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本科生导师作用 增强育人效果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紧扣时代发展需要,也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迫切要求;导师制是精细化教育的重要育人手段;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工作职责是导师制成功的关键;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导师制是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03-02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由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方法、学业进程、科学研究、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1-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对2013级及以后入学的本科生实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施较全面的学分制,其中记载成绩改用4分制;为每个入学的本科生配备导师,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超过6名,对学生全面实施导师制教育,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一、导师制的实施是精细化教育的重要育人手段
  我们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密切师生交往,优化师生关系,发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全面咨询和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加大课外培养力度,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工作职责是导师制成功的关键
  (一)认识教书和育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课堂教学 课外导师才是教师育人的完整概念
  学生的成才培养,不能仅仅通过上课、实习、考试等传统的教书来实现,也要通过个性化成才设计、与人交往、课外活动教育等做人的全面教育来培养。实施导师制教育就是这种育人的精细化教育形式。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但培养学生不是上完课就完事了,学生的课外沟通与交流、课外的学生科研培养等都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和学生工作人员一起担负起课外的育人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全面育人。教师要克服只重视科研和教学的习惯思维,甘心情愿的付出努力。教师的思想通了,导师工作就有热情,就有育人的成就感;学生有了点对点的帮助,也会一辈子记住这位教师,才有真正的教师“桃李”满天下。
  (二)明确本科生导师工作职责是做好导师工作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门课,课外的导师需要做什么工作呢?我们认为需要完成以下八项任务。
  1.指导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
  2.为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提供有关学分制、选课制、专业及方向选择、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及专业的知识结构,各课程之间及相关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等;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按照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规律,选修课程、专业及方向,教师要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上起直接的指导作用。
  3.掌握所指导学生的累计学分绩、平均学分绩点、所欠学分等学业情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完成学业;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与班主任、辅导员沟通和联系,交流学生学习方面的信息。
  4.发现学生的特点与潜质,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对学生选课、选专业进行指导和把关。
  5.注重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发挥导师对学生在授业与人格影响上的优势。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思想动态等,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全面关心和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6.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包括指导课外课题研究选题和立项(URT项目),组织科研课题讨论会,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7.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和职业规划,加强就业、考研、出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调整心态,为就业做好准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掌握的资源,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8.导师每学期开学初必须与学生见面,每月与被指导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同时,导师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每次约谈后在指导学生的《材料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活动记录表(学生用)》中签名。每学期初,导师必须接受指导学生的测评,针对测评结果中提出的问题,做出整改。
  三、与学生感情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言传身教等是做好学生导师的重要法宝
  1.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做好导师工作的前提。要真心关怀学生,与被指导的学生的关系,做到既是师长也是朋友,让学生能感到你的热爱和关怀,了解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失败而忧愁;到了节日互相问候,重要节日能与学生聚餐,与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谈心,让自己指导的成绩优良、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对问题学生及时与家长、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沟通,等等。教师对学生真心关怀,学生毕业后可能会是教师一辈子的追随者和好朋友。
  2.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针对性的做好工作。大学四年期间,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各种问题,包括生病、经济拮据、听不太懂的课程、恋爱受挫、家庭的变故、与同学相处关系紧张、打工受骗等。教师应通过定期谈话、经常进行微信与短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工作,切忌对学生进行没有针对性的重复说教。   3.对学生要言传身教。导师制的实施,让学生与导师的课外交流增加了不少,也许教师说的不正确的语言可能误导学生,应付差事、假心假意的关心可能使学生对你不信任,所以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谨言慎行,做好言传身教。例如,与学生见面要有时间观、讲诚信,对学生要真诚等。
  四、建立导师制评价与考核体系,有效实施导师制管理
  在材料学院导师制实施的两年多时间里,涌现出一批学生信赖的、交口称赞的好导师,如实验中心的武光明教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的师奇松副教授、功能材料系的金玉顺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曾冬梅副教授等,相反也有少数导师与学生接触少,投入不足,是学生不喜欢的导师。如何进行导师制工作的管理,更好地落实导师制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1.在教师的岗位基本任务中有做本科生导师的要求。
  2.及时做好学生导师的选聘工作。由系主任和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本着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有指导教师的原则,在新生入学前组织确定本系的本科生导师。入学第二学期的期中,允许学生提出更换导师的申请,当然这次选导师是微调,大部分同学可以不申请。从2015级本科生开始,材料学院按照大类招收本科学生。入学第四学期可以选专业、选导师,这次选导师是普调。
  3.对本科生导师工作每学期组织进行一次考核打分。開学第1、2周组织考评,第3周公布考核结果。由学院办公室组织考核,考核只有两项指标:第一项是导师前一学期指导学生的平均学分绩占30%,第二项是学生对导师的打分占70%。
  4.经常进行不同层次的导师工作交流及报道,形成一个有利于导师制实施的舆论氛围。以专业为单位,由专业负责人每学期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至少一次的导师工作交流,选出优秀的导师,在材料学院的层面进行导师工作交流发言。每学期的期中集中召开学生座谈会,要形成学生对导师工作的具体意见的报告,并把意见及时反馈相应的导师及专业。对于导师工作交流情况要及时进行跟综报道,宣传优秀导师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刘海萍.浅谈担任本科生导师的所感所想[J].高考(综合版),2015,(11).
  [2]黄文博.牛津导师制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3,(01):275-276.
  [3]金鑫.高校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15,(13):55.
  Playing Role of Undergraduate Tutor,Enhancing Effect of Education
  HUANG Jian-ping,REN Ping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广西中小学教师存在单向流动、自发无序流动和执行不力流动等不合理流动现象。解决这些不合理流动现象,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学校提供良好的内部条件,教师个人提供良好的自身条件,以促使广西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  关键词:广西;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27-02  一、目前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合理流动的现象 
本文以福建省福鼎市为例,探讨媒体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意义,分析福鼎特色文化的媒体传播策略及取得的成效,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媒体传播的具体建议:利
海洋工程模块化建造比较于传统的海洋工程建造模式,在材料使用、设备投入、人工投入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使得建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势必将成为未来海洋工程建造的主流趋势。
在建筑系统的设计当中涉及到了许多的因素,一定要把握相关的供热通风和空调的安装技术,合理设计建筑空调系统,才能够保证在我国的建筑当中供热通风和空调的使用。分析现代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