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供指数与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患者的整体预后、增加医疗费用,基于氧供指数(DO2 I)的目标导向灌注策略可减少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具体实施细节仍待开展更为深入的相关研究加以探索.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对于临床用血安全性及合理性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临床输血治疗逐渐由自由输血转化为限制性输血,由经验性转为科学性.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比例很大,本文就限制性输血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目的 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随访的112例pSS患者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自我报告指数(ESSPRI)等资料,分析生活质量现状与ESSPRI、年龄、教育程度等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生活质量评分中,年龄只与生理机能有相关性(P<0.01),眼干病史长短与一般健康状况(P<0.01)及总的生理领域评分(P<0.05)有相关性,口干病史长短与一般健康情况、躯体疼痛、总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领域有相
目的 探讨呼吸科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工作认可度及呼吸科专科护士自我效能感.方法 选择2020年2—3月本院呼吸科专科护士所在科室的医生15名和普通护士36名,设计专科护士工作认可度调查表,调查呼吸科医护人员对专科护士(n=18)的认可度;同时为呼吸科专科护士和普通护士开展自我效能感评估.结果 呼吸科医生与普通护士认为专科护士的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能力、沟通能力、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应急能力与教学能力水平均较强;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普通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了解产科护士压力源、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截至2021年3月本院产科工作一年以上的1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从产科护士各个维度压力源、产科护士压力源条目排名情况、产科护士焦虑状况测评情况、社会支持评价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 我院产科护士在患者护理方面压力最高、其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产科护士35个压力源条目中,排名前三的条目依次为经常倒班、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大.本院产科护士焦虑得分平均(55.35±10.35)分,其中包
目的 分析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的效果,以便建立一种有效的饮用水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方法 采集2 L水样,加入100 mg亚硫酸钠去除多余的氯,并对采集的样品实施固相萃取、干燥及浓缩等处理后,使用丙酮将其定容至1.0 mL.在每升样品中加入20.0 mg/L的内标混合溶液稀释至2.0μg/L,然后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各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分离效果良好,五氯酚在1.00~5.00 mg/L,其他有机物在0.20~10.00 mg/L线性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理管理方案对外科低年资护士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22名外科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低年资护理管理方案,对比实施管理前后的考核情况、自我效能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结果 实施管理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操作、应急处理、临床观察能力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管理前(P<0.05).实施管理后,护士自我效能评价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实施管理前的72.7%(P<0.05).实施管理后,护士的知识知晓、基础护理、一级护理、感染管理、安全管理、文书记录方面
公共卫生事业关系着社会公共健康的发展,对公民的日常健康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离公民最近、知晓度最高的公共卫生机构,在满足居民公共卫生需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基层疾控新系统,根据综合管理、资源整合、预防归口的原则对疾控系统架构进行重新调整,加强区级疾控中心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传染病及慢性病预防、健康教育等板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基层疾控中心功能更加全面、框架更加合理.本文探讨了罗湖区公共卫生体系新框架构建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可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改革提供新的
目的 探讨精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医院医护人员92例为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46,2018年3月—2019年2月)和观察组(n=46,2019年3月—2020年3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精益管理,3个月管理后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满意度、管理质量及医护人员核心能力.结果 观察组精益管理3个月后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管理形式、服务态度及沟通技能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3个月后医
促进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是当前医院各项工作的主要目标,能够改善患者的住院体验,使其感受到医院的关怀和服务,保持愉悦的心情.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医院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创新与改进,以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为基本指标,实现对管理工作的全面考核,以逐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层级管理模式的运用,是现代化医院创新发展的关键.本文将对层级管理的概念进行介绍,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在提升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中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层级管理模式在提升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策略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国家对医保改革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医保支付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改革难题.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2019年开始,我国已经在多个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试点工作,当下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按病种付费在医保费用控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DRG支付方式对于优化我国的医保支付方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地区的DRG付费试点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DRG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