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88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变化。然而,由于“小升初”考试压力的客观存在,小学生如何提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优化,成为了最近大家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的策略,凭借信息化、技术化的手段,为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信息技术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小学生的教育质量问题才会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的普遍关注。而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建立和培养,更是其日后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格外注重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时间,避免之前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法教学,而应当激发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从兴趣爱好层面培养起语文学习兴趣。
  一、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第一,部分老师教学观念落后,尚未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仍旧有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尚未从教学工作中消除。他们继续在坚持一张嘴、一根粉笔讲授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在如此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会被极大的限制,同时会造成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恐惧,老师教授起来也会越来越吃力,因此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不良状态之中。
  第二,过分依靠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忽略学生感受。此种情况与上一情况恰好完全相反。在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会暴露信息技术的各种负面问题。比如,一些用言语就可以简单讲述的知识点,其实并未需要信息技术发挥巨大作用,但是有些老师却会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会造成过度依赖视频、语音、动画的情况出现,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喧宾夺主、模糊记忆点的印象。与此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对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容易滋生其学习的惰性思维和过于依赖图片的不良习惯。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老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仅会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得刻板、呆滞,同时也会使学生在教学环节中主体性功能受到遏制,不仅仅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严重影响到老师教学进度的推进。
  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的改善建议
  第一,合理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生来说,小学语文是一門极其单调且繁琐的功课。虽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仅丰富,而且还涉及古诗词、日常生活等多方面信息,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不是特别丰富、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健全,小学语文老师也不可能一次性将知识都灌输给学生。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凭借教学大纲和自我的教学经验,在设计多媒体课件之时,将小学语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地安排,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媒介优势。与此同时,利用媒介技术,将与教学材料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进行科学有机的整合,尽力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设计需生动化、生活化。众所周知,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学习能力有限,在进行语文教学之时,需要将课堂知识尽量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才更利于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当然,生活化和生动化的要求并不是一味追求课堂的“花样别出”,而是在保障课堂秩序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紧紧抓住这一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性强、活泼好动、喜欢问为什么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工具等充分展示知识点的生动化和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成果。
  第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将会促使学生有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态度,会极大地推进老师教学进展的顺利进行。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在良性的互动之中,双方均得到进步与提升。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网络技术已经被人们认可与接触、是人们很熟悉的信息获取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搜索生动、切合教学目标的多媒体信息向学生进行教学。
  举个例子来说,当讲授到《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布置搜寻鸟类照片的功课,之后再提供课堂展示和讨论的机会,并通过朗读课文、观看飞鸟视频等具体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众鸟纷飞的课程主题的理解,推动教学进展的有序进行。
  三、 结语
  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增效作用十分巨大,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要求老师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加强对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小学语文课堂融洽氛围的营造,推动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改革。
  参考文献:
  [1]秦桂萍.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00183.
  [2]刘玉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6(10):00043.
  [3]靳玉芳.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梦想的翅膀——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小说月刊,2016(5):269.
  作者简介:董立刚,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沭阳县刘集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问得多讲得多作业多,读得少看得少说得少写得少,这“三多四少”是目前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七大弊端,它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要想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变“三多四少”为“三少四多”,即少讲少问少作业,多读多看多说多写,而且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本文就这“三少四多”及其方法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和
摘 要: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要基于语文教学的学习成果。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能运用语文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够通过语文的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但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因素影响着语文的学习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提高学习课堂的学习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入手,分析语文教学的
摘 要:本论文从兴趣与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关系,以及兴趣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作用入手。结合教学实际,从挖掘文本素材、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入时事近况、变换语言朗读以及适时评价学生等多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讨多元化教学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兴趣教学;多元化教学  趣之,学之先,习之重也。兴趣,是学习之先导,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兴趣,是鼓舞和推动
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对42例(48只眼)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及分析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变化。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