具有创造性,在组织讨论上具有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知识渊博,熟悉病例,把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巧妙地结合在病例中,使基础和临床紧密结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
4 病例教学的评价
通过近两年来的教学应用,病例教学法学生易于接受,期末验收以基础理论考核、病例分析及学生主观能动性验收,以笔试和现场模拟考核两种形式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选病人,进行病史、体检、病例书写、诊断、鉴别诊断、给出治疗方案,学生水平相当于历届实习结束后的水平。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能熟悉给出诊断治疗方案。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85分,与2006届学生平均成绩相比(70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往届学生未采取此项技能考核,从对病例教学方法的反应情况来看,100%(55/55)学生认为病例教学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良好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卫生中等职业教育3+2临床专业是适用的,但由于本法在本校处于初用阶段,难免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将不断改进、提高。
注释
①周永生等.“案例——学导式”教学法的初步探讨.医学教育,1994.6:31.
②郑炳和等.以“临床问题为主心”的教学模式.中等医学教育,1996.14:163.
关键词病例教学 卫生中等职业教育 儿科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病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素材进行临床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准备讲解、讨论及实际操作来达到学生目标的教学模式。①目的:充分发挥病案教学在儿科见习和实习阶段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培养医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行医之道的基础上,加强对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在儿科见习和实习阶段序贯采用病案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比较显示,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序贯病案教学更加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亦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尤其不适应于卫生中等职业教育。根据现代中等职业教学的发展,笔者在我校2007届3+2临床专业班的儿科学教学中实施了病例教学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病例教学法在儿科学中的应用及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准备
病例来源于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多数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少数为疑难及危重病例,经过认真整理,形成20份病例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每份病例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经过,讨论题分为A、B两级,难易不同,通过病例讨论,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 教学过程
本人选择2007届3+2临床专业进行了病例教学,该班共55位学生,该班于2006届3+2临床专业在班人数、年龄、入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教材以卫生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和临床病例相结合。
2.1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大体分为五个部分:即基础理论、病例教学、专题讲座、师生互动、情境运用。
2.2 理论教学
讲授儿科学基础及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为各系统疾病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整体感,做到了知识的系统化。
2.3 各系统疾病教学
根据不同疾病的难易程度,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查找资料,对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教师讲解或讨论中解决。
教师先讲解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分析病例时必备的知识,突出重点、难点,重实践,然后再引入病例,结合理论,让学生自己分析,根据病例描述假如学生本人是医生进入角色,如何根据病情做出诊断,诊断依据是什么?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如何治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病例兴趣较大,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出分析病例的思维过程。
教师也可先介绍病例,然后由学生分析、作出相应诊断,回答相关问题,最后由教师精讲、总结②此法适用于较简单的病例,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2.4 专题讲座
选择小儿液体疗法、新生儿窒息、小儿贫血、小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题目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有关国内外新进展及新技术。
2.5 师生互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互动教学活动,教师充分备课,准备病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6 情境应用
病例教学更应注重教学所需的情境,设法让学生分阶段、根据不同要求提前介入医院,接触病人,让学生现场实践,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创造出所需的情境,使其具有高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进入角色,我就是医生,使教学产生巨大的效果。
2.7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以课堂为主,分组讨论、思考、总结,在课堂上进行,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带学生深入医院实际接触病人,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效果
通过病例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病例教学对自身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同时又提高了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
3.1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得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出既拥有较高理论又有实际能力的合格医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是病例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
3.2 学生体会做医生
病例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了采集病史、体检、医嘱,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复习了许多临床知识,如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体会了做医生的感受,课堂气氛活跃。
3.3 培养学生临床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的关系重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学习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也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已逐渐显露其弊端。而新的PBL教学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讨论中可以随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概念观点,尽可能当场解决问题,还可以不断发现、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此外它还可以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对临床病理分析,掌握了临床诊断的推理步骤,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普遍存在对医学生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等现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以日剧增的今天,医学生学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进行学习。
通过学生自学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训练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3.5 促进了教师水平提高
实施病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要具有创造性,在组织讨论上具有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知识渊博,熟悉病例,把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巧妙地结合在病例中,使基础和临床紧密结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
4 病例教学的评价
通过近两年来的教学应用,病例教学法学生易于接受,期末验收以基础理论考核、病例分析及学生主观能动性验收,以笔试和现场模拟考核两种形式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选病人,进行病史、体检、病例书写、诊断、鉴别诊断、给出治疗方案,学生水平相当于历届实习结束后的水平。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能熟悉给出诊断治疗方案。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85分,与2006届学生平均成绩相比(70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往届学生未采取此项技能考核,从对病例教学方法的反应情况来看,100%(55/55)学生认为病例教学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良好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卫生中等职业教育3+2临床专业是适用的,但由于本法在本校处于初用阶段,难免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将不断改进、提高。
注释
①周永生等.“案例——学导式”教学法的初步探讨.医学教育,1994.6:31.
②郑炳和等.以“临床问题为主心”的教学模式.中等医学教育,1996.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