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背景下的欢乐涌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对故乡无限眷恋、经历过无数坎坷困苦的诗人,用他淳朴、自然的诗风,描绘了童年记忆中的前胜村,这里不仅仅是丰收的前胜村,更是一片金黄背景下欢乐涌动的前胜村。此情此景,把一个赤子对家乡劳动的赞美和热爱,引向重返精神家园的阳光旅途。本文试图通过对诗歌《一夜好风》的解读,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诗歌《一夜好风》 欢乐 劳动美
  
  如果说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表达了对春天细雨的渴望和喜悦之情,那么曹宇翔的诗歌《一夜好风》则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自在劳动的向往。诗人生于乡村,童年乡村留给他的记忆是清晰的,感受也是深刻的,所以诗人常用那些美丽的诗句装点着纯朴的劳动人民,这首诗也是如此。诗歌以风为引子,说的却是这“静阔丰盈平原”上一片喜气洋洋的丰收场面。金黄的背景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丰收,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在这片欢乐的海洋里,承载着诗人的理想和思乡的精神家园。诗人常常对其他地方不以为然,但是对于山东老家却有着独特的印记。诸多的诗歌都涉及故乡,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以一种期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童年,审视自己的家乡。故乡留给诗人的不仅是童年的记忆,还有诗人执著追求的希望。
  以丰收的田野为背景的诗歌有很多,如海子的《五月的麦地》,郑敏的《金黄的稻束》,等等。如果说《五月的麦地》表达了个体的孤独感,《金黄的稻束》里是一种历史的沉重感,那么读这首《一夜好风》,迎面扑来的却是“一夜金黄”“喜鹊喳喳”“栖满阳光”的轻松喜悦之感。令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真实,劳动的快乐,以及劳动的美,“拖拉机突突”“草帽”“水罐”“麦捆上的瓢”“健壮的兄长”“黑黑的大嫂”等形象,都蕴涵着欣欣向荣的希望,让人心里洒满阳光。
  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了美。”尽管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对美的定义层出不穷,但是,劳动过程中的美却一直是文学作品所讴歌的主题。因此,这里“健壮的兄长,黑黑的大嫂”都是美的,满目的金黄,闪光的果实是美的,层层的麦浪,喷涌的麦粒也是美的。再配上那不知“掺进多少颜料”的好风,那瞭望丰收年景的老爷爷,那些可爱的小兄弟,一幅令人羡慕的丰收图景立刻显现在我们面前。诗歌的开始,诗人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风”在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但大都配着特定的词语来表现,比如寒风,比如暖风,很少人使用“好风”。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风”还被赋予了极大的“任务”:是它把大地变成了这样的金黄,“让劳动变成大地美景”,“命果实闪光”、“压手”。我们是乘着它来俯瞰这满地的喜悦与欢快,“纯粹,源泉,根本啊,幸福”,“这些词汇”在它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亲爱的家乡”。接着又让我们听到了麦浪拍打门槛的声音,布谷鸟喜鹊的叫喳声,麦粒喷涌的流淌声。听觉和视觉的结合给诗句以张力,让人情不自禁地去想象、体味、感觉。“草帽,水罐,麦捆上的瓢”,这一组极具劳动生活气息的意象似乎缓解了劳动的疲劳,而给人以美感,劳动过程的快乐也伴随着它们而静静流淌。诗的结尾,诗人的感情已经抑制不住地随“风”飘扬,因为“风的间歇伫立一棵平原大树”,这是“精神之树,岁月之树”,以至于诗人迫不及待地想把这幸福的“前胜村”“挪到世界的中央”。至此,诗人对乡村的感情,对美好劳动的讴歌已经透过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的诗行显现出来,融合在乡情、丰收和劳动的美之中。
  诗人把自己对故乡的依恋融入朴实、清新的诗中,用一颗赤子的心把金黄的背景下的前胜村全景图展示给读者。这里的“前胜村”,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与作者的童年、命运连接了起来,构成了他所有艺术的创作基础,“老爷爷”“小兄弟”“平原大树”等都成了赤子回忆的对象,清晰地印在作者的记忆里,成为“岁月之树”,成为“愿望之树”而地久天长。一个远在他乡的赤子,用自己的书写奏出了精神家园的留恋之歌。诗人说:“诗是我一生的事业,我得好好干。”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诗人依然把守着诗歌淳朴的阵地,坚守着对诗歌的不懈追求,毫无怨言,默默无闻,这才是诗歌的真谛,这才是诗歌中前胜村真正的内涵。
  全诗自然、和谐,字里行间积淀了诗人多年生活中的感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家北乔说:“我们无需说曹宇翔有着浓烈的平民意识和人道主义,因为任何的命名和形而上的词语总会销蚀他的至纯至真至性,玷污他对艺术性灵的守护和对生活之真诚与承诺。”的确,诗人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注视着这美好的家园,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审视这世间的伟大,像一个友好的使者在每个人的心里播下希望和阳光。这些希望和阳光,洒满了整个前胜村,在一片金黄的背景下,劳动美这个永恒歌颂的主体显得更加的贴切与自然。欢乐不仅仅是前胜村的景象,也是诗人精神家园的阳光。
  
  参考文献:
  [1]杨守森.精美诗歌读本[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2]杨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术作品中丰收主题的历史语境[D].中央美术学院,2005.
  [3]子张.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知性抒情原则的确立[J].诗探索,1998,(04).
  [4]洪子诚,刘登翰著.中国当代新诗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吕进.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间立场”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陈思和先生认为,民间理想主义反映了一种新的叙事立场,是指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方面。作家把自己隐藏在民间,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作为认知世界的出发点。表达原先难以表述的对时代的认识”。本文之所以将晋剧《打金枝》定位在民间视角或者民间立场下的公主驸马的婚恋生活
摘 要: 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教学,与文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重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数学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又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作者就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
摘 要: 本文对新西兰《高等教育策略2010—2015》的基本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新西兰 《高等教育策略2010—2015》 高等教育    受全球经济衰退、投资下降、个人消费和贸易量紧缩的影响,新西兰的经济受到冲击,失业增加,税收减少,社会福利费用增加,这增加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由于国内15—19岁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对高层次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因此,新西兰政府对未来五
摘 要: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它直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反映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文章作者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以及它所体现的新课标理念出发,举例说明了教师应该如何运用课后习题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后习题 有效性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它直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反映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苏教版
摘 要: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及北朝乐府《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追求自我尊严、争取个性解放母题的代表作。刘兰芝和花木兰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刚柔相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部分女性的共性。  关键词: 刘兰芝 花木兰 刚柔相济 和谐统一    汉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一座高峰。它讲述了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
摘 要: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预设与生成是手心与手背,具有不可偏废的同等价值。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开辟了趣味教学的新天地,主要通过文学、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和交互网络等方式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多种刺激,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创新 误区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开辟了趣味教学的新天地,主要通过文学、图形、图
摘 要: 我国教育重视整齐划一,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注重个性的培养。个性与创造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就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个性 创造力 关系    继1998年全国首次开展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之后,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00年在全国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大、中学校的学生,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创造个性
摘 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投其所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来,兴趣教学是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投其所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远离“填鸭式”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英语作为
摘 要: 在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带有英语字幕的影视作品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地道的语言表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文化,让学习者了解英美国家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英文字幕影视来弥补视听材料匮乏的不足。  关键词: 影视字幕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一、引言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达到语言的交际,现在很多大学生却将通过证书的级别看成是英语学习的目标。可是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