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织--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科场情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高峰,也是其终结阶段。蒲松龄从自身科举之路出发,对这一制度作了个性化审视。这种审视在《聊斋志异》中大量描写科举的作品里反映出来,让人们看到了作者对科举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结。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降压宝蓝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靶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从ACE-AngⅡ-AT1R轴探讨降压宝蓝片预防和逆转高血压性左室肥厚和肾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用SHR和京都wistar大鼠(WKY),按照体重和血压随机分为WKY对照组、SHR对照组、依那普利组和降压宝蓝片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持续8周。智能无创尾动脉血压计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3d及每
《庄子》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更是中国古代精神史上的重要著作。讽喻辞格在《庄子》中的大量运用,不单单具有语言学意义,而是负载着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庄子思想的诸
“瘦”是我国古典诗学领域中的一个审美范畴,它蕴含并体现着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在杜诗中多处可见“瘦”字,不论是人的形体之瘦,还是书法之瘦硬,都内在反映了杜甫的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同时也是楚国名臣;他一生郁郁不得志,却始终以逐臣心态自居。屈原是以一个多维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本文立足于《离骚》等屈原作品及汉人研
蒲松龄在其一生中,撰写了很多公文,其中有400余篇收录在《蒲松龄集》中。本文对于这些公文进行了仔细地整理、统计,并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同时研究了蒲松龄公文的内容指向、思想
在古代地域文学中,巴蜀文学是比较有特色的地域文学之一。巴蜀地域独特的文化不仅孕育了本土文人丰富多彩的文学,也对入蜀文人的诗文创作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历史上入蜀的外籍文
悲剧,无论是西方悲剧还是中国悲剧,都在历史的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悲剧理论同样是悲剧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思想、地域和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差异,导致中西
魏晋时期,品评之风盛行。无论是臧否人物,抑或是品评诗文,都体现了当时士人的好恶取舍,对研究魏晋时期的审美风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品评优劣,褒贬议论
白朴的《墙头马上》是元杂剧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气和习俗。该剧无论是在人物语言、人物形象上,还是在岁时节气、意象上都较多地具有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 Bai Pu
假鹊肾树(Pseudodostreblus indica Bur.)是桑科鹊肾树属(Streblus Lour.)假鹊肾树组(Sect.Pseudostreblus Bur.Corner)植物,为多年乔木。原植物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陶国达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