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I模式下信息共享对违约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g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e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21世纪前沿的供应链管理模式,VMI对供应链的新形式供应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影响。但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晚,使得很多企业在实施VMI模式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为了实现对VMI违约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性,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越来越注重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调关系,而这就需要以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成员企业进行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及时完整的信息共享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整个VMI系统。研究供应商实施VMI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违约风险,重点分析VMI模式下信息共享对违约风险防范控制作用,可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以降低VMI模式下的违约风险。
  关键词:VMI; 违约风险;信息共享;风险防范控制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3004004
  一、VMI系统的基本内涵
  VMI(Vende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核心思想是采购商依据采购放弃商品库存控制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上的商品库存动向,即有供应商依据采购商提供的每日商品销售资料和库存情况来集中管理库存,替采购商下订单或连续补货,从而实现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1]主要运作方式是在靠近需方的附近设立仓库(由使用物料的需方提供或租用),所有库存由供方管理,需方只是在需用时才到仓库提货,可以在提货时付款,也可以在所用物料装配在产品上并经过下线检验合格后付款。[7]
  管理专家说,“库存是万恶之首”。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流动,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众所周知,库存与服务水平总是相互矛盾的,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就需要更多的缓冲库存以减少缺货,提高准时交货率;而降低库存水平又会增加缺货的可能性,影响服务水平。如图1所示。
  (服务水准为90%就是指脱销的概率为10%)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沃尔玛(WalMart)和宝洁(P&G)就已经实施VMI。关于VMI的定义,国外有学者认为: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它对双方来说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策略,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游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地监督和修正,以生产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2]VMI不仅加快了整个供应链面对市场的回应时间,而且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运作成本,降低供应商与下游企业因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库存。
  VMI运作模式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它广泛应用于重复性生产类型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整个供应链带来巨大的收益。
  二、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在VMI系
  统中的风险分析 在实施VMI系统的供应链的成员企业中,各个企业负责人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冒险型,中立型,保守型)是不同的。下游企业将库存管理业务外包使得风险分散,而上游企业因为要控制和负责下游企业的库存进而风险程度增加。就此我们分别介绍上下游企业的相关风险:
  (一)上游供应商风险
  对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企业来说,供应管理的模式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改变到VMI模式,使得货物的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完全由自身负责,就增加了供应商的备货成本,也增加了因预测不准确、不及时而造成的库存积压的成本和风险。较比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方式,VMI模式实际上是对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进行了大逆转的一种管理方式,供应链上的企业采购件的库存都交由上游管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上游供应商的经营风险。但整体供应链的总的库存成本降低,这也是实施VMI模式的优点。但VMI模式下,货物的库存费用、物流费用和货物的意外损失不由下游企业或用户承担,而由上游供应商企业承担,并且供应商的库存所有权不再是由供应商自己控制,很难确定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及责任范围等。同时,资金流问题、付款条款的拟订,包括付款方式的问题也常常困扰着供应商。在国内,经常拖欠贷款、三角债问题严重,从而使供应商在实施VMI策略的时候资金流得不到顺畅的流动,增加了其运作的风险和成本。[3]另外,在实施VMI模式中没有办法明确地规定和划分库存中货物所有权,所以对于库存安全的问题,供应商的库存货物所有权转移没有明确划分,退货的条款制定包括退货提前期、退货的运费支付等都增加了供应商的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在VMI的供应链模式中,供应商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和获得存货品种和补充计划,开始包含哪些存货品种,何时增加新产品等信息;VMI中的框架协议虽然是双方协定,但采购企业处于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协商,经常造成失误。
  (二)供应链下游企业风险
  VMI模式中供应链的下游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企业内部、上游企业和一些其他的不确定因素。
  由于供应链中的各企业信息共享程度不够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下游企业不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到上游企业的全部库存管理内容,只能依靠预测和以往经验来判断上游企业的库存管理。上游企业的行动可能会使下游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这就存在着上游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
  另外,下游企业有被上游企业套牢的风险。在VMI模式中,下游企业将本企业的库存管理长期托付给单一的上游企业来管理控制,会导致上游企业没有竞争性存在,上游企业就可能利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来降低库存的管理水平使库存的管理成本降低,这就会使得下游企业的收益受到损失。
  最后,由于上游企业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利用下游企业对其管理和投入水平的不了解,可能对下游企业传递虚假信息,掩饰自己的库存问题,或者夸大自己的行为给下游企业带来效益,使下游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同时,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参与库存管理外包活动的信息量会不断增加,外生的不确定因素也瞬息万变。
  因此,有以上的种种因素,下游企业应当对上游企业进行监督,也就必然要采用一些手段获取上游企业的有关行为信息,以确定其对下游企业的效用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影响。
  三、信息共享对违约风险的作用   具体来说,信息共享主要包括:企业综合的信息,如企业信誉、企业业绩、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生产能力、企业的环境和发展潜力。产品的信息,如产品结构、原材料、中间产品等。生产信息,如生产提前期、生产能力等。进销存的基本信息,如库存信息、订单状态信息、计划信息、销售信息和预测信息、终端客户需求信息及历史信息、货物的物流信息。
  VMI模式较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是基于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尽快地满足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消除“牛鞭效用”。在VMI模式中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企业对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共享,这样可以提升合作伙伴之间合作的协调性和运行效率,也提高了整个VMI模式下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能及时地适应市场,调整市场战略,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达到实施VMI模式的最终目的,使得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并使得客户得到优化的服务。[4]
  在生产运营方面,信息共享是规避生产运营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终端用户的消费水平、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产品多样性以及产品的划分越来越细,终端用户对产品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苛刻,并具有很高程度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要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满足终端用户。企业的生产计划是在按照对未来的需求预测和已经收到的生产订单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预测方法和最终用户的需求波动进行生产决策,降低了自身的库存。但是由于各个企业间的不同预测方法以及没有统一的中心来对整个供应链的需求进行生产分配,就会出现各个企业不同程度的生产计划不准确。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完全准确的预测模型放大了企业生产运营风险。
  再有,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物流状态不能及时地体现在生产计划中,并且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实际的生产过程进度基本上是不一致的,如果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出现问题,例如瓶颈工序因设备原因导致无法正常运作,这就相当于整个企业的生产进度怠慢了相应工时,就会造成下游企业的生产计划不能按期完成并交货,更有可能引起缺货,使得整个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企业的信息风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更大程度的放大。
  通过实现信息充分共享,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企业就可以及时了解合作伙伴在运营上的准确信息,包括企业信誉、企业业绩、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生产能力、企业的环境和发展潜力。这就可以对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进行考核,进而正确选择VMI的合作伙伴,及时掌握合作伙伴的经营情况,尽早规避防范违约风险,保证VMI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就可以根据各个成员之间的生产和运营情况,及时地共享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就能对自身企业的生产计划进行控制和改善。这样市场的最新需求信息会及时地反映给上游企业,上游企业可根据下游企业的生产进度和生产能力来自主安排企业自身生产和资源的调配,能为下游企业及时提供所需物资。下游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时掌握上游企业的库存状况和生产进度,以便适当调整生产进度,降低不必要的库存,还可以进一步督促上游企业进行生产供应所需货物。实施信息技术达到信息共享可以使VMI系统中的上下游企业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生产经验状况,比如可以对账款进行跟踪,减小赊销风险。并且,可以对整个VMI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进行紧密衔接,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传输错误等现象,从源头上消除“牛鞭”效应,达到提高VMI系统整体效益和整个系统的竞争力。
  最后,实施信息技术达到信息共享,可以实现VMI系统中企业的信任度,有利于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规范了企业间违约风险的发生,使VMI系统的效率大大提升。
  四、信息共享防范和控制违约风险
  要实现信息共享并且防范违约风险就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实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整合企业现有的各个业务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来对企业各部门数据进行输入整合,得出新的企业信息,可以提供给公司各个层次的员工查看和了解企业中的相关业务动态,以便做出有利的灵活的决策,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能更适应市场的变化,使企业具有竞争力,谋求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5]
  第二,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工具、技术和应用系统。ERP在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拓展了管理的范围,管理内容不仅仅是本身企业的内部资源和信息的管理,还包括了和企业相关的供应链信息,如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内容。它是一种基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它强调完整的供应链管理,通过实施ERP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更全面地提升企业管理绩效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6]
  第三,要对信息安全实施保护。VMI系统是由许多独立的企业由于密切的业务关系而组成的联盟系统,所以保证及时准确的信息通讯系统是确保VMI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企业间可建立专有的局域网,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数据泄漏风险,但是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高,不是所有的VMI系统中成员企业都能承受的。另一种是以Internet为企业间通讯的平台,它相对成本低,但是安全系数也低,不能做到规避风险。针对对信息安全的特殊要求,目前大多数企业间建立虚拟专用网(VPN),它可以提供给VMI系统中的企业一条安全传输数据的通道,并且可以节省成本,进而给VMI系统中的各企业创造了更高的效益和更大的优势。
  第四,VMI系统中的企业间进行股权控制。对于VMI系统中有上市的合作伙伴,可以通过掌握其股权进而成为股东的方式来监督和管理上下游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并且可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等,能更及时准确了解合作伙伴的管理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五、结语
  VMI是目前供应链管理中有效的库存策略,尽管在许多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但是VMI策略实践的发展仍是朝着一个水平更高的合作性策略决定和执行阶段迈进。本文从信息共享的角度分析了VMI系统中企业所面临的违约风险。从长远来看,VMI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企业间进行信息共享对防范违约风险有很大作用,并且实施信息共享的多个有效途径可以做到规避和控制违约风险。本文对如何防范和控制VMI中违约风险的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径给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chabal,D.D.,Mcintyre,S.H.,Smith,S.A.,et al.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J].Journal of Retailing,2000,76(4):430-454.
  [2]韩东东,施国洪,马汉武.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J].工业工程,2002,(5):37-41.
  [3]Marguerite Rigoglioso.Taking The Risk Out Of Supply Chains[J].Business credit,2005,(6):69.
  [4]邹辉霞.高新艳基于突变理论的供应链突发信用风险模型[J].技术经济,2009,(8):115-118.
  [5]沙威.基于信息共享的供应链违约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物流技术[J].期刊名称,2007,(12):74-76.
  [6]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肯尼思·博尔丁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家形象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文章将从中国制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家庭观、文化输出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国家形象的构建,可以提高中国公共外交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加顺利地实施公共外交、实行国家营销。  
在纺丝过程中添加载银纳米氧化锌抗菌母粒,根据锦纶生产特点合理优化生产工艺,生产锦纶6抗菌纤维。通过优化组件过滤组合,纺速4000m/min,联苯温度26℃;后加工时,D/Y比1.60、拉伸比1.2,可
【摘要】面对世界经济环境变化,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石油石化企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传统成品油经营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本文试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发展质量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企业 转型发展 对策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运行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也从规模数量型
[摘 要]户籍改革对我国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各地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户籍制度改革,《上海市常住户口管理规定》的再一次修订成为整个社会的焦点。其中关于滞留户口的处理问题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滞留户口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地政府的一个难题,滞留户口的处理问题这一规定背后其实体现了我国户籍政策采用的渐进主义决策思想。  [关键词]户籍政策 户口 渐进主义  中图分类号:D63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全球化强烈的竞争条件下,电力企业人才管理以及培养的水平可以衡量电力企业的竞争能力。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员工的科学有效管理,更离不开电力企业对干部的管理,干部的培养以及管理决定了电力企业将来的发展。文章就针对现阶段对于电力企业后备人员管理与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现阶段 电力企业 后备人员 管理 培养  中图分类号:C931
分析工艺参数如纺丝温度、冷却条件、热辊温度和拉伸倍数等对锦纶6细旦FDY生产的影响,对44 dtex/36 f锦纶6细旦FDY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在生产中选择纺丝温度248-262℃,侧吹风
[摘 要]现阶段,在国际经济形势和互联网的影响下,一些传统企业都面临着怎样才能在新时期社会改革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以及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的挑战。为了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立足、提高企业办公管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文章描述了企业办公管理工作的问题,并探究创新企业办公管理工作模式及有效提升企业效益的方法。  [关键词]办公管理 创新 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也标志着生产劳动力的提高,这一点在税务管理工作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传统的税务管理工作当中,因为缺乏有效的整理数据信息的手段,所以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在管理这些庞大的数据的时候还容易出错,直接对税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文章以新时期税务管理工作为中心,对新时期税务管理工作信息化进行分析,并提出新时期税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