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信息技术,让数学“动”起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数学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数学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整合,让数学“动”起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动”起来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广泛应用性,使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特别是对图形这一块的学习,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数学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数学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整合,让数学“动”起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一、让文字“动”起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华罗庚认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的作用如此之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并不能很好的体会数学的作用,反而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的演算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好奇心越来越弱,日渐地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何才能使学生重新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呢?
  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材第六章《反比例函数》第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亮度可调节的台灯,其灯光亮度的改变,可以通过调节总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因为当电流I较小时,灯光较暗;反之,当电流I较大时,灯光较亮。”这一段话,很好的体现了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对这段话有个更直观的理解,我在课堂引入时,播放了一小段视频“舞台的灯光”。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舞台灯光瞬间把学生带进了梦幻的世界。灯光忽明忽暗,忽而是白天,忽而是夜晚,忽而阳光明媚,忽而雷声大作。随着音乐节奏的强弱,灯光在翩翩起舞。视频一结束,学生马上议论开了:“好美啊!”“好厉害啊!”“老师,你放这个给我们看有什么用呀?”……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我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刚看的视频有关系,大家知道灯光为什么会忽明忽暗吗?”很快就有学生回答:“电压不变,电流越大,灯泡越亮。”我马上表扬:“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学科的知识吗?”全班同学大声回答:“物理。”我抓住时机引入新课:“可见,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其他学科中也有数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物理有联系的数学——反比例函数。”
  短短两三分钟的视频,很大程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可谓一举多得。
  在以上两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的向学生展示了抛物线的形状与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a的联系,及抛物线的平移,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让圆上的点“动”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曾说:“当我听别人讲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觉得很难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这时便想,是否可以将问题化简些呢﹖往往,在终于弄清楚之后,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更简单的问题。”
  在推导“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认识到圆心与圆周角有三种位置关系:圆心在圆周角的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圆心在圆周角外,并要对这三种情况都进行推理论证。如下图,弧AB所对的圆周角∠C的顶点可在优弧AB的任何一个位置上(点C不与A、B重合)。也就是说,弧AB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而圆心与这无数个圆周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这无数个圆周角的大小有什么数量关系呢?它们和圆心角又有什么数量关系呢?要简单地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根本无法做到。我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动画功能,通过拖动点C来改变点C的在优弧上的位置,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度量角度”的功能,计算出圆心角∠AOB和圆周角∠ACB的大小(如下图)。在老师的演示中,学生很容易的发现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可归纳为三种,且不管点C在优弧AB的哪一个位置上,∠ACB的大小不变,都等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学生在对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数量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进行推理论证,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上例通过“几何画板”软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圆周角定理”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这一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如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如何在变化的图形当中找到图形的共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传统数学教学无法比拟的。
  四、让图形“动”起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图形中“变”与“不变”的关系
  本杰明称:“数学是规律和理论的裁判和主宰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数学图形千变万化,如何在变化的图形中找到图形的规律,体会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呢?
  已知:如图1所示,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和△CBN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N =BM。
  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图形,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很快就用SAS证得△ACN≌△MCB,从而推出AN=BM。我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若点C不是线段AB上一点,线段AN和BM还会相等吗?”有的学生说会,而更多的学生觉得不会,大家在课堂上争论不休。我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了图1,并应用其“度量”功能计算出线段AN与BM的长度,然后拖动点A,使点A处在不同的位置(实际上是△ACM绕着点C旋转到不同的位置),如下图2到图8。学生在观察中很快地就发现,不论△ACM转到如下图的什么位置,AN与BM始终保持相等,而△CAN也始终保持与△MCB全等。当把等边三角形换成正方形也有相同的结论(如图9)。
  一道复杂的数学变式题,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动态的向学生展示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中找到图形的规律,在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中发现不变的性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英国物理学家、发明家开尔文说:“别把数学想象为硬梆梆的、死绞蛮缠的、令人讨厌的、有悖于常识的东西,它只不过是赋予常识以灵性的东西。”是啊,只要我们用心地去体会数学,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让数学“动”起来,化数学的枯燥为有趣,化复杂为简单,化難学为易学,又何需担忧学生学不好数学、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呢。
  参考文献:
  [1]慕俊凤.感悟“几何画板”.安徽省毫州市立辛县望疃镇丹凤学校 .
  [2]蔡淑芬.例谈中考数学中的动点问题.华南师范大学 .
  [3]蔡娇如.由两道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所想到的.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常纠结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巨大落差。学生们一听说要写作文便愁眉苦脸,有的学生甚至愿以“完成更多的练习卷”来交换写作任务。学生绞尽脑汁,为文造情,更有甚者无病呻吟、弄虚作假。为了博得改卷老师的青睐,有的学生甚至苦心孤诣地加个题记、滥用诗句。学生们受所谓的美文、新概念作文误导,以为只要“李白、杜甫满天飞,奇怪句式往上堆”就不怕得不了高分。其实,能出口成章、
当今,受教育的少年儿童,由于受社会、家庭教育的影响及自身的身体、心理的因素不同,造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迥异。作为教育者,实施教育就应当从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及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出发,方能事半功倍。此时,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因材施教、培优辅差”教学策略在美丽的校园焕发教育的异彩,让因材施教重回教育者的视线。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的教育,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
本报综合消息 4月2-5日,2018年穗港澳科技教师广州交流参访活动暨首届穗港澳STEM教育联盟年会在广州举办。60多位来自穗港澳三地、致力于推动STEM教育发展的科技教育专家、学者、教师齐聚廣州,围绕“STEM教育卓越课程规划”开展观课、考察、文化交流等。活动得到广州市教育局、香港教育局、澳门教青局的支持和指导。  活动期间,三地专家分享了各自STEM教育的发展情况、经验成果和后续展望。穗港澳S
【摘要】考虑到中国学生英语的输出能力普遍薄弱(例如口语和写作),尤其是英语口语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语块教学在语言生成当中的重要作用,来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輸出能力。本文开篇详细阐述了相关的教学理论,包括语言输出假说、语块理论,还分析了一些案例的英语教学的应用和反思。  【关键词】输出能力;语块;思考  一、引言  基于应试教育系统和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下,国内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语
【摘要】教育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当你发现了学生有逃学的行为,当你发现了学生有打架的行为,当你发现了学生有早恋的行为,当你发现了学生有偷窃的行为……你是“恨铁不成钢”,还是感叹学生“烂泥扶不上墙壁”,亦或是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有想过犯了错误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来自老师和亲人朋友的宽容和信任?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信任是开启学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认识到,作为班主任,应该以满腔热情地去关爱后进生,用爱去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用这种殷殷的爱建立起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就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真挚的爱心影响后进生情感。  一、用爱心影响学生  爱是阳光雨露,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是钥匙,能打开心扉。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
【摘要】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表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就要让学生多阅读,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能说会道,就会写出一定水平的文章。  【关键词】 写作兴趣;写作能力;语言文字;能说会道  作文能力是語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表现。学生能说会道,写出一定水平的文章。可以说,我们的语文
【摘要】 物质环境是保障幼儿游戏的重要因素。实践中发现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与教育实践不相符的现象。为此,笔者试图分析当前幼儿园环境创建的问题和成因,围绕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基于幼儿的特点提出四点做法,为教师对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幼儿发展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园所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是创造儿童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有
【摘要】绘本不仅有文字,还有精美多彩的图画,贴近生活的教育意义,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在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开展绘本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想象,让学生在阅读中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兴趣;品味;观察;想象  绘本,有最吸引孩子眼球的精美图画,还有简洁、生动的文字点缀,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受孩子的喜欢。优秀的绘本,能再现孩子的生活和情景,体现孩子天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学校应在教育方面更注重于学生的德育。但我国在小学语文课堂德育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些许不足,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成绩的高低,反而会忽视了学生德育培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更应该在德育渗透教育上多加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的特性实施有效的渗透方案。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方案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德育渗透方式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