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核心在于加快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进行机电专业“3 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前后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强调课程的深度融合,实施模块化课程,不断地实践—修正—再实践,从而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最优。
  【关键词】3 3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机电专业
  一、培养目标是建设“3 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的根本依据
  (一)机电专业“3 3中高职衔接项目”中职阶段培养目标设定
  机电专业“3 3中高职衔接项目”前三年人才培养目标应介于机电中职就业班和机电综合高中班的培养目标之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能从事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营销等工作,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倾向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如机电设备操作能力、自动化设备安装、运行操作能力等。机电专业“3 3中高职衔接项目”前三年培养目标既要达到中职就业班学生的就业水平,如维修电工、维修钳工中级水平,还需要达到综合高中班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保障,课程体系综合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如文化课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专业理论课中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电工基础”“电子基础”等,深度和难度要求与综合高中学生一致,技能知识学习与中职机电专业班级学生同等要求,以适应学生升入高职后学习的需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机电专业“3 3中高职衔接项目”高职阶段培养目标设定
  高职阶段培养目标原则上与从其他途径进入高职的学生培养目标没有太大差别,主要培养面向现代制造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职业素质,具有较强职业综合技能,能独立创业,因地制宜地从事机电设备及其他行业设备的生产线(自动线)安装、维修、操作及管理,机电产品零部件设计、加工工艺编制、加工编程等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等职业人才。由于学生来源方式不同,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也不相同,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学生职业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区别对待。要相对弱化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在课程安排中淡化数理等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深度方面要求,英语教学也应降低学习难度。
  二、课程深度融合是“3 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中高职衔接项目对应衔接专业在最新国家专业目录中已明确规定,都是性质相同的专业,对应专业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有许多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有重叠,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在构建时如不进行中高职课程的深度融合,很难发挥中高职衔接项目人才培养优势。机电专业中高职阶段重叠的课程有“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等,其中有不少课程中高职阶段内容相差无几,学生重复学习相同内容,导致学习兴趣低且严重浪费时间;有些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等,高职与中职学习内容只有深度方面的区别,高职校因为考虑到普高招收的学生实际,一般都是从基础知识开始进行学习,也出现较大重复,浪费时间,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所以,“3 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时不能照搬中职和高职原有的课程体系,必须根据中高职分段培养目标,制定中高职一贯制的课程体系,明确在中职和高职阶段需要开设的各门课程,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在什么阶段学习等。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可以考虑放在中职阶段学习,而“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则应按不同学习阶段进行明确,拟定各阶段学习内容和考核办法,分别讲授不同内容,避免学习内容的重复。技能实训课程,中职阶段应侧重于基本技能及中级工要求,高职阶段应侧重于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高级工要求。
  三、模块化课程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模块化课程是近几年来专业课程改革成果之一,根据课程内容按知识、能力要求或某一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重新组合成各个学习模块,具有独立性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方便、高效的特点。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时,可以按各阶段培养目标,重新组建学习内容,构建各自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关联的学习模块,避免同类课程中高职阶段学习内容的重复,实现中高职课程深度融合。如“机械制图”课程,中职阶段以机械制图基础、基本读图能力、CAD计算机绘图能力为主开展学习活动;高职阶段只需设置一定的提高学习模块即可,如开设较复杂零件绘图模块、装配图识读模块、零件测绘模块等,既保证中高职机械制图学习的连贯性,又各自相对独立,避免重复,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又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大部分知识内容均可安排在中职阶段学习,但由于大多中职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欠缺,力学性能、热处理、材料及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无法观察等,构建本课程体系时,高职阶段可以相关实验项目为主线,融入需要提高的知识技能构建高职学习模块,同样可以起到避免重复、提高效率的作用。
  四、实践—修正—实践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方法和程序
  构建机电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中高职衔接项目学校的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从人才培养目标、分段培养目标的界定、中高职衔接项目的特点、机电类企业人才岗位及任务等方面着手。由于中高职衔接项目是个新事物,还没有成功的课程模式可供借鉴,构建课程体系时应逐步建立,分步实施,及时总结,及时修订完善。具体方法:
  首先,确定“3 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从机电类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着手,分析机电类岗位及岗位要求,拟定机电类中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目标,结合国家相关标准,确定课程结构、课程门类及课程标准,编排课程时间次序、专业教师及实验实训条件等,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总体方案。
  第二,拟定分段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衔接关系及实施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总体方案,考虑中高职衔接项目办学特点,拟定中高职分段培养目标,确定哪些课程在中职阶段学习,哪些课程在高职阶段学习;或同一类课程,中高职阶段分别学习什么内容,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实现中高职课程深度融合。
  第三,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依据课程标准和中高职分段培养目标,组织中高职衔接学校的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及课程专家进行相应课程开发实施,单纯采用现有的中职或高职课程或教材不利于教学实施,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然开发课程有一定难度,也需要一定过程,可分步进行,先从专业基础课程着手进行开发,再推广到专业课、技能实训课程等。
  最后,反馈与修订。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实施监控体系,了解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并及时进行修订,达到完善。这个过程一般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学校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在今年6月23日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破解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我认为着重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把德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一方面,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网络时代开放的社会环境给中职学校的德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同时,《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方式的转变、构建和谐课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学情,本文探讨了如何保障中学数学课堂的师生定位,并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数学 师生定位 实践 思考  新课程改
他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的性格与他的属相——牛一样,踏实,坚韧;他的为人同他的姓氏——冯中的马一样,天生喜欢行走,天生喜欢跨越。他既做勤勤恳恳的黄牛,又做驰骋向前的骏马。从1995年到2010年,在长达1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扎根农村,情系职教,砥砺羽翼,放飞人生,从一名普通的职校数学教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成长为一所四星级职教名校的校长。他以一名“行者”的姿态,虔诚地传递
201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进一步确立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教学的关键知识点,突出教学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特别是多媒体辅助小学体育教学,可以极大地推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笔者结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一、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实践表明,只有
主要创新点:  1.机制创新。突出“责任关怀”,推动职校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纳入课程体系,细化技能安全操作规程,形成融企业安全文化的6S教学管理模式,改进评价体系,将行业安全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职业安全资格证书准入制度。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被省教育厅纳入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范围,为全省职校大面积普及与应用提供了保障;《关于制定江苏省职业健康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囿于预设,而要让教与学和谐相融,通过启发、引导,发掘学生的潜力。本文从弹性预设、观察课堂、暴露错误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初中数学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成 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会有诸多意外发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机智,变“祸”为“福”,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态的课堂开始变得开放,但是部分教师曲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静
一、改革教育教学,提高质量  确立教学做合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通过经验、体验、活动、生活、社会、自然、模仿、观察、互动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水平。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职业教育要重视市场调研,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不断推出新专业、新工种、新技能,建设一批特色示范专业,打造一批精品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良好的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設法治国家的基础。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涵,探讨了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以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大学生 法治思维  法律是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衡量是非曲直的准绳,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公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既要帮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又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学情,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要强化细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细读文本  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的引导,过于注重文本的解读,导致语文教学偏离了正常轨道。笔者认为,教师要带领学生细读、品味文本的语言,深刻感悟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