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点一 矛盾的内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属性。
例1 下图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自相矛盾的关系 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 诡辩的关系 D. 辩证否定的关系
解析 辩证矛盾不等同于逻辑矛盾(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辩证矛盾是客观的,而逻辑矛盾是主观的。故正确答案为A。
例2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故答案选B。近年高考对矛盾的观点考查呈现如下几个方式:能够明确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梳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联系;理清同一性中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之间的区别。
例3 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约束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
答案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政府的权力和权威既对立又统一。②行政机关裁量权过大易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其威望和公信力。③行政机关对权力自我限制,虽然会缩小行政裁量权的自由度,但能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和规范,工作效率更高,群众更加认可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不是消弱而是提高了政府的权威。
点拨 演绎思维往往以一个概念、一个原理或一个角度为切入点,要求同学们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等,因其信息量小、思维拓展空间大、无固定的知识体系,相比于归纳思维而言,同学们更难以把握。对于这一题型,首先要掌握原理的层次性,进而逐层建构答案;其次再结合具体问题,调用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难点二 矛盾的特殊性形: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例4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
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在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③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点拨 本题可视为小切口试题的经典范例,主要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只是作为背景而存在,对答案的构成无重要参考价值。首先该题调动的知识是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而不是主次矛盾相关知识;其次要明确论证的问题,否则会沦入无目标、空泛的论证。本题可以转化为“增加农民收入”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论证,即论证“增加农民收入”对于解决“三农”的意义。
【练习】
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联系材料,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③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統一。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属性。
例1 下图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自相矛盾的关系 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 诡辩的关系 D. 辩证否定的关系
解析 辩证矛盾不等同于逻辑矛盾(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辩证矛盾是客观的,而逻辑矛盾是主观的。故正确答案为A。
例2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故答案选B。近年高考对矛盾的观点考查呈现如下几个方式:能够明确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梳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联系;理清同一性中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之间的区别。
例3 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约束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
答案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政府的权力和权威既对立又统一。②行政机关裁量权过大易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其威望和公信力。③行政机关对权力自我限制,虽然会缩小行政裁量权的自由度,但能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和规范,工作效率更高,群众更加认可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不是消弱而是提高了政府的权威。
点拨 演绎思维往往以一个概念、一个原理或一个角度为切入点,要求同学们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等,因其信息量小、思维拓展空间大、无固定的知识体系,相比于归纳思维而言,同学们更难以把握。对于这一题型,首先要掌握原理的层次性,进而逐层建构答案;其次再结合具体问题,调用经济生活或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难点二 矛盾的特殊性形: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例4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
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在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③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点拨 本题可视为小切口试题的经典范例,主要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只是作为背景而存在,对答案的构成无重要参考价值。首先该题调动的知识是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而不是主次矛盾相关知识;其次要明确论证的问题,否则会沦入无目标、空泛的论证。本题可以转化为“增加农民收入”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论证,即论证“增加农民收入”对于解决“三农”的意义。
【练习】
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联系材料,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③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