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持续低负荷运行中过热器管束泄漏的失效分析

来源 :热能动力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型中压燃气蒸汽锅炉在近期一次持续低负荷运行后,其高温段过热器部分管排出现横向裂纹.根据该锅炉的设备参数、历史运行数据及流程结构特点,分析其运行中可能致使炉管泄漏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进一步利用硬度检测、渗透检测、拉伸试验和金相检测等试验检测技术,排除换热管材质使用不当,汽水品质造成炉管内部结垢以及低负荷运行期间金属局部过热等造成缺陷的可能,对其失效机理进行分析和对比,最终确定导致本次换热管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氯离子影响下的持续应力腐蚀.针对本锅炉给水流程的结构特点提出增设氯离子监测措施,避免装置异常串料污染锅炉给水的品质.
其他文献
针对SCR脱硝氨逃逸造成的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构建了可反映蓄热板表面飞灰碰撞、粘附与脱离特性的硫酸氢铵(ABS)粘结性积灰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锅炉在50%~100%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BMCR)之间的6种负荷下蓄热板间烟气流速分布及ABS粘结性和松散性积灰的积灰强度、积灰概率等积灰特征量,同时对30% BM-CR负荷下蓄热板表面积灰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 表明:各负荷下ABS粘结性积灰强度均为松散性积灰强度的4.8倍以上;负荷每增加10%,ABS粘结性积灰与松散性积灰强度分别增加约9.90和2.15 μg
依据轴流式旋风分离器的基本结构建立分析模型,通过CFD-DEM耦合计算获得运行时内部流场主要参数以及颗粒分布,提取了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研究其在不同粒径、不同进口速度下与分离效率和压降的关系,并给出了分离效率与各参数的拟合关系式.结果 表明:叶片出口角和排气管直径对轴流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有显著影响,随着叶片出口角减小,静压逐渐增大,切向速度增大,同时分离效率提高;排气管直径增大,静压减小,当其为分离器简体直径的0.6 ~0.7倍时分离效果最好;流速为20 m/s时,对4μm的颗粒分离效率可达到
采用机械力耦合NaBr的方法对燃煤飞灰进行机械化学改性.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NaBr质量浓度及吸附温度对改性飞灰脱汞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改性飞灰的脱汞效率受NaBr溶液质量浓度和吸附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脱汞效率随NaBr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吸附温度越高汞吸附性能越好;在350℃的吸附温度下,机械力耦合0.5%浓度的NaBr对汞几乎完全吸附;在机械力与NaBr的协同改性过程中,随着NaBr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原始飞灰中粒径占比发生改变,飞灰表面破碎程度增大,飞灰部分表面官能团发生改变,产生
为减少焦炉煤气燃烧室数值模拟的计算时长,基于直接关系图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对GRI-Mech 3.0详细机理进行简化,通过理想反应器计算和二维数值模拟验证简化机理的有效性.结果 表明: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初始温度300 ~ 800 K,压力0.1 ~2 MPa和当量比0.5 ~1.4),合25组分、134步反应的简化机理可以精确计算焦炉煤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点火延迟时间、火焰温度以及中间燃烧组分;得到的简化机理能够有效模拟射流火焰的反应物消耗、产物生成、温度以及中间产物分布等特征,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
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无反向流脉动条件下,分析脉动参数雷诺数Re、斯特劳哈尔数St及振动分率P对波纹管中流体的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入口速度为脉动速度,入口温度设为300 K,出口设为自由出口,壁面采用恒温壁面,温度为350 K.研究表明:波纹管内流体处于层流状态时,随着Re的增大,传热强化幅度不断增大;流体处于湍流状态时,传热强化幅度随Re的增大而降低;随着St的增加,传热强化幅度增大;振动分率P对传热强化幅度的影响不明显;平均摩擦系数随着Re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振动分率P的增加而小幅度增大,
为建立一个有效的电站锅炉效率与NOx排放浓度预测模型,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算法(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LSSVR)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约束支持向量回归算法(Constraint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CSVR),通过优化支持向量的选择策略,来增强算法泛化能力和对不良数据的抵御能力.初始数据经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后,输入基于CSVR算法的锅炉燃烧模型进行训练
为研究3台老旧垃圾焚烧机组的运行性能,现场实测3台机组的主要运行参数,定量计算各项热损失,对比分析3台机组焚烧炉-余热锅炉及烟气净化设备性能.结果 表明:A、B、C 3台机组实测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分别为77.44%,80.14%和82.70%,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为燃用的生活垃圾热值高于机组设计垃圾热值导致排烟温度过高;机组各项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炉渣热损失;3台机组排烟热损失分别占总热损失的84.79%,74.21%及76.58%;B机组半干式反应塔漏风率最大(8.56%),C机组最
为分析摩擦阻尼器对近海单桩风力机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单桩式NREL 5 MW海上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三维多物理场模型,对多组实测地震下摩擦阻尼器在近海风力机结构抗震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结果 表明:摩擦阻尼器对风力机塔顶振动具有显著控制效果,伪谱加速度最大时可使塔顶位移降低54.79%,但进入滑移状态后其无法复位的特性会导致风力机塔顶位移平均值无法恢复到震前状态;摩擦阻尼器可有效缓解因地震激励造成的塔壁应力集聚现象,Mises应力最大值降低17.96%;摩擦阻尼器对强伪谱加速度(PSA
为研究水煤浆(CWS)的快速热解特性,利用高频加热炉,以神木煤作为CWS制作原料,开展快速热解实验,并与慢速热解实验结果作对比,分析了热解气的释放规律(产率、组分及比例等)及热解特性与反应温度、加热速率、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热解气以H2、CO、CH4和CO2成分为主;在高于1000℃和较长的反应时间下进行快速热解,有利于生成高体积分数和高产率的还原性气体;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H2和CO的产率持续增加(H2的产率增加了约0.45 L/g,CO的产率增加了约0.14 L/g),而CH4
利用PV/T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实验平台针对空气质量流量、太阳辐照强度、环境温度和大气降尘4种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工况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流量范围内,PV/T系统的光热和光电效率都随着空气质量流量增大而稳步上升;太阳辐照强度增大时,系统输出电功率随之增大,光热效率变化较小,光电效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时,系统的输出电功率和集热效率都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值后,系统的光伏模块受面板温度升高的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呈下降趋势;随着积尘密度的增大,玻璃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