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林下菌根型食用菌红椎菌出菇点固定、生长密集、产量大、价格高,给当地林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其人工增产,通过在特定时间施用各种肥料对比,可以看出相比不施肥,施用有机肥能使红椎菌产量提高26.1 %,菌品质及价格也有所提高,产值提高了44.1 %,实现了红椎菌的施肥人工促繁。
关键词:红椎菌 施肥 人工促繁
广西浦北盛产的红椎菌,又称红菌 [1] ,是只有在红(白)椎林下及特定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下方可生长出的野生菌根型食用菌[2-3],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C、D、E、V和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富含抗癌物质——微量元素硒。几百年以来,红椎菌是当地产妇“坐月子”进补必吃的食物,对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等有特殊食疗价值。一般人都适合食用,尤其适合儿童、孕妇、贫血者、免疫力低下、癌症患者食用。红椎菌具有养血壮体、护肤美颜、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纯天然保健食用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畅销福建、广东和港澳台等地,更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市场销售价格连年上扬[4 -5] ,红椎菌干品每千克收购价格最高达1600多元,光广西浦北县龙门镇野生红椎菌年产值就超过1亿元。
食用菌产量主要影响因素有营养、湿度、温度、氧气及光照等,林下野生菌根型食用菌产量同样也是受这些因素影响。红椎菌由于要满足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因而需要进行林地改造,由于改造后林地的枯枝落叶会相对减少,长久以往就会影响林地腐殖质层厚度,影响土壤肥力,从而影响红椎菌品质及等级。同时林地土壤肥力千差万别,山体的山顶、山腰及山脚土壤肥力也差别较大,因而有些地块产的红椎菌菇柄细而长,菌盖薄且小,菌的等级普遍比较低,单价也低,效益也相差很大。根据菌根型食用菌生长特性,试验在规定时间对红椎林地进行规范施肥,考察是否对林下菌根型食用菌红椎菌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提高红椎菌品质、等级及产量。从而提高红椎菌单产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促进红椎树生长。
1 林地背景
试验点在广西浦北县龙门镇莲塘村。林地为坡度约20°的丘陵地,林地优势树种为红椎树,杂少量其他树种,林地郁闭度在0.8左右,林地经生态调控改造后,杂草盖度约为10 %,灌木盖度约为16 %,山顶至山腰枯枝落叶层厚度3~2 cm。施肥前林地出得红椎菌柄细而长,菌盖薄而小,菌的等级普遍比较低,鲜菇平均单价为70元/kg。每轮产红椎菌270 kg/hm2,每年生长2轮或3轮。
2 试验方法
肥料种类及处理方法:经过发酵好的等量的花生饼和牛粪、发酵好的牛粪、尿素 硫酸钾(3∶1),有机肥的发酵方法采用条垛式堆肥方法,条带高90 cm,宽1.2 m。翻堆时间为每隔5 d、4 d、3 d左右翻1次,最后一次翻堆2 d后摊开晾晒备用,共发酵18 d。待发酵料湿度到20 %~30 %,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晒干装袋备用。
施肥时间及用量:第1次为2013年3月17日,施肥量见表1,5月19日出完第1轮菇,第2次施肥为6月1日,施用量为第1轮的一半。
施肥方法:按照肥料种类设4个施肥小区,1个空白对照,详见表1。每个小区施肥前采菇量基本一致,小区规格为10 m × 20 m,每个小区从山顶开始宽10 m沿山脊一直到山腰20 m,中间设1 m左右的缓冲带,设2个重复。为有利施肥均匀,防止局部肥力偏大,肥料需先粉碎后再施用。山顶及山腰多施,山腰以下相对少施。地贫多施,地肥少施。年末那轮多施,年中那轮少施。
计算方法:各处理每天采收的红椎菌直接卖给收红椎菌的小贩,分别累计计算各处理卖菇总量、平均单价及总费用。
3 试验结果
2013年5月12日开始出菇,连续出菇1周左右,产菇量、商家收购价格、效益等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菌根型食用菌通过施肥可以提高红椎菌产量,相比不施肥的处理5,处理1、处理2、处理3及处理4红椎菌产量分别提高了26.1 %、18.9 %、15.5 %、8.9 %,而且由于施肥红椎菌的个头更大、肉质更厚,其品质也更高,等级也更高,单价也更高。相比不施肥的空白处理CK,处理1、处理2、处理3及处理4红椎菌效益分别提高了44.1 %、31.6 %、26.6 %、16.7 %。选用有机肥肥料以及控制好施肥量及时间的处理1、处理2和处理3效果明显优于施化肥的处理4。而且长期施用化肥对林地生态会破坏,而且对红椎菌品质会有不利影响,因而建议不施化肥,施有机肥。
4 讨论
化学肥料处理在养分与其他处理相当的情况下,增产及增效明显小些,可能原因是,施肥主要是为了给菌丝及菌根营养,化肥是快速肥,当地出菇季雨水比较多,在菌丝及菌根没有完全吸收之前部分养分可能已经流失,因而化学肥料需采取多施少量方法进行可能会更好。而施用发酵好得有机肥,由于其是缓释肥,正好适于菌根菌丝萌发到结菇这个过程,而且有机肥能改善土壤,提高土壤含水能力,有利保持表层土层湿度,促进子实体生长。
施肥时间为每年农历3月份及每轮采完红椎菌后10~20 d。2种肥料都严禁在出菇前2周及出菇期间施用,否则会由于施肥促使菌丝徒长吸收完子实体的营养,使子实体枯萎致死。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文华安. 中国红菇属分类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09,28 (2) :303-309.
[2] 李海鹰,王桂文,范嘉晔,等. 红菇与红锥形成的根共生体形态的描述[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31.
[3] 李海鹰,范嘉晔,王桂文,等. 广西浦北鳞盖红菇的形态与生态环境[J].中国食用菌,2014(1) :27-28.
[4] 曾广宇,伍琪,李勇江,等. 广西红椎菌分离培养研究[J]. 食用菌,2014(5):19-21.
[5] 钱建新,陈仁毅,张惠兰. 正红菇的生长环境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52-53.
Abstract: Russula lepida, the understory edible mycorrhizal fungi in Guangxi, with the benefits of fixed fruiting point, intensive growth, high yield and high price, has brought good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 local farme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Russula lepida, various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at specific times.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ation, applying organic fertilizer can increase the yield by 26.1% and output value by 44.1%, and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can promote th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Russula lepida.
Key words: Russula lepida; fertilization; promoting artificial propagation
关键词:红椎菌 施肥 人工促繁
广西浦北盛产的红椎菌,又称红菌 [1] ,是只有在红(白)椎林下及特定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下方可生长出的野生菌根型食用菌[2-3],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C、D、E、V和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富含抗癌物质——微量元素硒。几百年以来,红椎菌是当地产妇“坐月子”进补必吃的食物,对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等有特殊食疗价值。一般人都适合食用,尤其适合儿童、孕妇、贫血者、免疫力低下、癌症患者食用。红椎菌具有养血壮体、护肤美颜、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纯天然保健食用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畅销福建、广东和港澳台等地,更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市场销售价格连年上扬[4 -5] ,红椎菌干品每千克收购价格最高达1600多元,光广西浦北县龙门镇野生红椎菌年产值就超过1亿元。
食用菌产量主要影响因素有营养、湿度、温度、氧气及光照等,林下野生菌根型食用菌产量同样也是受这些因素影响。红椎菌由于要满足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因而需要进行林地改造,由于改造后林地的枯枝落叶会相对减少,长久以往就会影响林地腐殖质层厚度,影响土壤肥力,从而影响红椎菌品质及等级。同时林地土壤肥力千差万别,山体的山顶、山腰及山脚土壤肥力也差别较大,因而有些地块产的红椎菌菇柄细而长,菌盖薄且小,菌的等级普遍比较低,单价也低,效益也相差很大。根据菌根型食用菌生长特性,试验在规定时间对红椎林地进行规范施肥,考察是否对林下菌根型食用菌红椎菌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提高红椎菌品质、等级及产量。从而提高红椎菌单产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促进红椎树生长。
1 林地背景
试验点在广西浦北县龙门镇莲塘村。林地为坡度约20°的丘陵地,林地优势树种为红椎树,杂少量其他树种,林地郁闭度在0.8左右,林地经生态调控改造后,杂草盖度约为10 %,灌木盖度约为16 %,山顶至山腰枯枝落叶层厚度3~2 cm。施肥前林地出得红椎菌柄细而长,菌盖薄而小,菌的等级普遍比较低,鲜菇平均单价为70元/kg。每轮产红椎菌270 kg/hm2,每年生长2轮或3轮。
2 试验方法
肥料种类及处理方法:经过发酵好的等量的花生饼和牛粪、发酵好的牛粪、尿素 硫酸钾(3∶1),有机肥的发酵方法采用条垛式堆肥方法,条带高90 cm,宽1.2 m。翻堆时间为每隔5 d、4 d、3 d左右翻1次,最后一次翻堆2 d后摊开晾晒备用,共发酵18 d。待发酵料湿度到20 %~30 %,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晒干装袋备用。
施肥时间及用量:第1次为2013年3月17日,施肥量见表1,5月19日出完第1轮菇,第2次施肥为6月1日,施用量为第1轮的一半。
施肥方法:按照肥料种类设4个施肥小区,1个空白对照,详见表1。每个小区施肥前采菇量基本一致,小区规格为10 m × 20 m,每个小区从山顶开始宽10 m沿山脊一直到山腰20 m,中间设1 m左右的缓冲带,设2个重复。为有利施肥均匀,防止局部肥力偏大,肥料需先粉碎后再施用。山顶及山腰多施,山腰以下相对少施。地贫多施,地肥少施。年末那轮多施,年中那轮少施。
计算方法:各处理每天采收的红椎菌直接卖给收红椎菌的小贩,分别累计计算各处理卖菇总量、平均单价及总费用。
3 试验结果
2013年5月12日开始出菇,连续出菇1周左右,产菇量、商家收购价格、效益等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菌根型食用菌通过施肥可以提高红椎菌产量,相比不施肥的处理5,处理1、处理2、处理3及处理4红椎菌产量分别提高了26.1 %、18.9 %、15.5 %、8.9 %,而且由于施肥红椎菌的个头更大、肉质更厚,其品质也更高,等级也更高,单价也更高。相比不施肥的空白处理CK,处理1、处理2、处理3及处理4红椎菌效益分别提高了44.1 %、31.6 %、26.6 %、16.7 %。选用有机肥肥料以及控制好施肥量及时间的处理1、处理2和处理3效果明显优于施化肥的处理4。而且长期施用化肥对林地生态会破坏,而且对红椎菌品质会有不利影响,因而建议不施化肥,施有机肥。
4 讨论
化学肥料处理在养分与其他处理相当的情况下,增产及增效明显小些,可能原因是,施肥主要是为了给菌丝及菌根营养,化肥是快速肥,当地出菇季雨水比较多,在菌丝及菌根没有完全吸收之前部分养分可能已经流失,因而化学肥料需采取多施少量方法进行可能会更好。而施用发酵好得有机肥,由于其是缓释肥,正好适于菌根菌丝萌发到结菇这个过程,而且有机肥能改善土壤,提高土壤含水能力,有利保持表层土层湿度,促进子实体生长。
施肥时间为每年农历3月份及每轮采完红椎菌后10~20 d。2种肥料都严禁在出菇前2周及出菇期间施用,否则会由于施肥促使菌丝徒长吸收完子实体的营养,使子实体枯萎致死。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文华安. 中国红菇属分类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09,28 (2) :303-309.
[2] 李海鹰,王桂文,范嘉晔,等. 红菇与红锥形成的根共生体形态的描述[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31.
[3] 李海鹰,范嘉晔,王桂文,等. 广西浦北鳞盖红菇的形态与生态环境[J].中国食用菌,2014(1) :27-28.
[4] 曾广宇,伍琪,李勇江,等. 广西红椎菌分离培养研究[J]. 食用菌,2014(5):19-21.
[5] 钱建新,陈仁毅,张惠兰. 正红菇的生长环境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52-53.
Abstract: Russula lepida, the understory edible mycorrhizal fungi in Guangxi, with the benefits of fixed fruiting point, intensive growth, high yield and high price, has brought good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 local farme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Russula lepida, various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at specific times.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ation, applying organic fertilizer can increase the yield by 26.1% and output value by 44.1%, and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can promote th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Russula lepida.
Key words: Russula lepida; fertilization; promoting artificial propa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