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人是怎么评价张骞的?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to_Dragonb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骞通西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英雄气概的冒险,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中国和世界仍然受惠于这次壮举。但和张骞同时代的人,对他的看法却完全不同。就连司马迁评价张骞的眼光,也没有超越时代。
   司马迁把张骞的发现记录下来,但也只是记录下来而已。要说这些内容有什么价值,那就是坚定了他对儒家经典的信心。所以在《大宛列传》的最后,司马迁议论说,社会上流传的《禹本纪》《山海经》之类的书,充斥着关于西方昆仑山的夸夸其谈,可是和张骞的发现一印证,哪里看得见一点影子?至于张骞这个人,司马迁承认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此外就没有什么优点了。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这是一次秘密行动,极少有人知道,何况那时的司马迁,还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13年后的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回来了。司马迁刚好在这一年踏上了去东方漫游的旅途。张骞带回许多关于西域奇异世界的消息,引起汉武帝浓厚的兴趣,但对司马迁和汉朝的大多数人来说,重要的只有一点——张骞是去西方寻找对付匈奴的同盟的,而他不得要领,一无所获。
   张骞出发时,取道河西走廊,被匈奴擒获;张骞回来时,走昆仑山北麓的通道,结果还是落入了匈奴之手,所以他希望寻求一条通往西域的新道路。他根据获得的零散资讯,想到这么一条路:先征服西南夷,然后取道身毒(今印度)前往大夏(今阿富汗一带),这样就可以完美避开匈奴人的威胁。于是在张骞的建议下,一度暂停的西南夷道路工程又重新启动。几万人因此苦不堪言,许多人在疲惫、饥饿和病痛中死去,最终却并没有找到张骞所说的那条通道。
   后来,张骞成为对匈奴战场上的一名将军。一开始,他的表现不错,因为善于辨识道路,大大改善了汉军的后勤保障。他被封为“博望侯”,“博望”即视野开阔的意思。
   颇为讽刺的是,这之后,张骞就迷了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因为张骞失道,没能及时赶到约定地点,导致另一支汉军成了孤军,陷入匈奴的重围之中,要不是统兵的老将才气无双,几乎就全军覆没了。张骞因此失去侯爵,对汉朝的男人来说,有什么比“封侯”更重要呢?张骞发疯似的想再次封侯,于是用尽办法游说汉武帝,极力夸张地说,联合一个叫“乌孙”的国家(在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对击败匈奴会有多么大的意义。终于,在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他赢得了二次出使西域的机会。
   这一次的规模和第一次大不相同。张骞率领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价值几千万钱,还有牛羊万头。这一年,正值汉朝财政极度紧张,为了征伐匈奴,国库基本被掏空。结果张骞在乌孙再次“不得其要领”,又一次白白浪费了巨额的国家财富。但张骞还在不懈努力,派出副使到周边国家去找机会,还引导乌孙使者到汉朝来,让他们见识汉朝的疆域广大和物产丰饶,希望改变他们对汉朝的看法。
   然而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这一切还没见效,张骞就去世了,终究没有再次得到梦寐以求的侯爵。這之后,汉朝人对张骞的评价发生了分裂:一少部分人把他当作榜样,更多的人则认为他死有余辜、流毒无穷。
   张骞的事迹也触动了一部分冒险家。在他们看来,前往西域和匈奴作战比,性价比高多了。所以在张骞死后,他的随从不论官阶高低,都纷纷向汉武帝上书,渲染外国有多少奇怪的人群、物种和产品,征服西方可以获得多么大的收益。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阵营。
   汉武帝的反应非常有趣,或者说体现了对人性的洞察:遥远的西域不是大汉良民愿意去的,值得利用的就是这些冒险家和流氓无产者。所以,他常常并不仔细核查事实,谁要去,就赐予符节,给予汉朝使者的身份——牛吹得大,就是正使;吹牛胆子都小,就给个副使当当。
   为了打开西域一个个小国的大门,汉朝使团都会携带大量财富。很多使者从中肆意侵吞,将国家的礼物当作商品销售,把获利塞入自己的腰包。以汉武帝的精明,当然不至于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他的处置手段是:从重判罚,但可以赎罪,赎罪的办法是再次出使西域——既然你是熟悉西域的人才,这个特点就要充分利用。
   于是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汉朝使者的队伍络绎不绝。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西域使团和商队,纷纷奔赴汉朝。这时,汉武帝正频繁地到沿海地区视察,每次都让外国客人跟随其后,遇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就要经过。汉武帝不断赏赐客人财物,确保他们在汉朝生活优渥,还组织大规模的角抵活动(类似现代摔跤的一种技艺表演),演出新奇节目,展出许多怪物,引来众人围观。大汉的娱乐业在那些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总之,汉武帝要“令外国客遍观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通过这种方式,让外国人在皇帝面前倾倒惊骇。
   那么,身为汉朝的黎庶怎样看待这个景象?汉朝能够支付这笔巨额支出,是因为桑弘羊主持的财政政策已经卓有成效。在货币改革、盐铁专卖等一系列运作之后,全社会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而一般民众的生活质量却大不如前。如果这笔钱是用于抗击匈奴、开疆拓土,还有理可说,现在这样挥霍,岂不是让二十几年来民众持续不断的牺牲,变得像个笑话?
   作为时局中人,司马迁没有对这种现象做什么评论。不过他在记述汉武帝款待西域客人的盛况时,竟然用了“酒池肉林”一词。当然,西域人喜欢喝酒吃肉,这个说法完全可能是写实的,但这个词会引起什么样的联想,大家都懂的。
   溯本追源,这一切浪费的源头,就是因为张骞。
   在这里,《史记》和《汉书》的差异值得一提。张骞死后,他那个“结好乌孙”的方案,倒是不断取得进展。到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王昆莫送来千匹良马,请求迎娶汉朝的公主,汉武帝答应了,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汉武帝的侄孙女)嫁到了乌孙。昆莫是个60多岁的老头子,后来刘细君又改嫁给他的孙子。
   关于这件事,《汉书·西域传》的记叙比司马迁详细得多。班固称,公主嫁到乌孙后,和衰老的丈夫言语不通,感到悲愁,创作了著名的《黄鹄歌》。汉武帝听说后非常同情,隔几年就派使者给公主送去很多财物。等到昆莫死后,细君公主拒绝嫁给昆莫孙子的时候,武帝就立刻表现出严厉的一面:“按照乌孙国的风俗去做,我要与它共灭匈奴。”
   不论这支歌是公主所作、传回中原的,还是同情她的文人创作的,总之,反映了汉地社会的一种情绪:公主远嫁,极易激起汉家男儿的怒火,文人的伤情更会泛滥得不可收拾。
   这件事自然也要归罪于张骞。按照《史记》记载,这件事其实和张骞无关。但《汉书》却加入了张骞对汉武帝说“汉遣公主为夫人”的台词。显然,是100多年来对张骞的愤怒情绪,促使班固时代的人们相信,他必然会说出这样一句罪恶的话。
   通西域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付出代价,才能转化为成果。近代以来,中国人才真正感受到“张骞凿空”的重要意义,对张骞的评价自然也截然不同。然而,站在古人的立场,也不能说司马迁他们的看法都是偏见。他们当然无法预知现代人的主权观念和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既然注定身为“代价”,自然只能在代价的立场上发出一声叹息。
其他文献
很多人喜欢吃咸味食物是因为它能激活味蕾。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比往常更爱吃盐,那就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成年人推荐的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300毫克,最好在1500毫克以下。然而,大多数普通人每天摄入的食盐超过了推荐量的50%,这会伴随着一系列健康隐患。美国近日总结了一些渴望吃咸味食物的常见原因,以及抑制这种欲望的方法。  一、锻炼量太大  当我们出汗时,身体已经耗尽了钠,这
你知道“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落伍了吗?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肌”防老、追求健康老化才是让你能够安享晚年的关键!  60岁以后骨骼肌流失速度变快  传统的生理学与医学认为,骨骼肌是一个配合骨骼的运动器官,主要功能在于维持姿势与动作;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重新塑造了骨骼肌的功能与生理作用,骨骼肌具有能量储备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而骨骼肌亦会分泌许多物质与其他器官沟通,可以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作为儿女,有时最伤母亲心的,就是在对与错面前,与她争一个理。   我和姐姐,特别是姐姐,有时会在家人面前抱怨母亲经常为了幾个免费鸡蛋,一大早就去超市排队。姐姐抱怨的理由是,排队也需要体力,母亲有关节炎,劳累过度腿脚就疼,就得带她去看医生,还要花钱。   每次带母亲看完病回来,姐姐就会和母亲争论:几个鸡蛋值多少钱?母亲也不示弱:免费的为什么不要?我闲着也没事,再说我去排队也是为商家做广告,不拿白
公元1736年,年仅25岁的乾隆正式登基,成为清朝第六位皇帝。   登基初期,他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官僚集团。一方面,大清的运作,不可能依靠一己之力,必须要放权给这些官员去办事,管理。另一方面,当时全国的文武百官加起来接近10万人。庞大的官僚集团中派系林立,关系错综复杂。没有如今发达的网络信息,皇帝想了解国内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只能依靠官员的汇报来判断和决定。一旦官员勾结形成朋党,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長期以来,网络间流传着这个月一个段子“鲁迅在北京任职期间,买一套四合院只花了两三个月工资”。在如今这个房价高涨的年代里,慕古好远的“民国范们”由此细节得出来民国时代房价便宜,是老百姓安家置业的黄金时代的结论。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恐怕众“民国小清新”们要失望了……   话说,鲁迅1912年5月到北京任职,开始了他十余年的“北漂”生涯。   到了1919年,为了全家团聚,鲁迅和弟弟周作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但也有人把婆媳关系处得很融洽。说到底,婆媳关系也是人际关系,把细节做好,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说话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这四句话,千万不能随便说出口。      1.“我比你更了解他。”   這是最糟糕也是最引发战争的一句话,因为她是你丈夫的母亲,她一直都认为而且声称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儿子。这句口无遮拦的话只会制造出婆媳争端:你想代替婆婆的位置去给她儿子洗脑
2019年2月17日,美国海军老兵乔治·门多萨辞世,享年95岁。你也许不知道这个名字,但一定见过他的身影。   门多萨是著名照片“胜利之吻”的男主角。他身穿海军制服,亲吻“白衣护士”的场景,一直是“二战”胜利的经典影像之一。而“胜利之吻”的女主角格蕾塔·弗里德曼已于2016年9月去世。      她,并非真正的护士   对21岁的格蕾塔·弗里德曼来说,1945年8月14日的清晨再寻常不过。
从南开大学校长一职离任时,龚克数了数,自己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555天。近八年前,从天津大学校长一职离任时,龚克也做了一样的计算,他在那里工作了1642天。  在一个下雨的日子,他从北京只身来到与过往人生无甚交集的天津,并在该市最重要的两所大学里,种下自己的教育理念,使之生根发芽。  不少人知道他,除了因为两校校长的身份,更因为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教育观念、直言改革主张。他曾直言,“校长后面加副部级是丢
一个饭桌上,坐在哪里大有讲究。我的家乡把饭桌上主宾的位置叫做正座,有正座就有要请的正客。所谓正客,就是今天邀请的最正宗客人,说白了这顿饭就是为了请他的。但是中国人讲究热闹,一个饭局上不能只有一个客人啊。有了最正宗,难道其他客人就是不正宗了吗?您说对了,其他的一些陪客还真是不正宗的客人。他们吃的哪门子饭呢?他们有的是吃“二饭”,有的是“垫桌腿儿的”。   吃“二饭”,一听这“二”字,就知道这顿饭明
最近,有这样一条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花朵们能"听见"声音。科学家们发现,海滨月见草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然后产生更甜的花蜜来吸引昆虫。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植物真能"听"见声音吗?植物"听"到声音后,真的会做出相关的反应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