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互助研讨教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文,广东省韶关市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韶关市地理学科带头人、韶关市中学地理教研会秘书长、韶关市地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学地理教研会常务理事等。
  《中国教师》:李老师,从实验版课标的颁布实施至2011年课标标准版的颁布已经过了十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韶关市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的落实情况吗?
  李文:从课标开始实施以来,我市主要通过三方面工作对课标的理念与目标进行落实:一是全员培训;二是持续不断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三是行政方面的推进。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感觉大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比较熟悉。现在到学校调研与教师交流的时候,老师们都能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新课程的理念,如都知道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学习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等。而且,在对课标的学习理解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已经把新课标的理念变成他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合作学习,原来就是简单的小组讨论,仅仅是形式上的学生合作。现在一些教师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本地农产品的种类调查、学校门前小河的污染源调查等,然后让学生把调查结果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或者是制作成板报在学校展示。这些教学活动说明了新课程的理念正在我们的教学中逐步落实,部分教师已经初步具有了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
  一个理念如果真正落实下去,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在新课标理念的落实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们在逐渐地改变。有一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将课标理念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在慢慢地适应新课标理念,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还在沿用原来老的教学理念。总的来说,和原来没有实施新课标相比,还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中国教师》:结合韶关市的实际情况,您认为在2011版课标理念与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李文:我认为2011年版课标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与以前教学过程中相比,应该差别不大。在教研培训过程中,结合我们韶关地区的实际,我感觉地理学科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乡镇中学的地理教师基本是非专业的,而且流动性大。这样的师资队伍带来的后果是教师对地理教学的内容不熟悉,大部分没有参加过地理学科的新课程培训,没有学习过地理课程标准。例如,去年的教材培训活动中,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是第一次上地理培训课,以前从来没有教过地理。这样的话,教师对地理学科就相当地不熟悉,即便经过一年培训后,教师对课标有一定的了解了,第二年培训你会发现又换新教师了。我认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再加上教师的自学能力也很强,只要经过两三年的专业培训,即便是非专业出身的教师也能熟悉地理教学内容,慢慢地转变观念,逐步地落实地理课标的理念。但是现在面临这样一个尴尬问题,不要说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都难以落实。
  《中国教师》:为了保障新课标理念与目标的顺利实施,面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韶关市具体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李文:我所在地区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就是加强集中培训;第二,就是把平时的教研活动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研究结合在一起;第三,我们市里还开展了大型的同伴互助活动,把城里优秀的骨干教师与乡镇的教师结成对子帮扶;第四,市、县两级的教研室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让城里教学经验丰富、新课程理念落实比较好的教师到县、乡镇的学校上观摩课,起示范引导作用。
  《中国教师》:在新课标的修订过程中,“乡土地理”部分相对改动较大一些,新标准将原有8项精简为6项,并重新进行了表述和梳理。对于这部分教学,请问李老师,韶关市过去十年中是如何进行的,接下去又有什么打算?
  李文:对于乡土地理这块,过去我们是用乡土教材《韶关地理》开展教学。从去年开始改用新编的乡土教材读本,把韶关地理与历史融合在一起。从我们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在学习中国地理相关内容时教师能结合乡土教学,教学效果比单独学习要好一些。比如学生学到地形部分,教师就结合韶关的地形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才会感觉到地理就是身边的事物,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打算今后继续朝这方面努力。
  《中国教师》:目前,初中地理课程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大多数学校都将其当做“副科”,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地理课程的评价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实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呢?
  李文:对于地理学科是“副科”的看法,由于高考科目的设置的变化,这种观念在逐步改变。行政层面已经开始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
  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谈评价的话,评价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地理学科没有设置为中考科目之前,我们韶关的部分教师就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到一起进行评价,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教师们都会做一个记录,包括学生的笔记、课堂练习等都把它们记录到最后的总成绩中,这样的活动落实后,学生还是比较重视地理学习过程的。
  再一方面,教师们也很有创意,像有的学校一个学期开展一次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比如聚落的调查、当地乡土工厂的调查等等,然后把学生调查学习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这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对学习过程和取得成绩的肯定,让他们感觉学习地理很有意思。
  《中国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落实2011年版地理课标的目标与理念,是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接下去要努力和奋斗的,对此,您还有哪些建议和希望要寄予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谢谢!
  李文:我认为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你才能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问题,才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在地理教学方面,我感觉韶关初中地理教师大部分还都是比较幸福,比较快乐。教师们不仅仅将地理教学当成工作来做,而且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事业。教师们的工作模式就是一边研讨一边工作,这样就充满了乐趣。前几年我们在初中做实验课题研究时,参加的教师坐到一起相互进行研讨教学,大家觉得这种定期的相互交流与研讨,会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还能在交流过程中解决自己个人的教学难题,找到许多的乐趣。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在工作过程中有幸福感、成就感,那么他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快乐感和自信心。
  (责任编辑:熙婷)
其他文献
张鹤,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中学数学导师组组长,承担海淀区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2008年被授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二等奖)。  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教学状态:教师为了引入课题,向学生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学生也努力地思考着并给出他们的解释或回答。还有一种常常能看到的教学现象,就是学生们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
奖励意味着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要想得到奖励,你就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即“做此才能得彼”。通过契约,所要达到的并不仅仅是完成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心灵的塑造。我们要追问的是,这种“契约”是否真的有效?换言之,奖励真的可以取代批评或惩罚吗?奖励的本质、标准及其教育功能究竟是什么?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能够让我们获得一些新的理解。  一、奖励的本质——师生之间一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 
宋萑,哲学博士,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教师》:宋教授,您好!请问,校本教研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宋萑:校本教研与传统的学科教研组之间不能说有本质的区别,它们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学科教研组活动是在学校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各科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德育理念?以下是笔者的三点想法,愿与大家分享。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
多年的教科研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克服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两张皮”的现象,让教育科研融入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教育科研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优质燃料,使得教师的成长走上幸福的快车道。  一所好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批好的教师。我们于2010年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11年成功申报“根植于明道文化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强化“三贴”服务,即以贴心服务帮助教师学会关心,帮助教师学
近年来,“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已在教育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正面引导、垂范外,也离不开“自我教育”手段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最终达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德育都负有重要的责任,但作为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班主任
姜宏德,中国教育学会家校合作研究专家,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中国教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两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现在我们为什么提出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盟”,形成教育合力?  姜宏德: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最主要的场所,家长和教师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两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家校“联盟”的宗旨在于,通过家校双方的联系、沟通与配合,实现两种教
李道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担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长期从事各类成人教育工作。曾多次获得北京市和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西汉大儒董仲舒的陵墓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据唐代李肇《国史补》载:为表达对先儒的崇敬,“门人过,皆下马,故谓下马陵”。又据清人袁枚《随园随笔》载:“(金代)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孔庙前置下马碑。”此后,在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化学教学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呢?
一、尚德笃学,不坠青云之志  《中国教师》:孙校长您好,青云学府作为一所教育教学成绩优异的寄宿制公办普通高中,它有着怎样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孙校长: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尚德笃学,不坠青云之志”。“尚德”,即崇尚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尚德”,也是为人之本、立校之本。“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简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