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废料再生利用技术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ngy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对于“食用菌平菇废料再生利用技术”的理论知识即“过程与方法”,虽然很多学生已了解,但很多学生还没真正动手做过,教师可以安排操作实践,让学生真正获得“食用菌废料再生利用技术”的运用操作能力。
  关键词:平菇废料再生利用;实践;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71-2
  背景分析:利用生产过三茬平菇的培养料,再利用,可再收三茬菇,产量且不低于前三茬。其栽培技术如下:
  1.基料把采过三茬菇的平菇培养料晾2~3天,任其风干。然后用薄刀削去表面残菇与菌丝皮,再掰成核桃大小的碎块,即成基料。
  2.再生料配方基料10kg,麦麸1kg,白糖100g,麦乳精50g,味精10g,甲三十烷醇20ml,细石灰面100g,高锰酸钾少许,开水1.5kg。
  3.拌料前的准备配制营养液:将白糖、麦乳精放入开水里溶化。待溶解液冷却到35℃以下时,再放入石灰面、高锰酸钾以及味精、甲三十烷醇。用竹筷搅动混和液,搅匀后即成营养液。然后把基料摊在水泥地或塑料布上。
  4.拌料先把麦麸掺入基料中。然后一人往料上泼洒营养液,一人拌料,边拌边洒。拌匀后,即成再生培养料。
  5.装箱在消过毒的破木箱内(竹条筐、硬纸箱、破锅盆、砖框、地坑内也可,以块式发菌在箱筐内最好),先铺一层碎软草,然后剪一块大小适中的塑料薄膜铺入箱内。把再生培养料装入箱内,使中间料厚约40cm,四周厚约35cm,上面呈龟背形。用平面小板凳压实压平料面,再用削尖的竹筷在料面上扎些透气孔。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对传统校本教材中的“平菇栽培技术”已基本掌握,对“食用菌平菇废料再生利用技术”的理论知识即“过程与方法”也已了解,但很多学生还没真正动手做过。因此,这节课重点安排操作实践,让学生真正获得“食用菌废料再生利用技术”的运用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平菇栽培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掌握这项技术的全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的交流,让学生掌握平菇栽培的基本知识;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废料利用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掌握这项技术的应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利用这一项目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培养可再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废料再生利用中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方法。
  2.难点:废料栽培方法中的排料和镶实。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四个小组分别搬运好平菇废料;
  2.工具准备:每组两把小刀,两把小铲锹,两只水桶。
  3.合作分工:每组两人运输,两人拆袋,两人排料,两人镶实。
  活动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讨论】
  1.同学们平常吃过哪些食用菌?
  2.人们为什么喜欢吃?
  【小结】 我们日常吃的有多种,它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素有“健康食品”之称,美国人称之为“上帝的食品”,日本人称之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讨论】
  1.日常可以用哪些材料来栽培平菇?
  2.平菇的生长发育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小结】 从讨论的情况来看,大家对平菇的栽培原理已经掌握。今天,我们来学习和实践前面几届同学探索出来的一项新技术——“食用菌平菇废料再生利用技术”。这就是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把要抛弃的平菇废料,用地栽的方法重新满足它的生长发育条件,可以两次让它产出更多的平菇。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学生聆听,并产生好奇和参加实践的欲望。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旧知,为学新知作铺垫;自然过渡,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授课
  1.教师讲解栽培要领
  【学生演示】 安排一组先做示范,要求学生示范时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动作规范,不要急于求成。一组演示,其他小组学生仔细观看,学习并准备纠错。
  【设计意图】 让部分学生先体验,有利于大家做得更好。
  2.初评:先让学生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 安排四组同时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分工合作,集体完成实践任务。
  【设计意图】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自主获取知识,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人人动手,人人享受实践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3.集体评价
  教师巡视指导后,视任务完成情况,安排各组互相评价。学生会从各方面对他人实践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集体评价,客观公正,也会有新的收获,使
  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总结的好习惯。
  4.总结提升
  老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和集体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包括操作程序、动手要领、合作情况等。
  提出探究要求:
  1.栽后管理如何达到保温要求?
  2.废料再生利用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学生聆听并能接受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 1.可以让学生肯定自己正确的方法,学习他人好的方法,达到掌握技术,提高技能的目的。2.激发学生探究创新意识,争做创新型人才。   活动反思:
  1.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平菇废料再利用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并不只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的训练上,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追思、学生对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应注重技能训练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2.平菇属广温型,在0℃~30℃的范围内均可生长,在每年的7月底播种,生产周期可延续到来年的5月份,采菇可达7茬~8茬。实践证明,在平菇生产结束,其培养基被分解得非常彻底,用手轻搓即可呈粉末状,可直接用作农业优质有机肥。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料的取得已显得紧张,棉籽壳的价格已涨了几倍,玉米芯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即使有价格也翻了几倍,势必造成食用菌栽培成本的提高,这对于传统上主要用玉米芯和棉籽壳栽培平菇的模式是一个挑战。本试验活动的结果可以为平菇栽培原料的补给提供一个新渠道,利用平菇生产周期长、分解能力强的特点,彻底分解培养基,把原来既占地又污染环境的废料转为人们食用的优质菌体蛋白和优质农业有机肥,让学生体验低碳环保的理念。
  3.从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来看,学生参与意识很强,回答问题踊跃,特别是平时在室内课堂上表现不太出色的学生动手、讨论也很积极,很想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看来,通过走出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他们也一定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各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技术探究,强调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它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究新的技术原理,获取新的技术能力。
  5.课后布置学生每天观察培养基的变化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一来可以培养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二来可以培养他们观察能力,三来可以让学生积累素材,捕捉灵感。四是让学生头顶烈日,满脸尘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懂得了一粒米、一餐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因此,乱扔食物现象不见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了。学生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对劳动产生了一种乐趣,由不爱劳动,不想劳动而转化为自觉劳动。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大多处于浅显层面,学生对于其价值辨识不清。为助推学生健康发展,教师亟需加强理性阅读指导。  关键词:思辨;理性;阅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80-1  《语文学习》2015年第一期的“关注”栏目披露了一个不容小觑的教学故事:问一学生如果他处于林冲的处境会怎样,他的反应是“拍着桌子道‘杀尽那帮鸟
摘要: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适当的引导。教师要懂得在课堂恰当“留白”,给予学生安静思考、交流的空间,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和创新,达到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留白艺术;运用
摘要:今年一次失败的区公开课,让我反思到,教会学生做题固然重要,教会学生思考更重要。因为会做题不一定会思考,但会思考就一定会做题,而且会做好题。  关键词:学生;思考;做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72-1在今年3月份,我上了一堂区公开课,课题是《平方差公式》,自己之前认真备课,在本校内还磨了两节课,算是心中有数吧。课的流程大致如下: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优化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合理利用错误资源、课堂评价多元化等方面出发,就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略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58-1  一、注重优化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以激发学
摘 要:本文利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总结了农村中学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指出农村中学制约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就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问题提出了六条操作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操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54-1  一、农村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分
摘要:本文从高二理科生学习语文的现状谈起,分别从树立信心、合理备课、活泼上课、布置作业、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激发高二理科生语文学习的源动力问题。  关键词:语文学习;激发源动力;理科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38-2  理科生,特别是薄弱学校普通班级里的理科生,大多在语文、英语的学习上缺乏悟性,缺少语感,导致他们基础薄弱,成
摘要: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构成的,课堂是师生提升、课程推进的舞台,是老师、学生和课程融合的阵地,课堂因呈现了多元化的快乐而显得勃勃生机。快乐课堂,真的应由“老师”而生,“老师”的所思所感、所言所行,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魅力老师定能张力课堂,培育活力学生。所有课堂都充满理性与思辨,但不是冰冷的,应该是理性与激情的智慧碰撞,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火热的课堂,是充
摘要:当前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已经忘却了阅读之美,忘却了充满审美情趣的语文课堂的本真,变成了一味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者,呆板、死沉的课堂犹如梦魇,语文呼唤阅读的回归,阅读有美,美在真实。  关键词:阅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50-1  泱泱中华数千年,可谓毓灵钟秀、人杰地灵,是个诗书传万代的民族,但时至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少教多学,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用英语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充分体验、感知,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技能,提升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用“真实性”的课堂,带领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真实的语言;用“灵活性”的课堂,调动学生语言参与和思维参与的积极性;用“实效性”的课堂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成为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历史课堂必须有效方可达到教育教学的价值,而课堂要想有效,学生必须是充满兴趣地参与着的,教者必须改变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历史教学;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74-1  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