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法替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肝酶改变的系统评价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s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托法替尼对RA患者肝酶的改变。

方法

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有关托法替尼治疗RA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为2016年8月,对文献进行入选、排除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2 9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托法替尼(5 mg和10 mg,每日2次)引起RA患者ALT>1倍参考值上限(ULN)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托法替尼(5 mg,每日2次):相对危险度(RR)=1.48,95%置信区间(CI)(1.20,1.82),P=0.000 2;托法替尼(10 mg,每日2次):RR=1.67,95%CI(1.37,2.05),P<0.01];ALT>3 ULN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托法替尼(5 mg,每日2次):RR=1.81,95%CI(0.57,5.79),P=0.32;托法替尼(10 mg,每日2次):RR=1.36,95%CI (0.57,3.25),P=0.49];与安慰剂相比,托法替尼(5 mg和10 mg,每日2次)引起AST>1 ULN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托法替尼(5 mg,每日2次):RR=1.59,95%CI(1.25,2.03),P=0.0002;托法替尼(10 mg,每日2次):RR=1.90,95%CI(1.50,2.40),P<0.01];AST>3 ULN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托法替尼(5 mg,每日2次):RR=1.17,95%CI(0.27,5.17),P=0.83;托法替尼(10 mg,每日2次):RR=0.95,95%CI(0.26,3.44),P=0.94]。

结论

托法替尼仅引起肝酶的轻度升高,对肝功能影响轻微。由于评价纳入文献数量较少,缺乏国内研究数据,因此托法替尼对肝酶及对肝功能的影响仍需国内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对中药熏洗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中药熏洗临床应用的现状,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发表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的中药熏洗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文献,对文献源进行整理,建立EXCEL数据表格,对中药熏洗护理技术相关文献进行数量、发表年份、地区分布情况、论文作者情况、研究资金资助情况、相关疾病分布等情况
目的调查社区护士在医院及居家护理操作时的不同心理感受。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于2016年1—6月对北京市内800名具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社区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医院护理相比,社区护士认为进行居家护理时心理更加紧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配合程度更高;从事居家护理护士需要更高的专业素质;居家护理的护理风险更大。结论居家护理环境复杂、护理风险大,
目的探讨牵引法用于预防老年患者留置导尿漏尿的适宜牵引重量,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都人民医院老年科2014年1月—2016年8月留置导尿漏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使用牵引法预防漏尿,分别采用50、100、150、200 g的牵引重量,比较4组漏尿预防效果和患者舒适情况。结果50 g牵引重量的预防漏尿有效率为16.7%,100、150、200 g牵引重
目的探讨应用老年综合评估(CGA)对老年综合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CGA之前病房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跌倒、压疮、坠床、导管滑脱、误吸。对每位患者进行CGA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个体化干预,实施综合安全管理,再次进行安全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用CGA评估干预前后2年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跌倒发生率2.46%降至0.56%,压疮发生率1.23%降至0,坠床发生率0.92%降至
目的探讨将LBL教学法、PBL教学法、PBL与LBL双轨教学法用于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对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沈阳医学院2013届护理本科学生60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人,分别进行LBL教学法、PBL教学法、PBL+LBL双轨教学法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技能和理论考核。结果LBL组技能考核(83.12±3.21)分,理论考核(87.45±3.50)分;PBL组技能考
为保障临床医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估计失血量及其严重程度,并快速实施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及动态评估相应的监测指标,笔者所在科室自行研制了产科出血及容量复苏快速估算转盘,并应用于产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的快速评估及容量复苏,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评估的准确率及液体复苏的合格率。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小鼠血清IL-35表达特点。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对照组(生理盐水假性造模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组(博来霉素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激素治疗组(甲泼尼龙治疗博来霉素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于实验第7、14、28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小鼠,留取血清检测IL-35浓度。比较正常小鼠、模型组小鼠和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博来霉素诱导肺间质纤维
目的评价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关节疼痛的24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最终确诊结果分为RA组(病例组)126例和非RA组(对照组)121例,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抗CarP抗体浓度,并同期检测RF及抗CCP抗体;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R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提取RA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①体外培养,观察SAA诱导NETs形成。②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分对照、SAA、SAA+anti-Toll样受体(TLR)4-Ab、脂多糖、脂多糖+anti-TLR4-Ab及anti-TLR4-Ab,共6组,分别给予相应刺激,观察NETs形成并计算百分率,荧光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