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li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在现代社会和工业建设中占领了非常高的地位,要使工程发挥造福人民的作用,就要从地基开始保障安全。第一,要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要求,在施工前调查自然状况和人文环境,同时注意施工中要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第二,要掌握基本的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方法,考虑深浅不同的地基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地基的牢固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根据产生不良地基的主要土壤类型,对症下药,灵活地采取换土垫层法、重锤表层夯实法和挤密桩法,等等技术。
  关键词: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技术
  1、地基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1.1地基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作用
  任何工程的建设都务必要先做好对地基的处理工作,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方面,由于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且很多地区地质条件恶劣,做好地基处理工作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基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地基工程质量,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避免因为地基质量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影响。
  1.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技术管理是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灌注生命力的具体机制,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地管理和严密的组织,把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离不开技术与管理,它们在企业中是同时并存的,缺一不可。他们所占的比重应该以企业本身的情况而定,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能对技术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亦能降低技术的不足引起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和管理一样重要,只有把技術和管理二者相结合,才能使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和经济效益。
  2、水利水电工程快速的施工技术
  2.1锚固技术
  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时,锚固技术是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技术。中国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都选在较为偏僻的地区,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施工,通常对时间、人力、物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锚固技术能够促进基础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通过锚固技术的使用,可以进行基础工程的加固处理,从而确保基础施工的稳定和牢固。
  2.2预应力管桩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常用到预应力管桩技术,通过科学地选择预应力管桩,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预应力管桩的安装时,要首先掌握预应力管桩各类功能,分清楚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与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区别,因为这两种预应力管桩会对基础施工有着不同的影响。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较快,预应力管桩也得到了发展。运用预应力管桩施工时,通常会使用振动法、锤击法、射水法和静压法。但实际施工中,运用最为广泛是时静压法和锤击法,锤击法对提高基础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2.3水泥加固技术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使用水泥土进行工程的加固,水泥土水泥等级强度为32.5,水泥掺入比为15%,水泥浆水灰比为0.4。应优先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必要时,还可采用快硬硅酸盐水泥。而基础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土,一定要充分搅拌,将水泥和水以科学的比例充分均匀混合,提高水泥土的强度,满足基础工程对强度的要求。水泥土的作用是进行工程地基的加固,从而提升地基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达到稳定性标准和地基的承载性能要求,在进行水泥土的灌浆工作时,灌浆的深度一般在50厘米左右。
  2.4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技术
  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技术主要是为了排除地基孔隙中的水,增强地基的承载力,促使地基硬化固结。第一,在地基上平铺一层砂垫层,第二,插入塑料排水板,横向布置排水管,增强地基排水性能,在砂垫层上方铺设密封膜或土工布,利用真空泵将膜内的气压抽出。
  2.5提高自重挤淤法
  顾名思义,增强堤身的自重,进而把淤泥向外挤压排出,并且减少淤泥中的孔隙水含量,增加土质有效应力,增强地基抗剪强度,在增加堤重时,一定要控制好施工速度,避免出沉降不均匀现象。
  3、不良地基常见的几种处理方式
  3.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技术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土地基挖去,然后回填一些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而且无侵蚀性的材料。最后,在对回填的材料进行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2重锤表层夯实法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大面积夯时应按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结束后,应及时将夯松的表土清除或将浮土在接近1m的落距夯实至设计标高。
  3.3挤密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这种方法可以破坏黄土结构,获得透水性小、压缩性低、本身无湿陷的密实结构,并使桩土共同组成的土工结构起到加深基础的作用,保证下卧土层的压应力小于湿陷起始压力,彻底消除黄土的湿陷危害。应注意不得用粗颗粒的砂、石或其他透水性材料填入桩孔内。
  3.4桩基础
  尤以灌注桩为主。这种方法避过了湿陷性土层,使基础传力于湿陷土层以下的持力土层上,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比较重要的独立建筑物的基础处理。缺点是投资费用较大,工期较长。在设计桩基础除桩身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外,还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的端承型桩,其桩底端以下的受力层: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必须是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岩)层;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必须是可靠的持力层,方能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3.5隔水层
  充分作好建筑物基础的隔水层,使基础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浸水,以达到避免地基湿陷的目的。常用的隔水材料有灰土、油毡以及各种PVC和PE膜。此外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还有注浆法、化学加固法、预浸水法等。
  4、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地基施工部分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就应当要针对管理效率加以提升,严格控制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施工监管的完善性,避免任何质量隐患存在的可能性。只有保证了水利工程施工的地基建设管理全面性,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得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孔转葵.水利水电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J].才智,2011,(4):45.
  [2]邹友平.水利水电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0,(8):75,113.
其他文献
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将会对区域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内容着手,在不同尺度上导致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生
他们之间从来不发短信.她的短信很多,就是没有他的.谁家两口子有事没事老发短信玩?结婚7年,所有的新鲜劲全过了,而理工科出身的他更是做事有板有眼的,加上单位的工作性质,她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DNA计算机理论的基础上 ,论述了由DNA计算机所引发的计算方式的变革和生命观的变革 ,并最后指出 ,或许整个世界的进化过程就是一个计算复杂性不断增长的过程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自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继续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以此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
配电网络重构是配电网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能降低网损、平衡负荷.在数学上,配电网络重构问题是一个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本文主要研究解决该问题的两种启发式算法:支路交换法
摘要:水利工程一直在为人们的经济繁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众多方面对于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通过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只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收益,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工程设计
本文立足于茶旅融合模式发展的背景以及近年来的现状,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来探讨茶、旅两大产业的耦合关系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作用,以2014-2017年信阳市浉河区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对电力能源进行输送的时候,首先应当结合电力系统运维的实际状况,对电力系统的有效运维安全管理进行科学
2007年1月,李有彬担任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他是齐齐哈尔统战史上第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统战部长。一年多来,他带领全市统战系统干部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原有工
本文主要分析首波宽度和信号频率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提出补偿算法,从而使测量仪表的测量精度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