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国奋斗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凝练升华,既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维度的拓展,也是奋斗精神在价值向度的延伸。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需要将“爱国”作为“奋斗”的不竭动力和价值指引,将“奋斗”作为“爱国”的集中体现和实践表征,探索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取向、核心素养及实践进路,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26
  中图分类号: G642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冠肺炎的迅速蔓延,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科学处置、行动迅速。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世界范围内疫情将持续反复存在,这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各高校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下不断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1],积极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敢为人先,不断探索后疫情时期心理育人工作新方法,创新性完成新时代高校立德
摘 要: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路径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共情表达、共通表达和共享表达。前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想讲的”和“想听的”结合起来,把我们“想讲的”话语变成受众“想听的”话语,实现“讲听一体”的共情表达。中者是把思想政治教育“陈情”与“说理”话语结合起来,融陈情与说理为一炉,实现“情理交融”的共通表达。后者是把思想
摘 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由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构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目的近年来,针对运动动作的实时、精准和无标记识别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数据输入进行特定运动或目标动作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识别相关研究,为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在运动动作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布尔逻辑运算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Google Scholar、IEEE Xplore、中国知网(CNKI)6个数据库收录
摘 要:  精神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脊梁,以表征的方式塑造和引领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范畴,而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厚的历史感和开放的世界性的时代精神,其内蕴着对唯物史观的自觉运用。透过唯物史观视域,“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共产主义理想维度;“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积极改变世界的实践维度;“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动力维度;“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人工智能融入体育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技术与身体成为体育伦理的行为主体,判断其是否具有伦理价值,将成为新时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准。认为:人工智能与体育的伦理问题是技术与人的关系或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问题,亦可延伸为人的身体与技术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融入体育实质上是技术促进身体伦理价值实现的过程,即技术伦理与身体伦理的完美融合,勾勒了技术与身体的伦理生成逻辑——以身体为伦理基础,以生命为伦理目标,以道德为伦理标尺。人工智能融入体育尚存在伦理主体越位、伦理价值偏颇、伦理危机加剧、伦理边界混沌的伦理困境。从身
摘 要:  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着规范框架、指引方向、约束问题、评估标准的作用。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有无之争、多样之辩与危机之鸣,围绕范式核心特征,提出了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两个判据,即是否形成了规模结构稳定的科学共同体、有无领域共识以及概念术语是否稳定,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信息论探讨了其合理性与测度。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大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
摘 要:  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经历多年的课程改革调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其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紧密结合越南革新开放的实际需要;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三是摆脱“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强调民族特色;四是注重教育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研究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历程,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遇到的问题值得思考。  關键词: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