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o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物流由于速度快、成本低、损耗少、增值大、效益好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没有进入现代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物流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是增值性经济活动。研究物流的目的在于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使物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实现“物畅其流”,还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方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农户或基地→运销大户。运销大户建立与批发商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也有一些运销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设立窗口。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农户→客商。这一物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收购。
  (3)农户或基地→加工企业。这种方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或直接出口,或出厂销售给内地的批发商,或设立窗口直接零售到消费者手中。
  (4)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和基地上的农产品收购来,或销售给与自己有业务关系的批发商,或将农产品运往自己在外地设立的批发窗口、零售窗口进行批发或零售。
  (5)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出口。这一物流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他们接受农业加工企业由于出口需要的委托,或发动本社社员,或自办生产基地,种植某种出口加工企业指定的农产品,然后按加工企业要求制定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出口企业要求的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出口要求进行加工,然后外贸出口。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方式,农产品现代物流系统并没有构建起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40%,而发达国家仅为10%;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率发达国家为5%,我国高达15%,果蔬则达到25%;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大致为1:1,发达国家达到1:3~4,【1】。这说明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十分落后。
  
  二、我国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难点
  
  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难点在于:
  (1)制度约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置我国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和农产品流通主体小型化。农村的大量富裕劳动力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这样的流通主体规模小,难以实现物流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难以独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依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于是出现诸如专业运输户、专业包装公司、专业储藏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物流技术不高,设备落后,难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现代化。
   (2)体制障碍。我国分部门管理体制使物流基础平台分割,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间转换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 这必然造成物流环节衔接差,物流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另外,地方保护主义在我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在于阻止外地产品自由进入本地市场,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阻碍了农产品的跨区物流。
  (3)技术落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低,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粮食物流早已采取散装、散卸、散储、散运。而我国粮食运输还是以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为主,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的损耗率很低,而我国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我国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日本的物流业在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
  (4) 物流标准不统一。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三、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与措施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等,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基本思路应是重视农产品物流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物流技术。依据我国的国情,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以商贸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基于我国农户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比较适合【2】(该模式请参阅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商业时代》2003,(17) 21页)。在该物流系统模式中,进入市场“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组织不分公私”,吸引众多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份的经营者。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配套服务,如邮电、银行、税务、工商、治安管理等,能为经营者提供运输、包装、信息等服务。并利于采用先进的交易手段,如拍卖、期货交易、看样交易、对手交易等多种形式。该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在我国应该大力推广。
  (2)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3)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在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4)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孟凡胜.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制约因素[J].商业研究,2005,(10):179.
  [2]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J].商业时代,2003,(17): 21.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家政服务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个体服务者与雇主的主流对接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家政服务企业也不仅是充当中介的角色,纷纷建立家政
以信息服务为目的,较详细的介绍了数据采掘技术的过程、方法及工具,并对信息服务的流程、现代化手段和 方向以及CIO在信息服务中的地位作用等作了简单的论述。
8月22日,中国财政部、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目前,全国2600万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者每年缴纳个体工商管理费约130亿元,缴纳集贸市场管理费约40亿元。停止征收“两费”后,个体工商户、私营业者平均每年将节省支出约650元左右。  实施了25年,一度成为部分地方工商管理部门主要“职能”的“两费”征收彻底取消
“一个企业负责人,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竟然‘领导’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部门”。    “你不要相信那些小报的炒作,都是假的。”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副主任陈熙同对近期围绕他们的媒体报道大为光火。他嗓子有些发炎,声音嘶哑着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这是中央、国务院批示正面宣传的好东西,能把假冒伪劣全部消灭,是太伟大的一个工程。”  他所说的“伟大工程”,是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年12月下发的58
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审美主体的禀赋资源包括译者的人格修养、文学修养以及审美偏好和善赏、顿悟能力等,译者禀赋资源的丰俭直接关系到文学译作效果的优劣.文章从一个新的视野角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需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