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un5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并行CT扫描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共120例,依据患者的病理分型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恶性病理改变的患者为观察组,共计64例;良性病理改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共计56例。行CT扫描后比较两组的病变类型、敏感度、血管征类型、CT强化峰值及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值的比值。

结果

观察组CT血管征阳性50例,阴性14例,敏感性78.1%;对照组CT血管征阳性16例,阴性40例,敏感性28.6%。两组血管征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1,P=0.012);两组血管征阳性患者血管征分型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94、6.964、5.993、6.012,均P<0.05)。观察组血管征呈现阳性反应者增强扫描CT值为(40.07±3.72)Hu,对照组为(10.54±4.83)H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3,P=0.019);观察组血管征呈现阳性反应者CT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值的比值为24.96%,对照组为4.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0,P=0.012)。

结论

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及鉴别诊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临床诊治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以人文为核心的整体护理在胰腺癌根治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100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身心情况、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动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SAS评分为(56.87±6.01)分、(39.1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阴道炎(RVV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已确诊的RVVC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阴道给药,洗净后将栓剂置于阴道深处,每晚1次,每次1枚,1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伊曲康唑胶囊,每天200 mg,口服。用药8周后,对两组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