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与主动表现的机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它忽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及内在需求和人性化的发展,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空,学生追求新目标的动力与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受到遏制,他们的健康发展受到束缚。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大面积展开,淄博市全面推行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培训。通过学习,笔者从思想上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教学实践中传统课与新课程理念时常产生碰撞。鉴于此,本文从新课程与传统课的优劣比较出发,并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对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性问题进行阐述。
1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上“前滚翻”课时,教师拿着一个长方形砖与两根接力棒,问学生:“长方形砖放在地上用力推一下,与在长方形砖下面垫上两根接力棒用力推一下,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第二种情况下砖滚动得快。”“为什么呢?”“因为接力棒是圆柱形,圆形的东西滚动得快。”教师立刻抓住这句话问:“同学们,你能把自己的身体像圆一样滚动吗?”“能。”教师及时导入:“下面自由分组在垫子上练习,看谁滚动得最圆滑,滚动得快。”学生马上投入到练习中。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从以上案例看出,在教学中要把重“教”转向重“学”,教师适当地予以提示和引导,避免学生围着教师转,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抑制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果备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并能在教学中得以体现,那就说明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发挥。
2 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以上教学场景中,在练习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学生有的做团身滚动,有的侧身滚动,争先恐后地创新动作练习。有的学生做出“前滚翻”的动作,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做前滚翻动作,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练习。各小组通过探讨,设计出连续前滚翻、前滚翻接挺身跳、前滚翻接后转身。学生在练习中兴致很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体育课不是呆板的训练课,它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能对课本的内容、方法等进行适当的改变、理解,以适应自身的身体状况,那就说明这堂课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3 分层次教学,注重差异性教学
在“山羊分腿腾越”课中,有的学生体胖、体弱、胆小,出现不敢练习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及时采取办法帮助他们。首先,进行学生间的“跳背”游戏练习,培养练习兴趣;然后利用小矮凳练习,消除畏惧心理;利用小山羊练习,培养成功的自信心;最后过渡到大山羊练习。无论这些学生在哪个训练阶段成功与否,教师都要当着全班学生鼓励他们,同学对这样的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以后,这些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管练习什么项目,都能积极地参加,同学也都自觉积极地帮助和鼓励他,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差异性教学。由于学生生理素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差异,每个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意志力和认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以往的体统课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忽略学生个性化的差异而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这使得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因训练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提不起锻炼的兴趣,也使得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因屡达不到训练要求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4 由重技能教学转向重兴趣培养
前滚翻教学,属于单一的体操运动,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练习中的重、难点必须让学生掌握。为了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在教学中将前滚翻联系生活实际,如骑自行车、走路、跑步等突然跌倒时,做前滚翻缓冲,能够避免受伤。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前滚翻的目的,提高滚翻的质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运动技能和围绕运动技能的教与学去实现其他领域的目标,以达到“健康第一”之目的。
5 由重结果 转向重过程
傳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以绝对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如“山羊分腿腾越”教学中以“越”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为了“达标”而“达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行为表现,致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新课程实验中体育教师依据新评价观念,构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突破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倾向;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和激励功能,体现区别对待,注重学生纵向发展与进步幅度,把教学的过程放在首位。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想把当前的技术型课堂教学转变为素质型课堂教学,必须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评课标准,注重以上5点,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完成从“要我练习”到“我要练习”再到“我会练习”最后到“我会练习好”这一过程的转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2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梧台镇中心校)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大面积展开,淄博市全面推行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培训。通过学习,笔者从思想上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教学实践中传统课与新课程理念时常产生碰撞。鉴于此,本文从新课程与传统课的优劣比较出发,并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对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性问题进行阐述。
1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上“前滚翻”课时,教师拿着一个长方形砖与两根接力棒,问学生:“长方形砖放在地上用力推一下,与在长方形砖下面垫上两根接力棒用力推一下,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第二种情况下砖滚动得快。”“为什么呢?”“因为接力棒是圆柱形,圆形的东西滚动得快。”教师立刻抓住这句话问:“同学们,你能把自己的身体像圆一样滚动吗?”“能。”教师及时导入:“下面自由分组在垫子上练习,看谁滚动得最圆滑,滚动得快。”学生马上投入到练习中。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从以上案例看出,在教学中要把重“教”转向重“学”,教师适当地予以提示和引导,避免学生围着教师转,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抑制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果备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并能在教学中得以体现,那就说明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发挥。
2 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以上教学场景中,在练习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学生有的做团身滚动,有的侧身滚动,争先恐后地创新动作练习。有的学生做出“前滚翻”的动作,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做前滚翻动作,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练习。各小组通过探讨,设计出连续前滚翻、前滚翻接挺身跳、前滚翻接后转身。学生在练习中兴致很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体育课不是呆板的训练课,它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能对课本的内容、方法等进行适当的改变、理解,以适应自身的身体状况,那就说明这堂课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3 分层次教学,注重差异性教学
在“山羊分腿腾越”课中,有的学生体胖、体弱、胆小,出现不敢练习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及时采取办法帮助他们。首先,进行学生间的“跳背”游戏练习,培养练习兴趣;然后利用小矮凳练习,消除畏惧心理;利用小山羊练习,培养成功的自信心;最后过渡到大山羊练习。无论这些学生在哪个训练阶段成功与否,教师都要当着全班学生鼓励他们,同学对这样的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以后,这些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管练习什么项目,都能积极地参加,同学也都自觉积极地帮助和鼓励他,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差异性教学。由于学生生理素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差异,每个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意志力和认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以往的体统课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忽略学生个性化的差异而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这使得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因训练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提不起锻炼的兴趣,也使得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因屡达不到训练要求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4 由重技能教学转向重兴趣培养
前滚翻教学,属于单一的体操运动,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练习中的重、难点必须让学生掌握。为了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在教学中将前滚翻联系生活实际,如骑自行车、走路、跑步等突然跌倒时,做前滚翻缓冲,能够避免受伤。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前滚翻的目的,提高滚翻的质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运动技能和围绕运动技能的教与学去实现其他领域的目标,以达到“健康第一”之目的。
5 由重结果 转向重过程
傳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以绝对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如“山羊分腿腾越”教学中以“越”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为了“达标”而“达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行为表现,致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新课程实验中体育教师依据新评价观念,构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突破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倾向;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和激励功能,体现区别对待,注重学生纵向发展与进步幅度,把教学的过程放在首位。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想把当前的技术型课堂教学转变为素质型课堂教学,必须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评课标准,注重以上5点,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完成从“要我练习”到“我要练习”再到“我会练习”最后到“我会练习好”这一过程的转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2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梧台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