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大学梦圆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颗珍珠土里埋,满身光彩难出来,霹雳一声天地动,挤出土来把花开。”用农民诗人王老九的这首诗歌来形容30年前恢复高考后入学的首批学子的心情,我以为十分贴切。作为77级大学生的一名幸运者,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日子里,回望30年前的岁月,深深感激国家恢复高考,给我们这些“老三届”的学子一个搭上大学“末班车”的机
  会,深刻地体会到改革开放的政策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一
  
  1966年6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我们正在准备一年一度的高考。那时候,是考前进行体检,考前填报志愿。我清楚记得自己的志愿是:1. 北京大学中文系;2. 复旦大学新闻系;3. 武汉大学中文系。(这三个志愿其实是第一志愿的三个学校,当时我把它理解为三类志愿,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然而,还没等我们步入神圣的高考考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新中国建立以来运动很多,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运动会持续十年之久,更没有想到,延续多年的正常的高考,会中断12年之久。
  当时,作为一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高中学生,我并没有感到遗憾和失望。在“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最高指示的鼓舞下,我们满腔热情地投入了这场运动:成立组织、写大字报、批斗走资派,也批斗校长、老师,并且进行了革命大串联。从未进过大学校门的我,才第一次以革命的名义去大学“取经”,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大学的风貌。
  走在清华大学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上,坐在武汉大学绿荫如盖的石凳上,亲眼目睹了大学的风采,才深深体会到大学的“大”和“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当然,心中也冒出了与当时的形势不太合拍的“私心杂念”:如果我们不是这么折腾,而是能够坐在这样的大学校园里安安静静的读书学习,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当时,我们还幼稚地认为,运动很快就会结束,高考只是推迟了而已。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当时的我们,并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大家都积极响应,自愿组合。我们7名男女知青,插队落户到了大冶县陈贵公社十大队二小队。
  从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中学生,到一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这是一个人生的巨大转折。在艰难的生活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在没有文化娱乐的苍白的精神生活中,我并没有沉沦消极。一到下雨不出工的时节,或者在静静的夜晚,我就在土屋的书桌上看书,写诗。那个大学梦,也会在梦的土壤上悄悄地窜出来,让我在醒来的早晨久久的回味。
  20世纪70年代初,大学在毛主席的“7.21”指示下又开始招生,但这次招生不举行公开的考试,而是把少得可怜的名额分配到工厂、农村和部队,选拔“工农兵”学员。我们生产队的一名回乡知青成为幸运儿,他其实还是个初中生,水平十分有限。因为我们平时关系很好,为了准备语文的作文考试,央求我这个“笔杆子”给他写一篇作文做准备,我没有推辞,很快写了一篇适应当时形势的文章。他在文化考试时,果然以这篇文章为模式,如愿过关。就这样,他从农村一下子跳到了北京地质学院。看着他兴高采烈地离别家人去火车站,我的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命运啊,你对人太不公平了,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大学殿堂大门,为什么不向我们打开一丝缝儿呢?那天晚上,我在土屋里百感交集,写了一首《断桥边的梦》:“那通往美丽对岸的桥/猛然间坍塌消失/一起坠落的/还有一颗滚烫的心/但不死的心,不会成为水中的鹅卵石/它在沉浮漂流中呛了一口水/但依然向着苍天呐喊:/为了那个美丽的梦,/我一定要到达彼岸……”
  
  二
  
  岁月荏苒,正当那个大学梦与我们渐行渐远,几乎要封存在记忆中时,1977年秋天,已经当了6年工人的我,猛然得到石破天惊的消息:在全国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由武大副教授查全性建议、邓小平拍板,国家决定迅速恢复中断12年的高考,并且破例在这年的12月份举行考试。那时,从报名到考试的时间相当短暂,系统的复习需要时间,好在我们的工厂是个新上马的化学纤维厂,建厂六年还未投产,请假复习还没有受到阻拦(这在正规生产的工厂几乎不太可能)。考前填报志愿,我依然是12年前报的那几个学校(这其实又重复了12年前的错误)。
  回想高考第一天——1977年12月4日的经历,令人终生难忘。记得这天上午考语文,我在考场教室找到自己的考号座位,准备做试卷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了,由于课桌不平稳,我的那支心爱的铱金钢笔滚动掉在了地上,笔尖摔坏了,不能正常地书写。豆大的汗珠从我额上流出: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难道我的大学梦要梦断考场吗?这时,监考老师向我走来,她是一位中年女教师,沉稳而善良的样子。得知情况后她在黑板的一角写下一行纤秀的字:“谁有多的钢笔,请举手”。粉笔声刚落,便有四五个考生举起手来,手中擎起亮闪闪的钢笔。她从前排一个考生手中取了一支,向我走来。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当时接过钢笔时自己说了句什么,我只记得有两滴热泪滴在试卷上,我只记得那支钢笔是墨绿色的,很好写。
  也是三生有幸,这天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竟是《学雷锋的故事》,我从心里惊呼这个题目像是专门为我而出的。是的,人间自有真情在,生活中处处有雷锋,在眼前这人生拼搏的考场上,不仍然有助人为乐解人之忧的雷锋精神在闪光吗?这时,我的思路特别畅通,想象力特别丰富,就以“雷锋精神”为红线,串起了我在长途汽车上目睹的三个助人为乐的故事,故事真实感人,语言饱含真情,因为我是在心存感激的状态下写出的。后来听说,这篇作文被评了高分。
  考试完毕,我将自己发表的文章剪报三大本,交给了当地文教局负责招生的部门。后来听参与招生的同志讲,北大招生人士看到了我的材料,只是觉得年龄偏大而放弃。一旦北大不录取,后面的复旦、武大是没希望的,如果第一志愿填报武大,被录取的希望还是很大的。我这时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好在本省的一所师范院校——华中师范大学黄石分院的中文系将我录取,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而这时,我已经是而立之年的人了。感谢国家当时的好政策,作为工人考入大学者能够带薪读书。我在工厂是二级工,每月工资三十七元四角四分,这样,读四年书,领了四年的工资,基本上是衣食无忧,安心读书。到这时,我的大学梦终于圆满。
  
   三
  
  1977年恢复高考,多年积压的学子应考,报名人数达到570万,而录取只有27万,升学率不到5%,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入学的是时代的幸运儿。77级,就这样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的遭遇特殊的机遇,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77级,就这样铸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名字,载入了中国的教育史册。
  1977年恢复高考,决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断多年的考试制度的恢复,高考“独木桥”的重建,而是吹响了中国人才大汇聚的“集结号”,吹响了中国向科技大进军的冲锋号。从1978年开始,一年一度的高考步入了正轨,30年来,大学招生人数成几何级数增加,人的解放,人才的涌现,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才出现了拐点。
  今天,我已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教授,回望31年前的高考,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那个美好的梦。
  郑智化的《水手》唱得好:“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是的,不抛弃,不放弃,就有希望存在。
  图/韩冬青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期刊
地方政府如何面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利用新型互联网金融手段,建设地方特色的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有效整合优质项目、风投机构、民营企业、天使投资、创业服务载体等创
在表现水彩的艺术上,地域文化和环境对水彩画风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对艺术创作思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现在为止,各种风格的水彩艺术已经出现,东北
开展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将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引入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力实践。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在重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主要现实问题之一是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