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用英语写作不同于一般的英语写作,它的目的不是抒发感情或表达观点,而是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教授学习者学会写各类实用英语的本领。我国高职学生的实用英语写作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又加之我国的英语课堂强调“听”、“读”而忽视“说”、“写”,尤其轻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语言教学的图式理论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困难大的特点,就如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行探讨,希望对英语写作教学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积极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图式理论;实用英语写作;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
引言
过去的十几年中,在发生认识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冲击下,国内外写作教学的专家们,针对如何改进写作教学法做了许多探讨。近年来,运用图式理论对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关学者和英语研究人员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将图式理论运用到高职学校的实用英语写作课堂中,设计出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以期具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用英语写作能力。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高职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因此,高职教育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对于难度稍高的实用英语写作教学而言,教师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图式理论使英语教学脱离了单纯强化写作技能的理论与方式,进而辅以语言文化背景与功能诱入的话语理解,不仅使复杂的外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也使英语写作教学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学生对客观世界人、事、物或与题材相关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掌握得越多,其对外来信息进行感知、加工并与外界互动的效率就越高,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认知压力,提高认知效率和输出效率。
2有关概念界定
2.1图式和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源自古希腊文,原意为“外观、形象”,后来转意为“对最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描绘,或略图、轮廓、抽象图形”。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将图式一词引入到哲学领域。他在1871 年提出认知图式的概念,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时才产生意义。1932年,认知心理学家Frederick Bartlett在其著作中首次将“图式”概念应用到心理学研究领域。
2.2 图式的分类
人脑中的图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语言的形式结构、语义结构等的了解,以及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内容图式主要包括依赖篇章情景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既包括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具体阅读文本中涉及的有关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知识。
形式图式也叫结构图式,是指关于文本篇章结构的知识,即对文本格式的安排、结构排列等的熟悉程度。
3 研究内容
3.1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写作过程
根据图式理论,写作过程分为四步:1、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摈弃与之无关的信息。2、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信息与观点。3、以文字的形式组段成章。4、修饰文字并最终成稿。
3.2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实用英语写作课堂设计
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学生写作,不仅要阅读各种实例,熟悉各类语体的特点,而且自己动手写,通过练习逐步学会写各类实用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能够帮助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让学生建立新的相关图式。在写作教学中,写作文体以及主题的选择应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把学生头脑中图式知识调动起来并加以巩固,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阅读、讨论、写作练习等活动一步一步地建立新的图式知识并让学生将其储存到他们长期记忆中。
(1)写前准备。教师利用brainstorming,激活学生脑子里与话题相关的已有图式。首先,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激活写作者头脑中的长期记忆。安排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收集有关内容,包括相关的词汇、可用的句型,尤其是文体的写作格式。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并在黑板上列出他们收集的内容。接下来,给学生提供范例,指导学生赏析阅读文章的语句以及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该文体的格式和语言文字特色及该语体的实用范围;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实例在文字、格式、编排、插图的使用等方面的特点,教师在讨论结束时予以归纳总结。
(2)写作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刚才brainstorming的成果,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加工这些信息和观点,按照写作要求,自己写出初稿。
(3)后期任务。初稿完成后,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其他小组成员阅读、讨论、评改。最终,学生要把组织好的交际思想用贴切、准确、连贯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新旧语体图式和语言图式进行调整和整合,形成新的图式加以输出,即写作。
另外,形式图式、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的形成,需要写作与阅读相辅相成地进行训练。课外,教师要布置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将有助于他们建立丰富的图式。
4 结语
图式理论对学生的写作既有指引注意、促进编码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形成推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进行记忆搜索和话题联想,形成合适的图式,并找出所具有图式知识与目标题材的结合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帮助学生主动自愿地去建立新图式和激活已有图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对于任何一篇文章,学生要想很快地形成合适的图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教师应多给学生以示范、指导、暗示,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通过训练形成适当的图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崇超.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
[2] 李小冰.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 教育与职业,2011(17)
【关键词】图式理论;实用英语写作;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
引言
过去的十几年中,在发生认识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冲击下,国内外写作教学的专家们,针对如何改进写作教学法做了许多探讨。近年来,运用图式理论对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关学者和英语研究人员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将图式理论运用到高职学校的实用英语写作课堂中,设计出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以期具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用英语写作能力。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高职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因此,高职教育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对于难度稍高的实用英语写作教学而言,教师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图式理论使英语教学脱离了单纯强化写作技能的理论与方式,进而辅以语言文化背景与功能诱入的话语理解,不仅使复杂的外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也使英语写作教学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学生对客观世界人、事、物或与题材相关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掌握得越多,其对外来信息进行感知、加工并与外界互动的效率就越高,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认知压力,提高认知效率和输出效率。
2有关概念界定
2.1图式和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源自古希腊文,原意为“外观、形象”,后来转意为“对最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描绘,或略图、轮廓、抽象图形”。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将图式一词引入到哲学领域。他在1871 年提出认知图式的概念,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时才产生意义。1932年,认知心理学家Frederick Bartlett在其著作中首次将“图式”概念应用到心理学研究领域。
2.2 图式的分类
人脑中的图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语言的形式结构、语义结构等的了解,以及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内容图式主要包括依赖篇章情景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图式,既包括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具体阅读文本中涉及的有关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知识。
形式图式也叫结构图式,是指关于文本篇章结构的知识,即对文本格式的安排、结构排列等的熟悉程度。
3 研究内容
3.1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写作过程
根据图式理论,写作过程分为四步:1、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摈弃与之无关的信息。2、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信息与观点。3、以文字的形式组段成章。4、修饰文字并最终成稿。
3.2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实用英语写作课堂设计
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学生写作,不仅要阅读各种实例,熟悉各类语体的特点,而且自己动手写,通过练习逐步学会写各类实用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能够帮助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让学生建立新的相关图式。在写作教学中,写作文体以及主题的选择应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把学生头脑中图式知识调动起来并加以巩固,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阅读、讨论、写作练习等活动一步一步地建立新的图式知识并让学生将其储存到他们长期记忆中。
(1)写前准备。教师利用brainstorming,激活学生脑子里与话题相关的已有图式。首先,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激活写作者头脑中的长期记忆。安排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收集有关内容,包括相关的词汇、可用的句型,尤其是文体的写作格式。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并在黑板上列出他们收集的内容。接下来,给学生提供范例,指导学生赏析阅读文章的语句以及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该文体的格式和语言文字特色及该语体的实用范围;同时,组织学生讨论实例在文字、格式、编排、插图的使用等方面的特点,教师在讨论结束时予以归纳总结。
(2)写作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刚才brainstorming的成果,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加工这些信息和观点,按照写作要求,自己写出初稿。
(3)后期任务。初稿完成后,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其他小组成员阅读、讨论、评改。最终,学生要把组织好的交际思想用贴切、准确、连贯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新旧语体图式和语言图式进行调整和整合,形成新的图式加以输出,即写作。
另外,形式图式、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的形成,需要写作与阅读相辅相成地进行训练。课外,教师要布置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将有助于他们建立丰富的图式。
4 结语
图式理论对学生的写作既有指引注意、促进编码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形成推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进行记忆搜索和话题联想,形成合适的图式,并找出所具有图式知识与目标题材的结合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帮助学生主动自愿地去建立新图式和激活已有图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对于任何一篇文章,学生要想很快地形成合适的图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教师应多给学生以示范、指导、暗示,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通过训练形成适当的图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崇超.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
[2] 李小冰.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 教育与职业,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